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罗湖2020:以奔跑的状态、奋斗的姿态交出蝶变振兴新答卷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1月15日        版次:LS02    作者:张一鎏 冷锋

2020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城市、城区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回望深圳的2020,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赋予深圳新时代历史使命。

将坐标聚焦到罗湖,这一年罗湖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经济增长稳中向好,经济密度居全市前三,固定资产投资再创历史新高,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以奔跑的状态、奋斗的姿态交出了一份蝶变振兴的新答卷,在罗湖发展史册上留下了可圈可点的实干印记。

初步预计,2020年罗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经济密度居全市第三;人均可支配收入6.7万元。经济增长稳中向好,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抗疫有担当

罗湖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让城区的健康防线面临考验。在抗疫斗争大战大考中,罗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交出了一份社区传播零报告、院感事件零发生、特殊场所零感染、复工复产零发病、确诊病人零死亡的优异答卷。

优异答卷的背后,是全体罗湖人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敢担当、克时艰的共同付出。一是众志成城抗击疫情。3万余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主动下沉社区网格,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广大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共同努力,仅用一个月时间就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社会各界响应号召、共克时艰,无数志愿者不计回报、默默付出,共同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二是涉疫事件处置有力。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措施,与时间赛跑,迅速处置“8·14水贝盒马鲜生”等重大涉疫事件,强化经验总结,形成制度指引,建立快速精准处置机制。

三是复工复产精准有效。罗湖在全市率先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第一时间推出“惠企十条”,“无接触”拨付防疫补贴、稳企扶持等专项资金8.2亿元,惠及企业5000余家。国有物业带头示范,带动社会物业累计减租6.7亿元。在全市首推“礼享罗湖消费券”“法律服务现金券”,开通深圳首个“城市直播间”。通过系列组合拳,有力提振经济社会发展信心。

大战略、大项目、大改革引领大发展

率先完成罗湖先行区发展规划

去年10月,罗湖区招商大会举行,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落户。而这也是罗湖区善谋划、重落实,高质量蝶变振兴态势持续向好的一个缩影。2020年以来,罗湖抓实“八个主动谋划”,重大战略加速落地。深港口岸经济带成功纳入国家、省大湾区建设工作要点,率先完成罗湖先行区发展规划,出台支持港澳专业人才就业创业政策,助力深港融合更进一步。《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更新统筹规划》《笔架山河沿线地区更新改造规划》取得积极进展,新秀片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力推进。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全面提速,引进营收10亿元级重点企业8家,成功收回深燃、深长地块,玉龙片区土地完成入库。

同时,重大项目提速增效。产业空间推介暨招商大会备受瞩目,中国建材、苏宁云商等一批龙头企业签约合作,预计总营收超过1250亿元。新引进优质金融项目13个,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全市首单以版权为核心的ABS业务落地罗湖,获得年度文化金融引领奖。深圳火车站规划接入全国高铁网,深汕高铁在清水河设站,罗湖即将迎来“双高铁”时代。东门商业步行街纳入商务部第二批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湖贝、蔡屋围两大统筹片区进入实施快车道。

在这样的努力下,罗湖重点改革成果丰硕。建立综合改革试点推进落实机制,首批30项改革任务有序铺开。财政资金国库支付电子化、错峰共享智慧停车等一批重点改革顺利完成。数字人民币常规性外部可控试点在全国首发,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先行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联合海关成功以“保税+”模式打造深圳珠宝玉石保税服务平台。深化营商环境改革,重构区企业服务中心,建成4.0版数字化新行政服务大厅,政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五名。

守护市民安全

平安罗湖建设扎实推进

安全是一个城区必须坚守的红线。为了让城区居民安全感、获得感提升,罗湖多措并举,在扫黑除恶、消除隐患、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全方位、多层面守护市民安全,筑起一道最有力的保护墙,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罗湖扎实推进政治、经济等10个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法治罗湖建设卓有成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开展,破获涉黑恶案件44宗。

建立一个安全城区,重在夯实基础。做好国家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罗湖实施事故高发领域百日行动等20多个专项整治,消除一批重大安全隐患。试点应用超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平台,安全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平安罗湖建设扎实推进,居民安全感普遍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罗湖服务国家高铁建设大局,提前完成赣深铁路笋岗动走线征拆任务。船步街片区、边检总站二大院、清水河重点片区等棚改项目顺利推进,多次刷新全市同类项目签约记录。停滞10年的木头龙旧改开工建设,烂尾20余年的东门大厦强力重启,清水河仓库区15万平方米历史用地完成清理,既防范重大风险,解决安全隐患,更为产业发展、居民安居提供了保障。

