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李雪琴不讲脱口秀 但她的人生同样精彩

南下深圳从“打工妹”到企业家再到福之涌文艺社社长,她说“在深圳实现了我的人生春天”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0月23日        版次:BN05    作者:蒋津津

福之涌文艺社社长李雪琴。

12月的皑皑白雪目送着列车自襄阳南下。夜晚来临,沿途连绵起伏的地势仿佛移进了硬座车厢内,天南地北的旅客蹲着、站着、坐着。窗外山连山、水连水,窗内人挨着人、行李挤着小凳。

只要朝着心中向往的方向走去,人就不觉疲累。在列车不断接近的南方沿海,《春天的故事》响彻凛冬,改革开放的号角让深圳经济特区骄阳似火,全长25.6公里的深南大道已全线贯通,串联起48条南北向道路成为发展大动脉。

那是在1994年,21岁的李雪琴只留下一封信,转身穿过延绵1300公里的冰雪,以初生牛犊之姿闯进了春天。回望来时路,才知道走出了多远。从“打工妹”到企业家再到福之涌文艺社会长、从小女孩到为人母,迈越26年时光,趟过金融海啸,李雪琴就如同当年那班穿越风雪的南下列车,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同时以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身份,又走进了下一个春天。

  “打工妹”

记者:你是如何来到深圳的?

李雪琴:我是偷偷来深圳的。我是家中独女,父母自然不舍得我去那么远的地方。可怀惴梦想的少女,哪顾得了父母的牵挂,趁着二老都不在家,我悄悄留下一封信,背起简单的行囊就和同学们登上了开往深圳的列车。

记者:你在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

李雪琴:就是一个“打工妹”。我当时先到公明镇,当天到厂面试,当天中午录用,第二天就上岗了。那是一家台资企业,一干就是四年。在这四年里,我一步步从品质部、生管部、稽查部、市场部,再到成为那家拥有3000名员工公司的董事长助理,完完整整地学习了全套的企业管理实用技能。至今回忆起来,我依然对这家公司充满感激。

记者:闲余时间里,你一般会如何打发自己的时间?

李雪琴:不上班时,就是看书、学习。当时,每天会加班到晚8点,之后回到宿舍,再看企业管理类书籍到凌晨。我喜欢在夜深人静时写日记,整理当天的思路、新的希望。

记者:你是如何从“打工妹”一跃成为董事长助理的?

李雪琴:许多人都是等待机会、等待被提拔,而我是会主动争取机会的人。所谓,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一次职位调动需经过董事长面试。可那时,我哪知道是董事长面试。但我属于“人来疯”那种人。见到董事长后,我表现得更好了,一点也不发怵,特别有自信,更坚定地表达对该职位的看法。也因这样,给董事长留下了深刻印象。

  几起几落

记者:你中途为什么离开过深圳一次?

李雪琴:1998年,父亲因车祸意外离世,我匆忙赶回去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这件事成了我终身的伤痛。父亲已经离开,我不能再愧对母亲。当时,为了陪伴母亲,我毅然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在老家陪伴母亲。可是,我常常在梦里梦到深圳,我知道我已经深深爱上深圳,实在没办法悠闲地呆在老家,于是我再一次背起行囊。与上次不同的是,那次我把母亲一起带上了。

记者:后来是如何走进创业这条路的?

李雪琴:2002年,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的能力,先后开了模具厂和五金厂,并于2003年,在福永买房安家。日子刚刚安稳下来,却遇上了2007 年的金融风暴,我这个自主创业的“小白”,不仅被客户跑款,还面临着供应商的资金链断供,连续几个月的负债,不得已只能把一手盘大的工厂和在深圳购买的第一套房产统统卖掉。很多朋友劝我一走了之,回老家可以更轻松地生活,但是我从来没有这种想法。一是,我不忍心连累供应商;二是,前后13年在深圳工作和生活,我早已把自己当成深圳人,无法做到、也不舍得全身而退。所以我用廉价卖掉的工厂和房产,清算了所有供应商的欠款,最后所剩无几,我一下子又回到了原点,甚至比刚来深圳时更艰难,因为此时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是,我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沮丧,反而有了无债一身轻的喜悦。

记者:你不后悔吗?

李雪琴:我没有时间浪费。人的生命很短暂,不能因为个人情绪,去和无法挽回的时间做无谓的抵抗和纠结。

  转身

记者:又如何从模具五金行业,转到茶艺?

李雪琴:在深圳这么多年,耳濡目染深圳人对于茶的热爱和讲究。在2008年3月15日,我凑了仅有的八万元钱,在福永万福人家开了一家茶庄。选择在3·15开业,本意就是告诫自己,永远不能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我要用自己的诚信在完全陌生的领域发展,更期待从这里改变一家人的境遇。

记者:你是如何学习茶艺的?

李雪琴:一开始从朋友身上学,之后去云南学,跟着老师上茶山。我第一次看茶山时,得开皮卡才能上去,路又窄且堵,半条命在天上。开车开不上去的地方,就得走山路。当时,我头上撞了一个大包,但一点也没发现。

记者:你是如何与福之涌文艺社结下缘分的?

李雪琴:我从小热爱文艺,又钻研8年茶文化,艺术细胞在我体内不断滋长蓬发。2015年4月,在宝安作协主席王熙远倡导下,我联合福永的文艺爱好者在宝安民政局注册成立了深圳市宝安区福之涌文艺社。这几年可以说,我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入到这家文艺社团。我把福之涌文艺社定位为“老百姓自己的舞台”,凭借“以良好的培训吸引人,以闪亮的舞台塑造人,以温暖的团队留住人”的理念,组建了专家团队,还组建了策划部、编辑设计部、培训部、旗袍文化部、茶道艺术部、幸福朗读部、音乐部、舞蹈部等稳定的基层文艺志愿者。

记者:现在福之涌文艺社运营得如何?

李雪琴:自成立以来到现在,开展的各类文艺活动超过2000场次、受众超过50万人,我们坚持弘扬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宝安乃至深圳市数千家社会组织的一匹“黑马”。

记者:现在再回过头看,26年过去了,你感受如何?

李雪琴:深圳完全塑造了我。在深圳的每一个当下,都是我最满足、最幸福的时刻。我在最适合我的城市生活了那么多年,又把兴趣经营成了事业,实现了自我价值,一切苦尽甘来。可以说是,在深圳实现了我的人生春天。

采写:宝安通记者 蒋津津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