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南都深圳20年,与城市同行,与市民一同言说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29日        版次:NA04    作者:王睦广 郭锐川

深圳华润大厦。 南都记者 胡可 摄

2020年是南都进入深圳的第20个年头,从2000年到2020年,时光悄然流逝,伴随着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与进化,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城市的巨变中,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命运与时代相连,命运与城市相连。来了就是深圳人,某种程度上,南都与生活在这里的一个普通市民无异,在这座城市里努力打拼,既是城市建设的贡献者,也是城市发展的受益者。

走过青葱岁月,永葆赤子之心。过去的20年,每一天,南都以媒体的积极角色,与深圳市民一道,记录、提问、建设这座城市。20年文字与影像沉淀下来的,是南都在人们心中的鲜明形象。未来已来,在智媒转型的实践与探索中,南都将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链条中,以新的能力、技术、服务介入时代的新课题,继续与深圳同行,与深圳市民一同言说。

监督报道与社会进步

深圳是一座包容开放的城市。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人到此逐梦,不同的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南都记者笔下对于人的关注,也是对这座城市里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城市处于一定发展阶段呈现出的各类问题的关注。应该看到,发展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站在今天来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命题,若将视角拉回特定历史时期的城市现实下,社会管理的纷繁复杂、矛盾纠纷的多发频发、利益矛盾的相互交织,确给城市治理、城市管理带来系列难题,这是年轻移民城市发展所必须直面和解决的。

作为都市类媒体,南都进入深圳的早期阶段,便推出了“ABA骗局”、“黑豆腐”、“无病检出性病”等重磅连续报道,涉及企业诈骗、食品安全、医疗乱象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发了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关注,最终使得被监督对象受到了应得的惩处。多年来,媒体舆论监督效用的发挥,有效助推了城市治理的进步,而城市治理的进步,带来的是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在事关社会公众利益的议题中,长期以来,南都以敢于揭示问题的犀利风格,树立了鲜明的形象。实际上,媒体的角色并非孤立的,很多时候发挥的是桥梁作用。在过往深圳发生的一系列焦点新闻事件中,往往可以看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有识之士的积极发声和推动,媒体报道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比如,2013年,在坝光燃煤电厂风波、深圳湾污染治理等焦点事件中,一批深圳市人大代表集体奔走呼号,南都持续大篇幅报道,“大事件中的人大代表们”也成为了南都评选的2013深圳年度新闻人物。

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的阶段会面对新的挑战。一座没有思想激荡与观点交锋的城市,容易陷入惯性思维和旧有发展路径依赖,削弱活力。从当年“深圳,你被抛弃了吗”的系列报道起,在有关城市发展走向的重大讨论中,南都皆积极发出建设性的声音。

媒体生态和舆论环境在发生变化,但媒体的作用并没有减弱。衡量一个媒体对于城市的价值,要看其能否贴近时代与城市发展的脉搏,贴近社会大众的视角,以建设性的立场,成为助推城市进步的积极力量。

内容为王与产品形态创新

随着城市的高度发展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在同一个议题上,不同利益相关方皆有其自身的立场和诉求,媒体报道需要权衡各方的关切,给予表达的空间,推动沟通交流与凝聚共识。如今,在不同的报道领域,南都也更加成熟、从容地深入介入城市的重要议题的讨论与推动。

2009年深圳市两会期间,南都创新性地提出首份民间提案,关注深圳液化瓶装气价格,在各方的合力下,最终推动了瓶装气价格的多次下调。此后,南都连续多年在深圳市两会期间提出民间提案,均切中当年社会的热点议题,收到了良好的反响,也得到深圳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

