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产业已成深圳最大支柱产业 产值占全国约七分之一

副市长聂新平表示,将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发展高地,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8月10日        版次:NA07    作者:综合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聂新平。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顾问、浙江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

8月7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在深圳举行,峰会聚焦“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深圳市副市长聂新平表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信息技术产业是深圳最大的支柱产业,产值占了全国约七分之一。深圳将持续以基础创新、技术驱动和应用引领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补强基础短板,培育应用市场,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发展高地,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深圳市副市长聂新平在致辞中介绍,今年以来,深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建设智能网联交通平台、建设5G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商用步伐,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

聂新平表示,深圳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信息技术产业是深圳最大的支柱产业,产值占了全国约七分之一。今年上半年,深圳经济顶住了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实现了正增长。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同时,聂新平也指出,深圳还面临着技术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部分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受制于人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寻求突破、补齐短板。他表示,深圳将持续以基础创新、技术驱动和应用引领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补强基础短板,培育应用市场,努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发展高地,建设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观点

  国内大循环并不是封闭的大循环

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7月,在中央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屡被提及。

如何理解新形势下中央谋划的新发展格局?中国信息化百人会顾问、浙江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认为,这是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作出的一个新判断、新部署。国内大循环并不是封闭的大循环,而是一种开放的生态,通过开放的生态与国外企业共同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将继续推动全球化。

当前,在AI、5G、云计算等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变革正向纵深发展,经济社会向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变迁。下一代信息技术演进周期的变革,信息技术应用的颠覆式创新,多因素、多变量影响下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的发展牵动着我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局。

在毛光烈看来,国内国际双循环机制的探索,面临着5G、AI等一系列新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与挑战。要充分利用好中国市场,通过数字化改造、产品升级、制造模式、服务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的变革,在国内打造出让全世界都能接受的“中国方案”,继而往国外推,实现国内国外的双循环,也是建设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比较可行的路径。

在中美贸易摩擦、技术脱钩的背景下,悲观者担忧对国内经济和技术发展带来较大影响。李国杰认为大可不必,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在历史上很常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正常现象。中央也决定发展经济以内循环为主,要形成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格局,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决策。这个决策以后,国内的创新、产业发展路径都要适时调整。

  要改变以资为本,变成以人为本

今年7月27日,《财富》杂志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在最赚钱的10个企业里,有7家是金融企业,而非金融行业的108家企业,平均利润仅有19亿元。对此,李国杰认为,这说明在过去10年间,国内财富的分配向资本倾斜,没有充分体现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企业利润低,将没有更多的钱投入研发和创新。

他强调,如果金融业的赚钱效应比实业来得更快,高房价、高利率将成为国内大循环最大的障碍。而发展内循环,首先是要改变以资为本,变成以人为本。

同时,李国杰指出,内循环的主要贡献者大多数是创新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国内改革的另外一个重点和方向,就是要淡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所有制的界限,鼓励形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密切合作的体制。

而在中美技术脱钩的隐忧下,多位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要更加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上游产业、基础产业和公有产业。李国杰表示,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短板是上游产业。而发展上游产业的基础是技术研究,关键是人才,要鼓励科研人员在无人区开展标新立异的原创性研究,这种所谓发散性的基础研究能开辟到意想不到的技术路径。

在此次峰会上,生态系统成为关键词。在李国杰看来,信息技术本质上是体系竞争,国内信息技术一直落后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而当前,各界已经关注到产业生态的发展,这是理念上的大调整。但重建产业生态,代价巨大,他建议国内系统的开发走兼容路线,再针对新应用培育新生态。

“兼容国外的主流生态可能存在脱钩的危险甚至有断供的风险,一定要以十分的努力来加强自主创新,准备好备胎。”李国杰表示,打造生态体系投资巨大,以前不舍得在生态上投入,如今国家应该加大投入规划,把建生态当成头等大事。

  构建“共创、共享、共赢”的产业生态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在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谈道,生态的本质是能够让企业的产品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的各种要素的总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则是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金等要素的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构成保证企业产品的初始及持续创新能力、足够大的市场规模、支持商业和技术的资本充裕的基础环境。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王恩哥则以硅谷举例,硅谷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所、有创业者、充裕的风险资本,形成了一种互联的网络,实现了人、财、科技、资本、经营方面的强强结合,推动了信息化工业的发展。

从硅谷发展历程来看,基础研究解决的是可不可能的问题;应用研究解决的是如何使可能变得更高效、便宜;资本风险则促进产业化,让人人都用得起。而当前,基础研究成为产业生态发展的短板,短期来看,基础研究很可能没有应用的前景,因为它要超前几十甚至上百年,但基础研究是人类智力上的突破,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用是巨大的。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生态就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一个系统。产业生态同样如此,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核心是共享,如果说不是合理分享,分享最低的就会成为产业生态发展的短板。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