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从“中国荔枝第一村”到光明区“城市会客厅”

正在经历“蝶变“的楼村,未来将有深圳科技馆、科学公园等一个个地标拔地而起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7月31日        版次:NA07    作者:陈蓉

鳞次栉比的楼村旧村,外围是一栋栋高楼。

光明中心区规划效果图,楼村约占光明中心区一半的面积。 通讯员供图

入夜,位于永创路与羌下一路交汇处的工地灯火通明,光明科学城001号项目正在加班加点。而将目光移至几公里外的楼村,这里即将打造光明科学城配套区域,景象截然不同:一边是伫立了几百年的低矮民居,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大开发大建设现场,充满了鲜明的对比感。

楼村,曾经是“中国荔枝第一村”,享有“中国荔都”的美誉,举办过数届荔枝节活动,汇聚八方来客。如今,这里是光明中心区“主战场”之一,将打造光明区“城市会客厅”,还将建设光明科学城国际化高品质优质公共服务配套区。细细研读楼村近百年历史,不难发现荔枝兴衰背后蕴藏的发展规律。从种植荔枝、引入企业到建科学城,国家级聚光灯之下,楼村迎来了怎样的变化和机遇?

  种植荔枝

  有村民靠种荔枝起了三栋楼

“我家最多的时候种了200亩荔枝,年成好的时候,100亩荔枝卖了26万元。说这话的是71岁的陈伟雄,他是土生土长的楼村人。他说,靠着卖荔枝的收入,他在楼村起了三栋楼,帮助三个儿子成家立业。

据《楼村志》记载,早在一百多年前,楼村就出现了成片荔枝。随后,从1987年政府鼓励种植荔枝起,楼村的荔枝种植经历了两个高峰,并在1989年达到高潮,出现了壮观的万亩连片荔枝林。陈伟雄说,楼村荔枝最多的时候有50个品种,种植面积达两万亩,如今市面上常见的糯米糍、妃子笑、桂味是其中的佼佼者。

2001年,深圳(公明)荔枝交易联谊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1000多人齐聚万亩荔枝园,宾朋满座。一时间,万亩荔枝园风头无限。

楼村是彼时公明镇种植荔枝的主阵地。据记载,公明镇以荔为媒,自1999年起,连续举办六届荔枝节活动,彻底打响了“公明荔枝”品牌。

  引入企业

  数十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上百倍

1982年,楼村引进了第一家港资企业——新雅手袋厂。这家工厂于1982年初投产后,招收本村100多个劳动力入厂工作。1993年,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大通工业园建成,不久即引来近10家企业。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增多,楼村又建起了光晟工业园、正威工业园……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深圳逐渐推进工业化,在大种荔枝之余,楼村也开启了“种物业”的阶段,这为楼村发展工业产业提供了空间。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止,楼村引进外资企业75家,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23441.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楼村于数年间投入1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在当时非常大手笔,而事实证明也很有远见。拿楼村多功能文体中心来说,其是深圳市村级最大的多功能文体中心,共花费1617万元打造,现已成为楼村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村落面貌的变化和基础设施的提升,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活。麦婉敬三十多年前嫁到了楼村,最开始几年的生活非常清贫,搭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楼村股份合作公司逐渐有了收入,麦婉敬一家靠着老伴的股份分红住上了新房子。

“变化大了”,2002年,时任公明镇楼村党支部书记的陈东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前我们这里是欠发达村,村里没有好的公路,坐汽车去镇里颠得半死。现在好了,许多人有了小车,村里村外的路跟深圳城里的一样宽。”而且,和1990年比,“楼村的农业总产值增长了十几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00倍,变化翻天覆地!”陈东华兴奋地说道。

  建科学城

  成为光明中心区“主战场”之一

一个月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了《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光明科学城面貌越来越清晰。

有关光明中心区的定位,《规划纲要》表述为:以光明中心区为依托,建设科学城的生活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区的商业、居住、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优势,增加特色性的科学服务设施,为科学城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光明中心区有一半左右的面积在楼村。这意味着未来将有一大批高端人才汇聚在楼村,这些人白天在科学城工作,晚上在楼村生活。

