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深圳将改变对人才“马拉松式”评价,实施“分赛道”评价

深圳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并就调研结果提出了建议,文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有待改革完善,副市长吴以环、市文广旅体局、市人才局均作了回应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1月25日        版次:NA02    作者:傅静怡 赵炎雄

2019年4月14日,第17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开幕。

会展中心2号馆举行的精英天下招聘会,不少求职者现场面试。

会展中心4号馆举行的海归人才招聘会。

会展中心4号馆举行的海归人才招聘会。

去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圳要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对于深圳的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深圳市政协开展了为期数月的调研,最终形成了几万字的调研报告。

11月24日下午,深圳市政协召开“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们指出深圳文化建设方面还有着“财政投入重科技轻文化”“文化人才认定‘一刀切’”“基层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相关部门作出回应,深圳现在要对人才进行分赛道管理,改变过去全民马拉松式的人才评价,科技类有科技类的评价,医疗有医疗的评价,中小学老师有中小学老师的评价,文化、艺术、体育类的人才有自己的评价。

调研

文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有待改革完善

对于什么是区域文化中心城市,深圳市政协调研报告中指出,中心城市具有三种特质,引领、合作和特色。总的来说,深圳要构建的是具有高度文化辐射力和吸纳力的城市文化,建设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目前,深圳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距离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仍有一定差距。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副主任尹昌龙代表调研组指出主要有六大方面:文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有待改革完善;文化软件建设有待强化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活化利用有待增强;数字创意产业优势发挥有待激发;城市辐射力与吸纳力有待增强;以及文化建设财政投入力度有待加强。

具体而言,尹昌龙举了几个例子。例如深圳高等院校学科设置偏重金融、科技,人文学科的教育力量较弱,例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就没有中文系。再例如深圳对城市形象塑造的主动宣传不足,对比北京、上海,乃至巴黎、伦敦、纽约的差距较大。再例如深圳财政投入上重科技轻文化。2019年,深圳市财政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支出在支出总额中的占比差距达到15.5个百分点,而北京、上海、杭州的占比差距仅为5.1、4.2、7.7个百分点,高达2倍以上的差距。

每十万人图书馆:深圳5.11个 杭州32.76个

除了尹昌龙所说的七大建议,深圳市政协委员张岩还代表调研一组提出,深圳目前基层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

他说,深圳每10万人仅拥有5.11个公共图书馆(室)、0.38个博物馆和0.55个文化馆(站),对比北京、上海每十万人拥有的20多个公共图书馆,杭州每十万人拥有的32.76个,深圳公共图书馆数量低于国内先进城市。大部分指标低于国内先进城市。

在财政投入方面更加明显,香港有70家公共图书馆,经费均衡投入到70个图书馆,平均每个馆是1500万元。深圳全市624家基层(街道、社区)图书馆2018年经费总投入约为4800万元,平均每家街道、社区图书馆的全年投入仅有7.7万元。

不光是基层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深圳市政协委员李曙成代表调研二组指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暴露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高层次创意人才缺乏的问题。深圳市政协委员彭平代表调研三组则说,深圳文旅产业体现出整体布局不明确、缺乏文旅深度挖掘及IP打造、文旅市场化及融合度低、文旅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深圳市政协委员黄玲代表调研四组关注了文保问题,指出目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不够完善到位、古建筑修缮标准偏低、对非遗保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难度大等问题。

建议

对于调研结果,尹昌龙代表调研组提出了七点建议:建议深圳传承城市精神铸造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文化基因;像重视科技人才一样重视文化人才;提高国有文化设施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推进城市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活化利用;打造数字文化建设标杆城市;在国际交流中提升吸纳与辐射的中心功能;以及真金白银投入文化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建设。

王富海:

把城中村当成世界文化遗传标准

深圳市政协常委王富海则从城中村入手谈了文化建设。王富海说,深圳的城中村占据了城市的“半壁江山”,实际上存在着两个深圳,一个是多年来进行规划的自上而下的秩序的深圳,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个自发组织的、有活力的、成长的深圳,那就是城中村。两个深圳”相互融合成为深圳特殊的密码,是深圳重要的特色。

王富海建议尽可能多地保留城中村,在此基础上明确将综合整治作为城中村更新的常态制度,然后赋予城中村更多的文化职责,最终将城中村文化氛围培育出来。“把城中村当成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去重视它,认识它的价值,呵护它、保护它,指引它的改造,未来城中村在我们的呵护下一定会成为我们深圳最有价值、最有魅力的名片地区。”

吕绍刚:

深圳应在高校设立海洋文化专业

深圳市政协委员吕绍刚关注到了建设深圳海洋文化的建设,他说目前深圳在积极推进海洋文化国际间交流,比如大鹏新区在发展运动休闲为特色的高端滨海旅游,盐田区在主打海洋事业,市场对于深圳海洋文化的挖掘也是热情高涨。

但是目前来看,还缺乏对于海洋文化的深层次发掘、开发和利用,海洋文化的宣教相对滞后,海洋文化的产业发展类型也十分单一。

在此基础上,吕绍刚建议深圳设立海洋文化发展委员会,吸引国内外及港澳著名海洋文化专家积极参与;推进海洋文化公共设施建设,深圳不应只有一家海洋博物馆。

姜华:

为文物艺术品提供免税服务

深圳市政协委员姜华提到了做好湾区文物活化的大课题。姜华说,目前我国的文物事业在拍卖、展览、展示、流通等环节还存在着不少瓶颈问题,严重制约着文物资源的市场发展与盘活利用。

