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擦亮世界一流科学城“海绵”名片

光明区海绵城市建设成果获得三部委专家组一致好评,全力推动海绵城市由“试点区”向“示范区”转变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29日        版次:NA27    作者:陆利杰

整治后的甲子塘排洪渠。

鹅颈水生态湿地风景如画。

从新区到区,从光明农场到光明科学城,从“深圳的西伯利亚”到“国家级”聚光灯之下,深圳市光明区的战略地位一再上升。与光明区、光明科学城一起走到聚光灯之下的,还有光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

2016年4月,深圳市以光明区凤凰城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9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组成海绵城市试点验收专家组,对光明区海绵城市三年试点进行终期验收考核,试点建设成果获得三部委领导与专家的一致好评。光明区还在深圳市组织的海绵城市年度政府实绩考核中,连续三年(2017-2019年)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事实上,海绵城市已经融入光明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根据《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未来光明科学城将建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环境优美城区,科学家在这里300米之内可以到达大型绿地,500米之内到达城市公园,1000米之内能够进入城市森林。面对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历史机遇,光明区正在擦亮“海绵”名片,贡献“海绵”力量。

典范

紧抓试点机遇

形成海绵城市建设“光明模式”

海绵城市建设绝不是单纯的挖坑和透水材料等工程措施的简单应用,而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理念,既要有山、水、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体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基底,亦要构建科学、系统的排水系统海绵骨架,还要建设源头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海绵小品设施,丰富海绵城市建设的血肉。

深圳市光明区从全国各大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好评,源于与众不同的建设理念。三年来,光明区紧抓试点机遇,形成了“理念先行、规划引领、问题导向、最严管控、建管并重、流域统筹、成效衡量、海绵惠民、务实节奏、综合见效”十大坚持的海绵城市建设“光明模式”。

顶层规划至关重要。光明区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之初,即着手系统谋划海绵顶层设计,通过建立顶层规划体系,实现先行布局、缜密管控。建立融入多规合一平台的海绵规划体系。光明区紧紧抓住规划引领这一牛鼻子,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融入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多规合一的顶层规划体系,实现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

光明区还按照水文地质条件,尊重自然,以流域为统筹对象,积极探索“厂网河一体”建设运营模式,将光明水质净化厂及其服务范围内排水管网整体打包运作,建立按效付费机制,实现全流域涉水问题全治理的目的。在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共同努力下,光明水质净化厂服务范围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明显,该项目入选财政部PPP示范库。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鹅颈水景观提升工程、鹅颈水湿地公园,获评深圳市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

最后,光明区坚持海绵惠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打造精品海绵为目标,将海绵设施功能与景观统筹考虑,打造出了一系列功能齐备、效果可见、景观优美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如今已彻底摆脱逢雨必涝、雨中看海的尴尬,曾经又臭又脏的河道已变得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曾经无人问津的河道、公园现在聚集着一拨又一拨休闲游憩的市民。

成绩

试点区域实现目之所及皆海绵

区域内涝防治标准提升至50年一遇

“这里以前是臭水沟,堆的全是垃圾,现在真是大变样。”说这话的是家住甲子塘村的王女士,她口中的臭水沟是甲子塘排洪渠,经过海绵城市改造后,这里旧貌换新颜,碧水潺流,绿草如茵,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其实,除了甲子塘,光明区还打造了一大批精品海绵项目,鹅颈水湿地公园、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光明新村等成为全市海绵城市样板,地铁6号线长圳车辆段、华星光电等项目获优秀海绵奖评。

其中,鹅颈水生态湿地公园是海绵型生态湿地样板,有100余种乔灌木及地被,30余种水生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野鸭、白鹭来此做客;具备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和恢复水生态等突出功能,其多类型海绵设施,可组织场地径流与自然下渗,消纳自身雨水,存蓄与净化,可为周边20公顷汇水范围提供3.2万立方米雨水调蓄滞洪容积,可接纳周边超标雨水径流,有效削减面源污染,对维持茅洲河国控断面的雨季稳定达标起到重要作用,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公共空间、了解海绵城市建设及生态湿地相关知识的天然课堂。

光明新村,通过打造雨水花园、旱溪、透水铺装等源头雨水滞蓄设施,有效解决小区原中央绿化及周边区域雨季严重积水扰民问题;同时,通过景观化手段将海绵设施点缀其间,极大改善了中央绿地景观效果,为小区打造了一个集功能与景观于一体的海绵科普乐园,受到市民一致好评。以往,牛山路深圳实验学校门前逢大雨便“水漫金山”,因上游地势较高,且学校内部硬质化广场大量雨水径流直接冲刷汇聚,导致积水严重。现在,学校门口的花池被改造为梯级雨水花园,校门口非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改造成下凹式绿化带,内涝积水现象消除,并在雨水花园内设置展示牌,向游人和学生宣传科普海绵理念。

以管窥豹。精品海绵项目是光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缩影。2017-2019年,三年试点期间,光明区在海绵市级考核中实现三连冠,累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21.5平方公里(占光明区城市建设用地27%)、海绵化改造项目103项;试点区域实现了目之所及皆海绵,15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批复指标全部达到要求,区域内涝防治标准由不足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区域内二级支流排洪渠及小微水体全面消除黑臭。

经验

四个方面梳理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推动海绵城市由“试点区”向“示范区”转变

201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光明区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群建设科学城,以最高水平、最高标准谋划建设科学城,光明科学城应运而生;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规划的落定,光明科学城从市级战略一跃成为国家战略;今年3月,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正式确认深圳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无疑为“中心中的中心”……

担国家战略之名,就要落国家战略之实。光明区如何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贡献“海绵”力量?《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均提出打造生态示范区,《若干意见》更是要求将生态保护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碧道建设、初雨系统建设等现代水务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方向、新要求。

光明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验收不是终点。光明区亦从管控、模式、亮点、标准四个方面梳理了“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以管控为例,从“定向”转轨为“常态”,压实责任、落实奖惩,坚定底线思维。修编《光明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部门分工与工作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区直部门及各街道海绵城市建设行为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并会同质监、住建等部门将社会企业海绵城市建设行为纳入市场监管信用体系。

在模式方面,从“海绵+”转轨为“+海绵”,三水分离、表里有序,打造海绵2.0升级版。提升海绵认知、强化海绵共识,促进“要我做海绵”向“我要做海绵”转变,将海绵城市理念纳入城市建设行为;抓住海绵城市建设竖向高程管控这一核心要义,试点建设浅表流排水系统,实现彻底的三水分离,为光明区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夯实基础;总结海绵试点建设成效与规律,为全区及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样板,全面形成海绵城市2.0版本。

目前光明区正全力推动海绵城市由“试点区”向“示范区”转变,将结合民生需求和科学城建设实际,探索构建海绵城市长效推进模式,实现功能再优化、景观再丰富、理念再升级,光明科学城海绵城市2.0升级版与示范区即将出现。

统筹:陈蓉

文/图:陈蓉 吴亚男 陆利杰

制版:向丽宇 邹虹香 李尚开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