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文物历史价值大于市场价值,希望捐献给博物馆”

来深30载成长为文物鉴定师,收藏古瓷逾六百件,听郑汉彬讲述收藏故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8月31日        版次:NA05    作者:张馨怡

●郑汉彬 59岁,籍贯广东汕头。1987年来深从事建材行业,涉足古董行业20多年,2017年考取高级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师(陶瓷类)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证书。

1. 明代成化天字罐。

2. 元代素青花梅瓶是郑汉彬的镇馆之宝。

清代康熙龙纹釉里红瓶、明代宣德青花孔雀牡丹瓶、元代素青花梅瓶……来深超过30年时间,家住深圳福田的郑汉彬如今已经收藏了600多件古董瓷器。从古董爱好者,到高级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师(陶瓷类),他用了25年时间。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多,郑汉彬希望不止能和同行交流,也能让更多市民了解这些陶瓷艺术品,同时对于一些收藏价值大于市场价值的物件,他愿意捐赠给博物馆,让这些文物嵌到历史的拼图中去。

因为爱好入门:

曾经做建材生意

喜爱古瓷入门收藏

我国陶瓷工艺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种丰富多彩,瓷器艺术品是古玩爱好者共同追求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收藏保护、传承流变是大家共同的愿望。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古玩艺术品认知和爱好也达到了新的高潮,因此就有了“传世万千名瓷与日月同辉”的美谈。无论是鉴赏瓷器还是鉴定瓷器,上手亲自触摸与感受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1987年,郑汉彬从汕头来到深圳打拼,凭借做铜门的手艺,他在建材行业闯出了名堂,几年内获得了一定的资金储备。1992年,出于对古陶瓷艺术品的爱好,他开始和这个行当打起了交道。

在历经了康熙、雍正两朝后,清代的制瓷业被推向了更高的一个新阶段。而郑汉彬收藏的第一件瓷器,就是清代雍正时期的镗锣洗。“雍正做皇帝之后搞改革,督窑官是管理窑物的,这个东西做出来就是为了赏赐有功之臣。”彼时,郑汉彬花费了近两万元才购入此物,因其形如镗锣,故名“镗锣洗”。这件藏品胎质坚硬细腻,胎体厚薄均匀,洗造型端庄大气,釉色肥美,置于案首,赏心悦目。“那个时候刚入门,入手的时候肯定是买贵了,但是还是值得的。”

不露声色“捡漏”:

看到藏友瓷器先放一边

最后六千元买下清代镗锣洗

古陶瓷触摸有出汗的、湿润的手感,新瓷器的手感是干涩的。由于瓷器的品种窑口不同、保存环境不同、历史年代不同等诸多因素,手感也会有不同的自然老化痕迹。在收藏的过程中,郑汉彬说,自己也经历过不少无心捡漏的故事。1995年的一个雨天,有一位藏友邀请郑汉彬到他家喝茶谈古玩。“他家确实摆了一些藏品,但看来看去也没有一件使我心动,无奈开始翻箱倒柜,然后有一件藏品映入眼帘。”这是一个花盆样的瓷器,郑汉彬为了试探对方的底气,就故意说:“这花盆拿来看看。”

藏友在拿出来后也没有说出门道来,但郑汉彬却留意到了底款,他便将此物放回原位,“我又瞄了一眼,心想有感觉了!”在闲聊了许久后,郑汉彬起身说晚了要回家了,藏友再度挽留,问是否有喜欢的?郑汉彬就指着那个“花盆”说,就要这个吧!对方开价一万二千元。郑汉彬就故意说:“花盆有这么贵的吗?不要。”经过来回协商,最后以六千元成交。

回家后,郑汉彬把瓷器洗净,仔细研究它的底款和微观老化痕迹,发现这竟然是雍正年的唐英款。“器型硕大,直径足有41厘米的洗手盆,因器如铜锣,故称镗锣洗,也算是捡到宝贝了!”

