‌·
分享到:

龙岗:“一芯两核多支点”发展 龙华:全力打造“数字龙华” 光明:科学成为崭新名片 坪山:跑出创新成长加速度 大鹏:打造和谐共生典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1月25日        版次:NA04    作者:张馨怡 张一鎏 陈紫嫣 蒋津津

  <<上接03版

龙岗

  全国工业百强区之首 发展战略全新升级 

2020年,龙岗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4800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1%,连续突破3000亿、4000亿两个千亿大关,超额完成规划的3900亿元目标值。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784.59亿元,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600亿元、规模全市第一,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八成,牢牢把住全国工业百强区之首以及深圳创新大区的地位。

与龙岗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相比,更让人期待的,无疑是龙岗区全新的目标定位以及全面升级的发展战略。

龙岗党代会报告提出,龙岗要突出创新驱动,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创新龙岗”;要突出能级提升,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深圳“东部中心”;要突出高端优质,全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高地”;要突出量质齐升,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园”。显然,这四个目标定位涵盖龙岗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等方方面面,是基于对过往龙岗的全面总结而提出的对未来龙岗的全新期待。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定位,龙岗也对现有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升级。 在龙岗区六届三次党代会上,龙岗创新提出了“双核引领、多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即,以大运新城和坂雪岗科技城为核心,引领龙岗东部、西部双翼齐飞,同时构建“4+9”多轮驱动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大区高质量发展。两年来,在该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坂雪岗科技城、大运新城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各个重点区域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全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芯两核多支点”便是在“双核引领,多轮驱动”的基础上,升级迭代而来。

何为“一芯两核多支点”?“一芯”,就是湾东智芯,主要是发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科研创新功能和龙岗中心城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纳入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范围,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和香港青年创业的重要基地;打造文体辉映、往来便捷、产城融合的高水平深圳东部中心、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两核”,就是东西双核。西核是信息数字核,主要是充分发挥坂雪岗科技城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以罗山芯谷、甘坑新镇等产业空间为载体,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联动南湾云创小镇、布吉新城等周边区域,构建多层次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万亿级世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东核是低碳智造核,重点推进深圳国际低碳城、宝龙科技城、东部高铁新城发展建设,打造创新强劲、产业活跃、交通互联、服务完备、环境美好、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深圳东部枢纽门户。“多支点”,就是在“一芯两核”辐射带动下,以区内重点区域为载体,发挥各自优势,构建支撑龙岗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促进龙岗全域形成优势互补、均衡协调的发展格局。

这一全新的发展战略,由“大运新城”升级而来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无疑被赋予了更多期待;而原来的“东核”升级为“一芯”,深圳国际低碳城、宝龙科技城、东部高铁新城成为了新的“东核”。定位的升级,也为各个区域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龙华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 全力建设“数字龙华”

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新型产业发展?在龙华的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龙华”一再被提及。未来,龙华区将着力打造“数字龙华”,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字价值化的理念,构建数字经济、数字城区、数字治理“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龙华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但区内产业仍存在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新兴产业规模不够大、集聚度不够高、顶尖研发机构和人才团队偏少、企业整体研发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不难看出,龙华区具有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强烈需求。

2020年11月6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龙华区委书记王卫介绍“建设数字龙华 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情况。龙华区先行一步擎起了“数字经济”大旗。

在建设“数字龙华”的摸索过程中,龙华区形成发展数字经济的“1+N+1”思路:第一个“1”即数字经济先行区的目标;“N”是数字经济若干个产业区块,龙华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专业化园区为支撑、区块化发展为路径的思路,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第三个“1”是政策工具箱保障体系,主要涵盖空间、人才、科技、金融、信息、项目、平台等七方面要素。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原主任、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对“数字龙华”建设颇为赞赏。他认为,未来产业与数字经济高度契合,龙华区作为数字经济先行区,有必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深圳国家高新区龙华片区内打造一座“未来产业城”,作为数字经济建设的实体抓手,成为深圳未来战略布局的新支点。

龙华区决策咨询委员、美团公司党委书记、集团办秘书长钟永健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物质消费持续扩大,而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三大创新的支持,首先是科技应用的支持,通过数据的流动释放更多人力的红利;其次,制度管理的创新,以便支持各种智能设备在城市中更好地运作;其三,产业结构创新,让工业更好地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典范,美团公司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已经入驻龙华,看中的正是龙华区在上述领域的创新优势。

“产业数字化助力传统产业另辟赛道、数字产业化引领数字经济开疆扩土。”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深圳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研究院(龙华)院长曾大军建议,充分发挥龙华在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产业的已有优势,聚焦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领域的深度创新应用,以富士康、三一云都为中心节点,打造工业人工智能新高地。

在党代会报告中,曾大军的建议思路进一步被印证。龙华区提出,未来将着重打造数字经济十大产业集群。接下来,龙华区将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智能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区块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数字文化、时尚创意等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光明