媒体在变革,但内容为王仍是时代的强音,在坚守内容之本的基础上,多年来,南都深圳的内容产品形态也持续迭代升级。比如,在民生热点难点领域,2013年,南都深圳“记者街访”栏目曾获广东省新闻媒体优秀品牌栏目。“记者街访”栏目由记者深入街道社区,聚焦民生问题,倾听市民诉求,再联动基层干部,努力为市民排忧解难。数年后,南都深圳“马上办”栏目再获2017年度广东省新闻媒体优秀品牌栏目殊荣。“马上办”栏目同样聚焦民生问题,记者接获各类民生投诉后,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再反馈给相关政府部门,为各方搭建沟通桥梁。备受关注的是,“马上办”栏目引入了对政府部门介入、处理民生投诉的评价体系,并定期发布红黑榜。

2016年6月,南都“马上办”栏目曾得到时任深圳市主要领导这样的评价:南方都市报“马上办”栏目既盯住了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又盯住了党委、政府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形成了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效果评价的良性循环。城市管理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健康积极的媒体监督。

在一座包容开放的城市中,政府与民间能够形成较为良性的互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政府部门行为的监督,回过头来看,很多时候有利于政府决策和行为的优化、纠偏,而媒体的介入,助推了城市治理的点滴进步,最终得益的是城市整体。

在政务领域,南都深圳在优质及深度内容生产上具备竞争力,在产品形态上也持续探索创新。2018年,南都深圳创设深圳大件事黄金24小时榜单,黄金24小时榜单的推出,切合官民的共同需要,凭借精准的定位、高质量的梳理和评析,收获了良好的反响。

深圳大件事黄金24小时榜单细分出危机应对榜、热点事件传播力榜两个子榜单。危机应对榜复盘政府部门在舆情事件中的应对表现,评估其危机应对能力,以具建设性的分析为政府部门提供镜鉴与参考。热点事件传播力榜考察政府部门融媒传播能力,能否更有效率地抵达公众,为政府部门改进和创新宣传工作提供更多启发。

主人翁意识与事业版图拓展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广为人知,其它城市或许也有类似的表达,却难以像深圳这般深入人心、深得人心。这句话体现的是深圳城市基因中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伴随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深圳人的概念逐步强化,折射出了人们主人翁意识和共同价值认同的建立。于南都而言,20年前,南都进入深圳,在此扎根成长,得到了这座城市的接纳。20年后,南都已经深度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

来了就是深圳人,某种程度上,南都与生活在这里的一个普通市民无异,在这座城市里努力打拼,既是城市建设的贡献者,也是城市发展的受益者。20年来,伴随着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与进化,南都在深圳的事业版图也持续扩展。

南都深圳内容生产的关注点不断演进,视野从早期的社会、民生领域不断扩宽,到如今政经、科技、商业、人文、地产等领域报道全面开花,敏锐地捕捉这座城市的成长。

进入深圳的20年,南都的影响力始终在高位运行。在新闻内容出品之外,南都街坊口碑榜、南都留守儿童圆梦行动、南都留守儿童合唱团等品牌活动同样深入人心。2013年开始启动的南都街坊口碑榜活动已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该活动的意义也更加凸显。南都留守儿童合唱团音乐会每年都带给人们满满的感动,活动更展现了深圳对城市建设者及其子女的关注及关爱。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江湖,南都深圳倾力打造的“深圳大件事”如今稳居深圳机构媒体第一大头部IP。“权威资讯 一手独家 深入本土 针针见血”,深圳大件事微信公众号已累积140万+粉丝。

拓展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纳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链条,是南都的主动选择。未来的南都,在智媒转型的实践和探索中,更将深度融入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格局中,以新的能力、技术、服务介入时代的新课题。

智媒转型与治理现代化参与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深圳是最早公开病例详情与轨迹的城市之一,南都深圳团队根据官方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借助技术与传播手段推出了深圳疫情地图。

深圳疫情地图的功能包含各区疫情数据实时更新、全市确诊病例轨迹、疫情实时辟谣(含曝光谣言功能)、全市发热门诊医院名单、患者同乘查询工具等,让深圳人对身边疫情一目了然,获得累计超200万人次点击。