“楼村现在变化非常大。”楼村社区党委委员陈美晓说,地铁6号线楼村站就设在楼村旧村旁边。她也从没想过从前离市区这么远的地方会架起高架桥。令陈美晓印象深刻的还有公常路,这条连接楼村、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光明科学城启动区与东莞黄江的“科学公路”,从路面状况、绿化景观到建筑立面均做了提升,整条道路焕然一新。

事实上,从2018年4月1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光明区建设科学城以来,光明区就在飞速发生变化,楼村也是如此。2019年5月9日,光明中心区新湖土地整备指挥部正式揭牌成立;2019年5月23日,新湖街道召开项目动员大会,抽调街道干部及社区工作人员全部入驻指挥部开展土地整备工作;2019年6月7日,项目全面完成入户申报工作……2019年4月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被纳入光明中心区规划的楼村自此开启飞速变化。

  发展规划

  将打造成为“两带两轴一中心”

楼村社区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万人,其中户籍居民4520人,是深圳市面积最大、原户籍人口最多的社区。光明中心区项目的推进,对于改善楼村人民生活水平、对区域发展提质增效作用巨大。

根据规划,楼村将打造成为“两带两轴一中心”,即围绕深圳西湖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带,围绕轨道6号线建设地铁商业带,围绕公常路(惠庙线)、1700多家中小企业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基地,围绕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围绕楼村统建楼、荔湖湿地公园建设社区宜居中心。

楼村老居民陈伟雄说,楼村荔枝林近年来越来越少,村子的变化也越来越大。旧村的大多数人都过上了更好的日子,前几年,他们一家也搬进了楼村花园的新居,过上了有花园社区、有电梯、有物业的日子。谈及是否适应楼村的变化,陈伟雄说,“这个变化适应,(光明科学城)造福子孙后代嘛。以前是农村,现在是城市啦。”

这个陈伟雄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子,将耸立起一座座大楼,深圳科技馆(新馆)、科学公园、楼村中学……一个个地标将拔地而起。

  记者手记

  荔枝兴衰背后,蕴藏楼村发展规律

7月初,南都记者在楼村村民陈伟雄的带领下走访了楼村万亩荔枝园。行车至公明水库长乐亭,入眼是一棵硕大的荔枝雕塑。陈伟雄说,这个荔枝雕塑又称“荔枝王”,高7.8米,由玻璃钢制作而成,曾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代表了楼村荔枝曾经的兴盛。

“荔枝王”位于楼村万亩连片荔枝园。从乐亭放眼望去,四目所及郁郁葱葱,本以为全是荔枝林,但颇为遗憾的是,驱车前进数公里,未见荔枝身影。后来,几经辗转,记者终于在一个小山头看到了荔枝园。陈伟雄说,这时候荔枝刚刚收获,所以未能见到荔枝压弯枝头的景象。

南都记者了解到,现在的楼村,只有零星的山头种植着荔枝,已经看不到连片的荔枝林。事实上,自从2006年实行城市化转地工作以来,集体土地及土地上的附着物(包括荔枝、龙眼等果树)全部转为国家所有,荔枝产量大减,公明街道亦不再举办荔枝节及荔枝促销活动。

细细研读楼村近40年历史,不难发现荔枝兴衰背后蕴藏着楼村发展规律。第一阶段,楼村荔枝因农业发展搭上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跻身全市前列;第二阶段,深圳逐渐推进工业化,农业用地面积逐渐缩小,楼村的荔枝种植面积也缩减不少;第三阶段,源头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深圳光明被历史选中,土地资源丰富的楼村成为光明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荔枝园面积自然因大开发大建设愈来愈少。

  楼村荔枝林变迁史

一百多年前,楼村出现成片荔园。

1978年,政府提倡种植荔枝,楼村从东莞引进优良种苗,开始出现大面积种植的第一个高峰期。

1984年,全面鼓励个人种植,并出台优惠政策,将荒山无偿承包给个人,帮助贷款,免费提供种苗、机械、农药等生产用具,刺激人们种植荔枝的积极性和兴趣。

1989年,荔枝的价格上升,开始出现第一个种植高潮,现楼村万亩连片荔枝林。

1999年,首届荔枝交易会举办,之后每年举办,直至2006年。

2006年,实行城市化转地工作,荔枝产量大减,不再举办荔枝节及荔枝促销活动。

2019年4月4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楼村被纳入光明中心区规划。土整开启,荔枝林面积越来越少。

  采写:南都记者 陈蓉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