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造超现实氛围 让市民与远古和未来对话

深圳湾文化广场规划设计发布,其中创意设计馆为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设计师马岩松解读设计背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30日        版次:NA21    作者:谢湘南

“深圳湾文化广场”将给人带来远古未来的视觉冲击。

← “深圳湾文化广场”设计效果图。

把“远古”和“未来”这两个无法触及的时间尺度并置在一起,营造一种超现实的场景,让人们回归想象。近日,“深圳湾文化广场”整体规划及建筑设计发布,深圳湾文化广场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后海中心海滨,整个项目由屋面覆土广场、地景建筑以及地下公共展览空间三部分组成,包括深圳创意设计馆和深圳科学生活馆,其中的创意设计馆位列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

该设计由知名建筑师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马岩松表示,“深圳湾文化广场”将给人带来远古未来的视觉冲击,“在现代大城市和自然之间的场地建一座文化地标,她首先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市民空间,像大地艺术公园一样的场所,其次才是作为建筑的展馆功能。”深圳湾文化广场目前已奠基,预计2023年完工。

关于方案

创造一种氛围,

当人沉浸其中对历史有新认识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关于深圳湾文化广场的设计,你想传达什么样的信息与理念?为何会采用“巨石”这样与传统认知的建筑相距甚远的设计方案?

马岩松:这次设计与传统认知的建筑有些距离,这跟项目在城市内所处的位置有关。它是深圳湾海滨边上的一处公园,背景是城市。那么,这里不应只是独立的建筑,而是人工与自然之间的一个环境——于是我们提出了“水落石出”这个想法,将建筑景观化。

建筑的形态,并不是为了让建筑像石头,而是希望创造一种超现实的景观意境,在水边与大海、天地对话的场景。石头的形体已经存在了亿万年,我们想把时间的维度拉开拉长,而不是局限在眼前的现代文明。

这将会为深圳,一个现代城市的文化创造力创造一种氛围。当人沉浸在这种氛围后,会对历史有新的认识和想象,个人的感知力也会随之提升和加强。

南都:关于深圳湾文化广场的设计,用了多长时间,经历了哪些过程?

马岩松:现在我们刚刚完成了概念设计。发布之前其实已经经过多轮的修改调整。2018年在竞赛胜出后,差不多两年了。阶段历经竞赛、征集意见、评委意见、方案修改调整等等。就算现在方案定了,也还有很多难点,特别是技术上的挑战。

关于地标

希望成为市民特别喜欢去的地方,

是城市一处归属地

南都:这个项目与你以往的设计,比如卢卡斯叙事博物馆,有哪些差别?

马岩松:深圳湾文化广场跟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两者的环境并不一样,没有什么联系。唯一有关联的,就是这两个都是差不多同一时代的作品,都是所在的城市很重要的文化地标。

洛杉矶之前也没有像卢卡斯博物馆这样的建筑。在卢卡斯博物馆2018年的开工仪式上,洛杉矶市长说到了博物馆落地在洛杉矶,正体现了洛杉矶的多元文化以及它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以这个维度来讲,我觉得深圳湾文化广场对深圳也有这样的意义。我希望它将来能成为深圳市民特别喜欢去的地方,在心理上认同它是城市的一处归属地和城市标志。

南都:深圳正在掀起新一轮文化设施的建设,如深圳湾文化广场中的创意设计馆就是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你作为参与其中的建筑师,对此有何看法与建议?建筑的地标性追逐对于城市的建筑生态有多大意义?

马岩松:建筑,尤其是文化项目,诉说了个人对自我身份认知——如何看世界、未来和自己。所以文化项目无可避免地成为有文化象征的场所。

地标建筑会因为文化诉求使它跟城市里大部分其他建筑不太一样。作为设计师,我希望它能给当地的人带来更多想象力。

关于功能区分

创新性和艺术性,科技和生态完美叠加

南都:深圳湾文化广场包括深圳创意设计馆和深圳科学生活馆,在设计上你是如何突显两个场馆的特点及其功能的区别的?

马岩松:深圳文化广场包含了创意设计馆和科学生活馆,在设计上如何突显这两个场馆的特点和功能的区分,其实比较契合南山区区块的特性。场地前面是人才公园,后边是南山的中心区——很多科技企业的总部。

所以第一,文化广场应该是给南山区人们的城市公共空间。第二,它应该有创新和艺术性。创新和艺术,科技和生态这两方面完美叠加,应该就是未来城市理想的样子了。这两个馆从功能上和设计上都是在追求这种创新性。

室内空间会有非常多的惊喜,希望可以为进入这个空间的人提供独特的体验。未来的展览设计、规划,也会是一种新的模式,而不是传统美术馆的模式。这个项目从建筑设计到策展内容的承载性都会追求独特,将来不但代表深圳,而且应该是世界上关于创新和设计的非常独特的场馆。

南都:深圳创意设计馆应该在建筑上就体现出创意设计来,能否举两个例子,你是如何在细节上体现创意设计的?

马岩松:关于细节设计创新的最大一个挑战,它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建筑规模,但同时又想最大化它的公共绿地。所以没有直接在地面上盖一处大房子,而是把整片地铺满:在场馆上铺了一层,再把屋顶整个变成公园,缓缓地跟人才公园融成一体。这就涉及到对建筑结构的挑战,绿化能不能做,建筑密度达到规划层面、交通规划,等等。

再就是我们想让建筑的景观感很强烈。因为这个完全是自由曲面的建筑的形式,他要首先满足内部的功能,第二要有合理的结构。第三,它的外幕墙外墙材料要非常精准的实施才能达到品质。

关于对周边影响

超现实场景和周边形成反差,

但反差并不突兀

南都:你如何看深圳的建筑环境,深圳湾文化广场的出现对周边的环境是否能产生影响?

马岩松:现在文化广场的周边基本上是商务区;如果从线性建筑史看,现在商务区的建筑其实是非常短暂的现代主义的体现、城市化的产品。从更长久的时间维度看,这个城市需要多个维度的叠加——会超越现代主义城市的新建筑的理念。在深圳湾文化广场里,我们强调的一是生态,再是超现实场景的呈现。这和周边会自然地形成一种反差,这种反差其实并不突兀,因为它自有一种景观感,一方面它好像形成了城市的一个焦点,城市成了它的背景;同时它又创造了这片生态公园的一个像场景和雕塑的效果,让人特别好奇希望进入到这个环境,让这里变成人人乐至的场所。

南都:目前有七位曾获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在深圳留下了他们的作品,但这些建筑公众认知度似乎并不高,例如由雷姆·库哈斯设计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新总部大楼,甚至为数不少的人认为这座建筑很丑陋,你如何看这些大咖在深圳的建筑实践?

马岩松:现在的深圳还在做很多建筑竞赛,很多的要求都是邀请获得了重要建筑奖项的建筑师来竞标。我觉得一个文化开放的城市,应该考虑有多少建筑师是因为自己在深圳的项目而得了重要的荣誉;而不是说他已经得了荣誉,这个城市再请他过去再做一个。这是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有先见、远见、品位和以上谈到的开创性的标准。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图片:受访者提供

  声音

我想创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氛围,让在这里休闲和锻炼的市民有一种与远古和未来对话的可能性,时空被并置拉开,有些失重,想象力得以开启。

——马岩松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