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黯然离场,深圳诚品生活缘何至此?

●有受访者认为,诚品体量太大,布局动线并不是很清晰 ●专业人士看来,诚品缺先锋性与引领性,是在透支品牌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7月08日        版次:NA08    作者:徐异菲 顾威

诚品生活即将撤出深圳。

7月3日,在坊间传言诚品生活要撤出深圳3个月后,诚品官方公众号发出“离别声明”。书店作为陪伴城市成长、象征精神指引的人文载体,与这个城市的奋斗、痛苦、欢乐甚至城市命运联系在一起。诚品生活的黯然离场,令深圳少了一个记录者。

这个以书店为中轴的“复合型文化百货”在深黯然离场,它带来的“文化观光”概念似乎没有得到深圳人的认可。疫情之下,加重所有的可能因素,诚品生活暂别深圳,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走访探因

为了生存,诚品走“文化百货”的路子

诚品在推文中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长久改变了世界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周边环境之挑战,亦对短中期稳健经营的基础形成无法减轻的冲击。为了健全公司整体短中长期的经营体质,诚品生活与业主审慎评估、多方探讨后,商定此不得已的结束。怅然不舍,只得暂别。”

回顾诚品印象,坊间共识是:诚品能取得今天的成功,走的时候一条“文化百货”的路子。诚品总体来说是书店,但它在书店中辟出一块位置引入与书业有关的其他业态。用书店的一部分面积换回书店整个租金,以打造“文化百货”的形式呈现在公众视野面前。诚品书店董事长吴旻洁也曾经说过,“诚品仅做‘纯书店’无法生存,必须转型为复合型商场”。南都记者在7月4日下午时分抵达诚品生活现场,因门口有市集,诚品生活内部客流量很大。有商户表示,或许存在有网友看到“撤场新闻”后前来打卡,但并未见消费回温。

诚品体量太大,未能突出选书组合优势

诚品死忠粉网友桃子表示:“曾在十几年前去过台湾诚品,那是感受温暖的人文灯塔,那里的气质、城市、人与生活内化是在一起的。”她形容:“第一次看到有别于传统书店与书城的空间,眼睛会放光。”

后来到了香港,看到了诚品希慎店,她也很喜欢这种空间尺度上的适意,每层面积不大,分类清晰,逛起来很有节奏感,很容易停留,逛完都是满满的收获。

再说到深圳诚品生活,“体量太大了,布局动线不够清晰。在空间里待久了有压力。因为面积过大,书的体量也就上来了。这里的布局更像是书城或者图书馆,与消费者随机接触面降低了”。网友桃子认为,书台之上的阅读关联性没有突出选书组合优势,仅在艺术、设计、建筑、音乐区域表现得比较明显。“而文创上文具部分显得普通,除了刚需产品之外,入店提袋率感觉不会高。”

网友TT表示,从个人情感角度来看,人文空间的离场让人扼腕。可是站在消费者角度上看,她表示:“商业吸引力肯定不够,虽说有100多个台湾和本土文创品牌,但是逛了几层,并没能发现让人感兴趣的产品。”

还没部署会员系统,已被疫情冲乱手脚

从热络互动留言不难看出,诚品不乏“潜在会员基础”。可是,南都记者从2018年诚品生活深圳正式开业,曾多次到访诚品,发现客流量始终走低,已是“薄利”业态,而赖以生存的商场盈利能力在此也未见特长。公众号零售商业评论曾发文表示:“诚品的营收来自三项经营内容,通路发展、餐旅、其他。而在台湾,也抓住了超过300万会员。”在2018年诚品年度阅读报告首次公开200万名会员阅读分析中透露,年轻族群平均一年购书近10册,30天到访书店一次。正是抓牢了这部分人,使诚品有了非常稳定的客流来源。

而这一点,是深圳远未做到的。更别提诚品在台湾打造“全通路”的做法,包括电商、APP、社群等所有触点一网打尽。正如诚品生活在公众号推文中所说,是一个“中长期的经营体系”,在深圳的中长期规划或许被这场疫情冲乱了阵脚。或许,还没等诚品生活开始部署“会员系统”,经营的吃力让它走到了不得不走的地步。