因此建议深圳政府主管部门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主动完善及提升深圳文物活化体制机制,做好地方文物活化工作。与此同时,加大对民办博物馆的支持力度,例如支持民办博物馆依法申请登记成为公益组织,进一步大力引导鼓励社会捐赠,享受税收优惠。

同时立足深圳,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建立高水平文物交易平台。面向国际文物经营机构提供保税、展销、交易、拍卖、出入境检测、鉴定等多元服务;设立文物艺术品保税仓库,探索创新“境内关外”政策体制机制,为文物艺术品提供免税服务,实现保税区文物艺术品的境外自由流通;引进国际知名拍卖行设立艺术品拍卖专场,开展国际性拍卖、会议交流、充分利用深圳文博会等展览展示平台。

梁宇:

人才引进没考虑到文艺人才特殊性

深圳市政协委员梁宇提到了建设文艺人才的相关话题。他说,通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已经拥有了一支数量初具规模的队伍。但是目前来看,深圳吸引人才的优势在不断弱化,全国各地都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文艺人才,深圳在收入、福利待遇、住房等方面优势不算强。与此同时,人才认定标准滞后,人才认定标准重科技、轻文艺,全国文联艺术类的最高奖项全部列入后备级的人才队伍,不能列为领军人才。

除此以外,还有文艺人才引进机制不活,没有考虑到文艺人才等特殊性,像杂技演员从小就进团练习,学艺多年才能出师,对人才认定还是以学历、年龄为准。文艺人才激励机制不足,深圳没有市级文艺奖项;以及文艺人才培养机制缺失,目前深圳文艺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缺乏文艺人才专项培养计划。

在此基础上,梁宇建议文艺人才认定政策避免“一刀切”;进一步完善文艺人才引进政策及配套措施;制定扶持、留住优秀文艺人才的配套优惠政策;财政加大对文艺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实施优秀文艺人才的宣传推广规划等等。

副市长吴以环:

将加大市、区财政

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

听完委员们发言和部门回应后,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说,深圳要努力在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上先行先试,在公共服务、品牌建设、产业发展、融合发展上都要做到先行先试。

对于委员们提的建议,吴以环现场做出了回应。她说,在人才队伍方面,要完善文化人才的认定标准和引进办法,完善柔性引才的新机制,大力引进文化、艺术、影视、演艺等急需的人才,充实基层文化力量。

在文化的软件建设方面,进一步保障重大文体设施、文化产业总部基地、重大项目用地等需求。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活化利用方面,深圳制定了深圳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措施,接下来还要加大大鹏所城、土洋东纵司令馆和中英街界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改革开放纪念地保护利用工程、东纵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文化名人大营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重大的保护利用项目,支持深圳非遗、深圳民俗文化产业园等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平台建设。

在数字创意产业优势发挥方面,将加强数字文化原创能力建设,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鼓励全民创意创作生产优质多样个性化的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在提升城市辐射力和吸纳力等方面,要积极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艺术节,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青年艺术嘉年华等多种形式开展文化艺术活动,也支持文化企业和行业组织举办国际化的文化产业专业展会,或者是积极到国际上去参加国际的书展、影视动漫节等大型的文化节展,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

在备受关注的财政支持方面,吴以环表示接下来将加大市、区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支持重点项目的建设。

市文广旅体局:

需重建深圳艺术品市场在全国的地位

深圳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国内外的先进城市来看,歌剧院、交响乐团、话剧团、芭蕾舞团是国际一线城市的文化标配,但深圳在这一方面却有一定短板。另外政协委员提到建设艺术品拍卖中心,深圳的拍卖和广州、香港比确实有一定差距,需要重新建立深圳艺术品市场在全国的地位。

在基础设施层面,深圳也有历史欠账,作为实际管理超20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来说,文艺场馆的人均数量明显不足。因此目前正在加快以深圳歌剧院为代表的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以及包括各区122个文化设施,同时也加快建设国深博物馆,争取中国美术馆在深圳设立分馆,对打造深圳文化的吸引力,尤其是大湾区的文化影响力有极大推动。

深圳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也规划打造一批实用型、便利型功能丰富的高质量的地标性文体设施,同时在加快音乐剧文化产业的建设,作为国际一线大都会的标配,深圳正对标韩国发展音乐剧文化产业。

在此基础上,深圳还要加快提升文体旅游的品牌质量,打造城市新的名片,高水平办好文博会、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WTA年终总决赛以及深圳马拉松、中国帆船杯赛事,加大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国外重大文体活动赛事和高水平的职业俱乐部。

市人才局:

文艺体人才将各有评价体系

深圳市人才局局长张林则说,深圳现在的人才发展整体态势,人才政策正在发生整体的升级和优化。它由过去十几年时间靠单项政策的比较优势在国内乃至全球引才,正在走向综合环境优势引才,未来一定会走向靠先进社会主义文化来吸引全球人才的阶段。正在由过去的政策引才走向现在的环境引才,未来走向文化引才。

对于委员们关心的什么是文化人才,应当如何放宽文化人才的引进渠道,张林也做了现场回应。他说,深圳现在要对人才进行分赛道管理,改变过去全民马拉松式的人才评价,改为锦标赛,科技类有科技类的评价,医疗有医疗的评价,中小学老师有中小学老师的评价,文化、艺术、体育类的人才也有自己的评价。

张林说在制定人才标准后,还要制定政策鼓励人才,不单单是物质奖励,还要有税收杠杆、奖金补贴等作为调剂。例如对于高校、基础科研机构、中小学、医院等人才的收入不能够充分反映其市场价值的领域,将会由政府对特定人才进行奖金补贴,提升这些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收入。

02-03版 采写:南都记者 傅静怡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