在广东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南都还推出了政务新媒体榜单之特别测评,设置信息响应时间、信息发布频率、信息公共性、热点回应及时性这四个维度为考量标准,测评深圳31个市直职能部门在一级响应期间的信息发布情况并予以评级,有力推动了信息的及时、有效公开。

与此同时,南都深圳派出摄影团队前往湖北拍摄前线医护人员摘下口罩后布满勒痕的肖像。3月7日、3月20日、3月22日,深圳逆行者的最美模样在全城的地标建筑、城市干道、交通枢纽、商业楼宇等数千块屏幕上点亮。逆行者的精神刺破疫情迷雾,带来温暖且震撼人心的力量。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与前线医护远程连线时点赞,“你们不愧为最美逆行者,照片点亮了深圳夜空”。

无论是深圳疫情地图还是最美逆行者亮灯,都体现了南都的新型生产能力。可以看到,从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到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智库型媒体,南都的转型之路正与深圳的城市发展相互呼应、紧密结合。

迎来“双区驱动”下全新历史性发展机遇的深圳,在社会治理、技术变革、区域发展等诸多领域都将承担探路者、先行者的新重任。南都也主动将自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当中,在拥抱智能化、智库化的路径上,全面加快融合转型步伐。

围绕先行示范区建设,南都结合媒体自身优势和对深圳这座城市多年深耕的观察与理解,将以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民生七有”为切口,形成数据性和建设性报告,全面呈现深圳民生幸福的现状、问题、亟需突破的领域与推进中的节点、难点,为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产品。

民生监督依然是南都的关注焦点,智媒元素也为监督类拳头产品赋能。比如,为回应持续发酵的占道挖路、施工扰民现象,今年5月,南都携手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推出“星期四记路仪”,以媒体视角参与民生帮办、监督,搭建市民、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采用“线上全媒体、线下多场景”创意传播,未来将加入数据可视化、评测榜单、调研报告等产品形态。

在区域层面,南都携手南山区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南山智创”课题项目,针对南山辖区内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进行全景扫描、深度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对比研究、文献资料等,还原“双创时代”下的“南山样本”,寻找南山区创新载体发展新路径。

同时,借助智媒的生产方式,南都的触角更能深入地对接行业与市场。比如,南都推出深圳“夜间经济”榜单测评,以数据、体验、智库多维方式为深圳夜间经济复苏和繁荣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优化方案。再如,“深圳云端看房团”产品通过视频、VR等形式,结合社群运营,实现远端看房,精准对接需求。

在视觉呈现方面,南都也在不断进化升级,从最开始的新闻摄影到充满科技色彩的720视频、360VR等创意传播形式,到直播、MV、抖音短视频、形象片、纪录片等丰富的产品序列。立足主题化与品牌化的生产理念,南都深圳在视频方面持续发力,推出了主打人物故事《见圳者》以及主打话题讨论的《圳想说》两档栏目,精准的选题与创新的节目形态赢得了观众与用户的喜爱。

南都不再满足于提供单一的新闻报道,而要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和可行性方案。南都不止步于成为一个资讯提供者,更要以新技术能力、新服务能力参与到治理现代化的链条之中,与城市、公众、市场保持共振。

未来,南都要成为新型内容生产者,变洞察力为应用力,发挥媒体的感知能力、趋势研判,把新型内容应用到更丰富的场景之中。南都要成为有价值的数据供应商,挖掘真正有价值的大数据,来指导新闻生产、精确用户标签、研发智库产品。南都要成为多赢的生态共建者,在特定的垂直领域,构建前瞻、开放的生态体系,成为联结者与引领者。

但无论南都如何改变,初心始终保持不变。崛起于阡陌之间的南都,永远是社会的瞭望者,是城市的同路人。正如无论城市如何发展,深圳开放、创新、包容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追梦人。20岁的南都(深圳)与40岁的特区,从新的时代坐标再一次出发,再一次奔跑在梦想的大道上。

南都记者 王睦广 郭锐川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