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南都主办中国金融年会在深圳举行,聚焦“40再出发 先行示范的金融力量”,专家大咖建言献策

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 助力深圳可持续金融先行示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1月25日        版次:NA04    作者:卢亮 黄良东 毛伟军

肖志家

吴思康

陆新之

11月24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南方都市报社主办的2020(第六届)中国金融年会在深圳举行,聚焦“40再出发 先行示范的金融力量”的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学术和金融界、企业界的专家建言献策。

今年以来,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先行示范区《意见》等诸多政策大礼包陆续出炉,深圳扮演了先锋者角色,“先行先试”成为热词。站在“先行示范”的新起点上,整装待发的深圳正以更宽广的视野着眼未来。那么,深圳数字金融的发展有何经验可循?金融如何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如何应对新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挑战?未来的金融家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面对这些时代命题,本届金融年会为特区金融先行示范的探路,带来更多思考与启发。

数据

前三季度深圳金融增加值3119亿

金融业先行先试大有可为

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刚刚获得中央政策大礼包的深圳,在2020年到底可提交什么样的“金融成绩单”?

“深圳金融规模体量稳步增长,使深圳成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巡视员肖志家做客本届金融年会披露数据指出,前三季度,深圳金融增加值3119亿,增长10.2%。金融业增加值占同期GDP比重为15.8%,拉动了GDP增长1.4个百分点。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深圳金融业也在体现着独特的“含金量”。肖志家表示,深圳金融业实现税收1103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2%,继续位居各行业的首位,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而在2020年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深圳列全球第9位,跻身十大。全球十大金融科技机构,深圳占据了4席。

深圳金融在改革大潮中锐意进取,也需要主流媒体的助力。“深圳已经在先行先试,在金融方面将大有可为。”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文定表示,近年来,南都在媒体融合和智媒建设上不遗余力,走在前列。不断发挥媒体优势,坚守媒体责任。今年初,为中小微企业抗疫复苏出谋划策,为社会经济复苏提供切实有力的政策信息、行动样本治理分享、深度调研的公共建议等。作为中国南方最有影响的金融盛会之一,我们以“40再出发·先行示范的金融力量”为主题,希望集聚业界学者专家探索如何助力深圳打造全球科技金融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

而在肖志家看来,由南都主办的中国金融年会一直关注前沿问题,搭建了业内沟通的良好平台,为深圳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业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中,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先行示范区《意见》、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首批授权事项清单,既是政策“大礼包”,也是改革“任务书”。深圳未来应该抢抓“双区建设”与综合改革试点的历史机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打造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城市。

观点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

与金融之都相契合

读懂深圳未来的“五个高”

面对这份金融成绩单,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的深圳又将何去何从?深圳的城市治理生态气候,又如何滋养金融的水土?

本界年会上,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带来主题演讲《大趋势与深圳未来》,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把脉。

对未来趋势的研判,吴思康提出了五个现象:世界格局加速“多极化”、大国博弈呈现“清晰化”、国际贸易体系加速“集团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区域化”、社会消费行为加速“线上化”。

那么,置身这样的宏观背景,如何正确审视深圳的现状与未来,成为焦点。

契合当前的双循环战略,吴思康对深圳抛出了五个“高”的观察:经济发展——高质量;公共服务——高水平;城市环境——高颜值;文化创意——高品质;法治建设——高标准。

深圳经济发展“高质量”的潜能在哪里?吴思康罗列关键数据做辅证:

前三季度深圳先进制造业增长4.3%,超过GDP增速。今年上半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498.16亿元,增速较一季度回升8.7个百分点。2020年9月底,深圳商事主体数量达348.1万家,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今年1-6月,深圳市新登记商事主体23.7万户,同比增长1.3%。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逆势增长。2019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1328亿元,其中大部分是企业投入,研发投入强度(4.93%)居全球前列,超过韩国和以色列。深圳专利申请量等五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吴思康认为深圳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就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国之重器”,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不过,教育、医疗、住房这些硬核刚需,与“金融之都”如何匹配契合,同样值得关注。

