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循环”快马加鞭,大湾区渐入佳境:

平安银行这样为深圳科技动能“助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1月27日        版次:FT11    作者:卢亮

面对“双区建设+双循环”的下一个时代机遇,深圳金融行业如何深耕大湾区,继续交出漂亮答卷?不久前,在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0周年生日之际,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通过综合授权、先行示范,以清单式批量授权方式先行先试,大胆试大胆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作为与特区相融共生的金融机构,平安银行手握“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好牌,迎来了其“全面起飞”之机。眼下,“双循环”战略高屋建瓴,大湾区生态蔚然成风。那么,平安银行未来该如何扮演先锋探路者,为深圳科技动能“助燃”,描绘粤港澳大湾区的蓝图新篇?

   任重道远  一份礼包背后折射的时代使命

纷至而来的政策“大礼包”,传递了更多责任与使命。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简称“《实施方案》”)。

按照业内解读,《实施方案》从金融业对外开放、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水平、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举措,以金融开放创新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持。

实际上,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气候,早已蔚然成风。就在今年5月份,央行等四部门便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为了落实该文件,广东省又于7月31日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共提出5大领域80条金融举措。

在有识之士看来,这些“方案”,无论是从政府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到金融监管机构切实的政策实施,都赋予了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以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尤其是此次中央在此次《实施方案》中,特别对深圳提出了增强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的要求。

毫无疑义,无论是哪个《实施方案》,最终都指向了如何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的成长这个方向上。具体落到深圳,需要依靠各类型的金融力量,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直专注于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又是特区成长的见证者与参与者,高瞻远瞩的平安银行,将肩负更多的使命。

“作为一家在粤港澳大湾区出生长大的银行,平安银行天然具备与粤港澳大湾区同频共振的发展基因。”相关人士坦言,政策举措给平安银行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与想象空间。比如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支持银行开展跨境贷款业务、稳步扩大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等举措,将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内银行先行先试开展相关业务创新和业务试点。目前,平安银行拥有在岸、离岸、自贸区、NRA、香港分行五大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可以充分利用政策带来的业务创新机遇,为粤港澳大湾区客户提供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一体化的跨境金融服务,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

相得益彰的是,近年来平安银行确立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也与《实施方案》中的“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相契合,平安银行依托集团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资源优势,将前沿科技全面运用于产品创新、客户服务、业务运营和风险控制等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持续升级传统业务,创新业务模式,优化管理决策,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体验,以科技驱动金融服务,推动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

   先行先试  探索大湾区跨境金融创新之道

金融的开放与创新,同样是中央赋予深圳金融行业的殷殷嘱托。实际上,平安银行一直在积极支持满足大湾区内优质企业的跨境金融需求,探索更多先行先试的可能路径。

《实施方案》中指出,要从金融业对外开放、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水平、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举措,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持。

在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平安银行发挥离岸、FT等牌照优势,通过在岸账户、OSA账户、NRA账户和FT账户为境内外客户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并利用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的业务优势,为企业提供并购贷款、资金监管、海外资产抵质押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相关人士举例,针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平安银行已在深圳地区帮助多家跨国企业成功获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针对跨境资产转让,平安银行已在深圳地区先行先试,探索跨境人民币资产转让业务新模式,并落地全行首笔国内信用证资产跨境转让业务。

值得留意的是,平安银行香港分行也于2019年12月开业,成为平安银行第一家海外机构,这也是平安银行正式走向“国际化”的生动注解。在外界看来,平安银行香港分行的诞生,可通过整合平安境内外各类金融牌照和资源,充分发挥贸易及供应链金融优势,在资本市场、海外并购等重点领域为客户提供“商行+投行+投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贸易金融领域为平安的境内外客户提供现金管理、供应链融资等境内外“一体化”的跨境金融服务,实现客户“一站式”金融便捷服务。

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安银行长期以来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点业务区域,立足区域发展特色,制定特色化区域政策和服务方案,助力大湾区经济带建设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外兼修

以科技内核赋能

大湾区发展引擎

与此同时,近年来平安银行确立的“金融+科技”发展战略也与《实施方案》中的“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的要求不谋而合。

基于对数字化转型大势的判断及对自身资源、需求的理解,早在2016年10月,平安银行便提出“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的发展目标,确定“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策略方针,正式拉开转型大幕。

短短两年后,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一跃为全行贡献超半壁江山的利润,成功跻身行业零售第一梯队。而且可以看到的是,其资产质量在逐步转好:截至2020年9月末,该行逾期贷款占比1.77%,较6月末和上年末分别下降0.51个百分点和0.3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18.29%,较6月末和上年末分别上升3.36个百分点和35.17个百分点;2020年前三季,该行累计核销贷款404.02亿元;收回不良资产总额172.82亿元。

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认为,关键原因就在于“平安银行从转型开始就完全用科技、互联网的模式重新规划零售业务”。

在此基础上,平安银行建立了一套支持数字化的组织架构、人才机制和激励文化。今年以来,平安银行更是在零售上提出“强化四化策略”:数字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综合化服务、生态化发展。

目前来看,平安银行这“数字化转型”成果斐然,不仅在疫情之下保持营收利润稳健增长,在其他方面也均可窥见一斑。就以其智慧风控平台为例,该平台是平安银行承载复杂投融资、新型供应链等业务的一体化流程平台。依托该平台中的智能审批、智能控制、智能放款、智能预警、智慧分析和智能监控等六大智能应用,平安银行在风险管理很好地实现了先知、先觉、先行。

统筹/文字:卢亮

  >> 读数

作为积极拥抱数字化的金融机构,一组数字或可以读懂平安银行的科技智慧基因:

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融合内部信贷数据及外部工商、征信、税务、Wind等数据,减少客户经理近80%的手工操作;

在风险控制上,累计识别3000+高风险客户;

实现超过65%以上标准化授信业务的自动放款、单笔标准化业务放款处理时长由5小时以上下降至5分钟;

通过搭建机器学习平台,引入机器学习技术引用与预警模型,将90天、180天预警前瞻性提升至91%、86%。

  >> 未来前瞻

  深耕大湾区

金融基因的同频共振

生于斯长于斯。作为一家在粤港澳大湾区出生、成长并壮大的银行,平安银行骨子里的基因,注定了她将于与脚下这片土地同频共振,相融共生。

未来,平安银行将持续保持科技创新,从信贷业务流程和技术支撑双重角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如通过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打造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通过服务实现共享输出,赋能业务快速迭代;优化系统底层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持续推进信贷业务的智能化、自动化与易用性建设等,以打造先人一步能力、优化投入产出效率、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数字化银行,赋能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活力。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