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生活过得好不好,市民最有发言权。罗湖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罗湖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出台基层治理“硬核20条”,打造13个共建共治共享宜居示范小区,实现118个无物管老旧小区规范化管理全覆盖,推动物管企业参与基层治理经验进入特区立法程序。构建智慧罗湖“1+3+N+X”总体建设框架,建立城区管理和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实现基层治理一键溯源、一图感知。

一半山水一半城,靓丽舒适的城区环境是罗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20年,罗湖也持续擦亮城区生态底色,高标准完成三横四纵、立面整治等25项工程,推动步道、河道、绿道、廊道“四道连通”。建成全省首座“环境友好型”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在全市首创“智慧溯源”垃圾分类新模式,创建3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社区。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提升,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深圳河5个考核断面、3条一级支流水质均达到V类标准。PM2.5年均浓度降至16.1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市第二,创2012年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水平,空气优良率达97.6%,获全市唯一的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双名城称号。

教育、医疗、住房等都是市民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罗湖优先关注的重要领域。罗湖区通过“找短板、补欠账、惠民生”三年行动,投入近200亿元实施136个民生项目。完成7所学校新改扩建,新增学位5000个,学前教育荣获“深圳市改革创新示范项目”。新建、升级社康14家,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高质量完成17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获评“第十一届省双拥模范区”。筹建公共住房5953套,供应2660套。妇女儿童事业蓬勃发展,承办深圳市“世界儿童日”亮灯活动,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高度赞誉。出台《罗湖区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填补国内区级相关规划空白。圆满完成对口帮扶任务,广西隆林、西林两县及广东陆丰市2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打基础、强支撑

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一切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党建引领。2020年,罗湖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党建基础更加稳固。一是基层组织体系全面建强。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加强街道党工委对基层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做优社区党委,做实“两个覆盖”,建成505个居民小区党支部,新建106个两新党组织,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最末梢,京基100楼宇党建获评全省示范点,社区“两委”换届扎实有序推进。创新“党建引领攻坚项目”机制,卫生健康“党建联盟”入选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二是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过硬。强化“三个明确、三个倡导、三个反对”选人用人导向,选拔184名一贯表现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的“硬”干部。出台20条关爱激励举措,晋升一批“老黄牛”干部,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强化干部监督,对63名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专项监督、对党组织“一把手”开展提醒谈话72人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引进3支重点人才创新团队,引进培育各领域高层次人才155人。

三是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办理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95件,立案33宗。开展3轮巡察,实现本届区委巡察“全覆盖”。建成城市更新廉政风险防控系统,深入推进合同履约、物业租售集中规范管理,切实防范廉政风险。

一年来,罗湖区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积极支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能,以更大履职力度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支持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支持区政协依章程开展工作,落实政协协商计划。“大统战”格局不断完善,“同心协力兴罗湖”工作品牌持续做强。

  焦点

  “十三五”期间的罗湖变化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望“十三五”时期,这是罗湖稳中求进、砥砺前行的五年,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罗湖经济更繁荣。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高起点、大手笔构建“一主两区三带”产业发展格局,金融业优势持续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初步建立起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年来,罗湖社会更文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圆满完成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建成覆盖全区的三级公共文体服务设施网络,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1.35平方米,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年来,罗湖民生更幸福。九大类民生累计支出720.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8%,年均增长11.14%。深入实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新增学位10510个,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罗湖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建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长者饭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街道全覆盖。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罗湖蓝”成为常态,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成为山水共融的宜居家园。

五年来,罗湖改革更深入。持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完成上级下达改革试点任务11项、区级重点改革70项,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五年荣获“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区县级)”第一名,成为首个全国“五连冠”。城市更新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罗湖经验,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二线插花地”棚改获评全市唯一的绩效考核特别贡献奖。罗湖医改荣获市长质量奖社会类银奖,入选国家医改典型,向全国推广。

五年来,罗湖党建更扎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建立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居民小区“四位一体”党建模式全市推广。推进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持续推进纪律、监察、派驻、巡察“四个监督”,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本版采写:家园报记者 张一鎏

本版摄影:冷锋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