  抢抓光明科学城建设机遇 乘势而上发展势头迅猛

就经济总量而言,光明区并未排在全市各区前列,但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抢抓光明科学城建设机遇,乘势而上,成为深圳发展势头最猛板块之一。

时间回溯至五年前,偏僻、荒凉是人们对光明的主要印象,除了一饱光明乳鸽的口福驱动,深圳市民鲜少来到这个位于深圳西北方的城区。直至“十二五”末,光明GDP仅681亿元。

2018年4月1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光明区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群建设科学城,以最高水平、最高标准谋划建设科学城,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2018年9月19日,光明区揭牌成立,光明区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光荣使命。

和多年前建立光明农场一样,光明再一次被赋予历史使命,这一次是建设光明科学城,未来代表深圳市、广东省乃至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

随后,光明科学城地位不断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而深圳承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主要是光明区。

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指出,“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光明科学城被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明确了光明科学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地位。

如今,光明区的发展定位实现从“市级战略”到“国家战略”的根本性转变,科学成为光明的崭新名片。

而过去五年,光明区各条战线取得标志性成绩、实现历史性跨越。如,综合粒子设施等22个装置平台快速汇集,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突破100个;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二五”末的681亿元增至约1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640家增至132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40家增至1486家,商事主体从4.9万户增至14.2万户。

2020年,光明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上半年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前三季度增速全市第一。

未来一段时间,光明科学城建设仍旧是光明区发展主旋律。光明区一届三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光明区将紧紧围绕“1+2+3+2”总体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打好高质量高颜值发展攻坚战、持久战,牢牢把握光明未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到2035年,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基本建成,光明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成为支撑深圳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的“关键一极”,成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精彩样本。届时,一座高质量、高颜值的崭新城区将惊艳于世人眼前。

坪山

  坚定实施创新战略 东部中心城区加速崛起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创新坪山建设,到2025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城区;到2030年,成为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一流科创城区;到2035年,成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杆城区。”这是坪山区党代会报告描绘的目标。展望新征程,坪山将如何更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新任务?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坪山坚定实施创新坪山战略,圆满完成“十三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GDP年均增速居全市前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10家增加到555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由34个增加到110个,高层次人才由126人增加到586人,博士数量达807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从604件增加到1791件;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从1.9万个增加到4.8万个;高等教育实现群聚式发展;新增市级以上医院3家,病床数量增加5倍;地铁14、16号线开工建设……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上,展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坪山发出三个“能不能”之问,对创新坪山未来的发展提出思考,探寻解决方案。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坪山能不能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方位,增强机遇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面对深圳提前15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造出一个城市范例的任务要求,坪山能不能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坪山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面对创新坪山建设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的重要窗口期,坪山能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坪山的发展实践证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之路是一条可行之路,也是一条必行之路,在面对新时代命题下,继续深化这一发展理念,解答三个“能不能”之问,继续为坪山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坪山通过全力构建起支撑创新坪山发展的“四梁八柱”,让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东部中心城区正加速崛起。

大鹏

  向海发展向海图强 打造“三城三湾一区”产业格局

以“海”为关键字梳理大鹏新区党工委工作报告,不难窥见未来大鹏的新目标:到2025年,新区要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到2035年,高质量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关键时期,大鹏将如何保持高质量发展劲头,蕴藏哪些发展潜力?

生态是新区立区之本,也是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永续动力。新区以最严的标准保护生态环境,2020年生态环境各项指数再创新高,新区也因此增添国字号招牌——“中国天然氧吧”。

新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的“大鹏开发模式”,率先在坝光片区初见成效。32平方公里的坝光片区,整片采用“海绵城市”技术保护和开发,建设面积仅占18%,公共绿地占到27%,超过70%山海林湖原貌被完整保存。

创新是第一动力,是新区实现后发赶超的强劲引擎。新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打造深圳东部的新增长极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向海发展,向海图强。大鹏湾畔,金沙湾国际乐园即将建成开放,南澳旅游专用口岸将动工建设,国际金枪鱼交易体验中心土地整备正紧锣密鼓进行;大亚湾畔,西涌沙滩综合整治后重新开放,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海洋大学落户大鹏……一批向海发展的重大项目、海洋重器,正在推进大鹏新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的步伐。

未来,新区将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洋医药、海洋食品、海洋新能源、海洋电子信息、滨海旅游等特色海洋产业,全面推动新区向海发展;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建设,重点推进海洋大学前期工作,全力争取国家深海科考中心落户新区,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引领大鹏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大鹏新区要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开启新征程,就要走好第一步,把握好“十四五”。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大有可为、必有作为的五年。从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定位、发展目标来看,大鹏新区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目前,新区启动了新一轮的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确定打造“三城三湾一区”向海发展的产业格局——包括建设葵涌综合服务新城、大鹏旅游服务小城、新大旅游服务小城、科技创新湾、海洋经济湾、滨海文旅湾、大鹏半岛主体旅游景区,绘就向海而兴的宏伟蓝图。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