  业内看法

  诚品生活在深圳的“面孔模糊”,没有先锋性与引领性 

在业内专业人士看来,诚品撤场其实有更清晰的答案。从2018年诚品生活落子深圳万象天地,并没有看到新的价值创造,反而是在品牌透支。风火创意、G&G创意社区联合创始人董丹青认为,诚品生活深圳面孔模糊,没有先锋与引领性。他表示:“诚品生活到底怎么定位,是不是仅仅一个书店,有没有震撼人心的展览,有没有连续几十场在深圳乃至辐射华南地区不可取代的活动?在诚品生活,这些问题找不到答案。”

业内人士分析,多年来,消费者的审美与视野已被迅速打开与拉高,当诚品生活深圳呈现的只是一些“差不多”、“雷同”的作品,消费者自然兴趣索然。董丹青表示:“现今再讨论深圳的土壤问题俨然过时了。深圳文化消费力足够,是否没有用心创造出深圳人喜欢的文化消费场所?”他补充:“深圳人经常会去香港巴塞尔展消费,不存在没有艺术鉴赏力与文化消费力的问题。”

当诚品生活带着“贩卖咖啡”、“儿童绘本区域”等特色进入深圳,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董丹青直言:“深圳并不欠缺基本书店,甚至可以说,在深圳这是饱和的。能否带来替代传统与超越现有的东西,能不能引领新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不被深圳接受是必然的。而深圳并不欠缺,没有人文输出、没有价值创造的诚品。”

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赞认为,深圳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城市的社会结构与人口素质早已是现代城市的基本样式,人文需求具有庞大的存在。他表示:“或许并不是深圳的土壤问题,是否运营能力的问题或商业合作条件等等?”

有广州书店业内人士表示,认为诚品生活在深圳的表现不佳。他认为,诚品生活在深圳的呈现不太像当年纯粹的诚品。他比较直接地点出:“第二代接班以后,不够人文了。招商门槛不够严苛,而诚品生活仅仅是承租了这里,再分割成不同摊位分租出去。所以,你会发现,餐饮就安在书店旁边,发型沙龙也藏在书店里,定位确实与老诚品相去甚远了。”

该业内人士表示,诚品确实开创了商业与人文创意结合的先河,可是怎么把握度,让商业与人文在各自领域不变味,或许在深圳的实践是个不成功的案例。

  破题

  未来希望有一个国际水准、人文价值呈现的书店出现

关于深圳有没有人文鉴赏力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董丹青表示,市面上呈现出来的主流作品落后于深圳的定位与气质。“深圳人为什么愿意在世界各地消费,或许就是因为没有提供符合深圳人审美品位的东西。当你拿了并不一流的作品过来,市场反应不佳,那不能说这里没有消费力。”

深圳需要一家独立的书店,这是众多业内人士共同的观点,认为这家书店要与深圳相关,能够代表深圳,可以承载深圳生活方式,是这里文化创意的会客厅,内涵文学、电影、音乐、器物、展览等等,内核更要有“人”,有原创设计师、人文作家等等,大家不断在这里交流与发声,聚集在一起,能够碰撞,在这里对话,持续在这个文化平台上输出。

董丹青表示:“我们现在需要代表深圳精神的诚品书店,在这里拥有独立的城市精神,文化底蕴,人文的种子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乃至发酵,最后融合。我们需要书店来带给我们国际化先锋视野,引领我们进行前瞻性思考。”董丹青表示:“未来,希望有一个国际水准的、人文价值呈现的书店出现。它将会是华语世界里金光闪闪的招牌。”

  思考

  艺文空间对“人流规模、人流结构的价值贡献能力”需要重新评估

眼下,深圳商业存在不少艺文空间,包括书店、手作、剧场等等,但是并没有引发想象中的广泛讨论,甚至被关注度偏低。高海燕认为:“这与互联网对一般性购物和一般性服务有关。”他认为这将引起新的思考。“商业空间艺文资源的配置结构、艺文业态的策划、艺文动线的安排和艺文活动的组织需要去总体上设计、构架和触发。当然,艺文空间对人流规模、人流结构的价值贡献能力需要商业空间的运营商去重新评估。就像互联网购物规模扩大后,商业空间普遍增大了餐饮比例和餐饮业态的创新调整。艺文空间的组织可能也需要被重新思考。”

  统筹/采写:南都记者 徐异菲 摄影:南都记者 顾威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