“深圳坚持把最好的资源、最好的空间都提供给教育和医疗。”吴思康透露,深圳近五年累计财政性教育投入2800亿元,年均增长20%,教育投入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深圳也在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出台了《关于推进深大等4所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方案》,2019-2021年市财政将安排44亿元专项支持经费。

医疗资源的投入方面,“深圳正在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推动开放式发展。”他公开数据显示,深圳床位数由3.8万张增加至5.1万张,三级及三甲医院增加到目前的45家和18家。

坊间热议的深圳房价,也有利好消息。吴思康透露,按照部署,深圳将在2035年前新增建设筹集170万套住房,未来年投放量从500万平方米左右提升到1500万平方米左右。值得留意的是,住房供应结构发生改变,商品性住房与人才房、安居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比例为4:2:2:2。按照计划,公交司机、环卫工人、先进制造业职工等非深户人群也拟纳入保障。

资深财经观察家,财经科技新知矩阵创始人陆新之:

金融要学会挣慢钱

金融家要与企业家互利共信

资深财经观察家,财经科技新知矩阵创始人陆新之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经过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今年的新冠疫情,中国金融基本未出现明显的金融风险,从侧面反映了宏观审慎金融监管的突出贡献。然而,中国金融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金融体系中无法拥有普惠金融服务的人口数量庞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过小,金融业在经济增加值中占比偏高;相比全球主要发达国家,融资成本偏高等。

陆新之表示,在这种背景下,未来金融家首先要是一个风险控制者。风险体现在宏观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及个人道德风险上。面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金融系统首先要保证不发生灰犀牛等特殊事件,保证有序地生产经营下去。金融构建的基础是信用,包括客户、消费者的信用,金融的品牌影响力比快销品行业还要更为长远。挣钱的逻辑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在经济收缩时期挣快钱没那么容易,金融业要学会挣慢钱。

因此,未来的金融家既要是风险控制者,也要是创新的支持方,必须为用户、客户提供足够的系统支持能力。陆新之指出,“就像《反脆弱》一书里指出,金融家只能给出租车司机指路,不可能代替他开车,金融家始终要与企业家互利共信。”

那么未来的金融家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如何找到业务收益之间的均衡?他表示,“如果金融家像乔布斯那样追求极致,便会对金融业带来灾难。金融应该像花园一样,花园要有规划,但每朵花草的成长是自发的。金融家则是花园的园丁,职责是给企业家提供一个生长的环境。顶多只需理一下剪枝条,不能喧宾夺主。未来的金融家一定是耐心的栽培者,而不是建筑工地的承包商。”

特别聚焦

数字货币将带来什么改变,

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

在圆桌论坛环节,众嘉宾聚焦“数字金融的创新与先行”这一主题,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表示,深圳金融创新分为不同阶段,早期金融创新,借助香港逐渐与国际接轨。第二个阶段进入产品中心。第三个阶段进入金融科技中心。短期内,深圳在金融科技方面可能会迎来创新爆发点。然而,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仍需要加强监管。另外,技术确实在推动金融业的进步,因此监管方式需要不断的创新。控制风险的能力增强,创造风险的能力也在增强。

资深财经观察家、财经科技新知矩阵创始人陆新之则认为,相比国内其它城市,深圳金融有花园式的自发生长动力。因为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多,深圳是中国金融最能长的地方。此外,深圳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强,金融创新应专注在小微企业。在风险监管方面,陆新之强调,靠系统内自身的风控,要么管不好,要么管错了。因此风险控制更需要外部的监管,需要更多人才为制度的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经过40年的发展,作为内地最大的两个金融城市之一,深圳在发展金融创新上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郑磊认为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关系,往往总是创新走在前面,监管跟在后面。但是,创新和监管也是问题的两面,金融创新科技本身也会演化成监管创新科技。

广东金融学院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李喜梅则认为,深圳的科技创新,使得金融的产品与金融机构得到爆发式增长。但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风险的形式,比如大数据诈骗,隐私泄露,大数据的助贷风险等等。对于科技金融产品,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需要用制度进行规范地引导及监管。

统筹:南都记者 卢亮

采写:南都记者 卢亮 黄良东 摄影:毛伟军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