走上职业鉴定道路:

建议新手具备扎实鉴赏知识

集中有限资金买精品

为了在收藏道路上走得远,郑汉彬意识到还是得靠自己有扎实的品鉴知识和独到的眼光。2014年,他开起了古玩店,“开店的初衷也是想多结识业内的朋友,大家多交流,提高陶瓷收藏的专业技能。”后来,郑汉彬又去了北京、景德镇等地学习陶瓷鉴定知识,师从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研究专家刘志成,于2017年考取由全国专业人才储备工作委员会颁发的高级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师(陶瓷类)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证书,走上了职业鉴定师的道路。

郑汉彬认为,瓷器就像是中国人的名片。“瓷的品质温文典雅,像中国人的风度;瓷的形象雍容含蓄,像中国人的性格;瓷的诞生历经烈火洗礼,犹如中国人的气概。”其中,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是陶瓷百花苑里的一枝奇葩,长盛不衰。它蕴含着清新、质朴、优美、高雅的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郑汉彬的馆藏里,有一件精美的元代素青花梅瓶。这款藏品体型规整,尺寸适中,高4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5厘米,肩部是杂宝莲瓣纹和缠枝牡丹纹装饰带,腹部主题为缠枝莲牡丹花,胫部绘莲瓣纹,画工流畅自如,缠枝莲牡丹画笔力度与气度同在,青花发色纯正,晕散自然,是郑汉彬的镇馆之宝。

走上收藏和鉴赏之路后,郑汉彬直言,陶瓷收藏文化博大精深,建议新入门的藏友,首先抱着学习的心态,多问、多看、多听、多摸、少买,“不要一看到喜欢的藏品就下手,更不要想着靠买陶瓷赚大钱。”他建议,在陶瓷收藏道路上要多些耐心,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具备扎实的品鉴知识之后,再集中有限的资金买精品。

未来心愿:

愿捐献部分文物给博物馆,

让更多人领略古瓷之美

和古董打交道近30年时间,郑汉彬已经收藏了600多件古董,其中还包含了部分文物。他介绍,宋代瓷器作为工艺美术中的杰出品种,也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被称宋瓷。宋瓷大为兴盛的原因,主要由于彼时饮茶成风,加上铜的缺乏,以瓷代替铜器皿。此外,由于海上外销的兴起,南宋以后海上形成了一条“瓷器之路”。

宋代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定窑,在今河北曲阳,此地古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烧瓷从晚唐至五代到北宋时达鼎盛期。定瓷胎质坚细,釉呈乳白色,器体极薄,为免烧制变形,并求多量生产,采取覆烧的方法,器口无釉为涩边,常用金、银、铜镶口,称为金、银、铜扣。早期多为素地,后来用刻划花或印花的方法,装饰以莲花、牡丹、石榴、飞凤、云龙等纹样,并多用回纹作边,刻划花是刀或工具剔雕出花纹,线条劲健流畅,印花是用刻出花纹的陶模在瓷胚上印出花纹,精巧细致。

郑汉彬从柜子里取出了两个瓷碗,一个出自北宋的定窑,用竹棍敲碗边是沉闷的声音,而到了南宋时期的瓷碗,敲击后会发出清脆的声音,“一个是木声,像两个木头碰撞一样;一个是清脆悦耳,你能听到回音。”这两个文物的历史价值要大于它的市场价值,郑汉彬表示,如果博物馆对某些藏品感兴趣,可以交流展览或捐出。“希望更多人能去领略这些藏品的美。”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张馨怡

◎陶瓷收藏文化博大精深,建议新入门的藏友,首先抱着学习的心态,多问、多看、多听、多摸、少买,不要一看到喜欢的藏品就下手,更不要想着靠买陶瓷赚大钱。在陶瓷收藏道路上要多些耐心,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具备扎实的品鉴知识之后,再集中有限的资金买精品。——郑汉彬

◎一个是木声,像两个木头碰撞一样;一个是清脆悦耳,你能听到回音。这两个文物的历史价值要大于它的市场价值,郑汉彬表示,如果博物馆对某些藏品感兴趣,可以交流展览或捐出。希望更多人能去领略这些藏品的美。 ——郑汉彬从柜子里取出了两个瓷碗,一个出自北宋的定窑,用竹棍敲碗边是沉闷的声音,而到了南宋时期的瓷碗,敲击后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