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从“三来一补”到“智造” 宝安制造业转型进行时

从诞生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到转型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具有宝安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19日        版次:BN04    作者:蒋津津

1月9日上午,深圳市易天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天股份”)董事长柴明华身着笔挺的深色西装,头戴红色围巾,在深圳市证券交易所敲响了“上市钟”——易天股份以每股21.46元的发行价格,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目前市值26.35亿元。

这是宝安区迎来的第40家上市企业(目前已有一家退市,共计39家)。恰巧,新中国所发行的第一张股票,正是由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于1983年7月8日发行。距离当时,已经过去了近40年。

而今放眼西湾,昔日村村厂房起的景象已被林立的商务化高楼所代替。据统计,2018年,宝安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70.77亿元,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7.75亿元,增长7.5%。截至目前,宝安区境内外上市企业共39家,其中,境内上市32家,境外上市7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共160家。此外,宝安区储备上市企业共656家,完成股改100家,未股改556家。宝安辖区内,产值10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有7家,50亿至100亿元工业企业23家,10亿至50亿元工业企业1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83家。

从“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走到“宝安智造”,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在轰轰烈烈的转型与升级中,宝安区最终走出了具有宝安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孕 育

  宝安诞生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

回忆起选址建厂时,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美特”)总务经理郑世兴表示,选择宝安,既是看中它自身的优越条件,但也有一定“巧合”。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任深圳台商协会秘书长的蔡正富盘算在深圳设立一家自己的企业。当时,毗邻香港的宝安,是引进港资、发展“三来一补”企业的最有利的地区之一。1977年,石岩上屋怡高电业厂落户,是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之后,各类“三来一补”企业在宝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公路沿线的农村即便充分利用祠堂、公社饭堂、大队部改做临时工业厂房,也仍然供不应求。

1990年,宝安90%的村里都办起了“三来一补”企业;1993年,宝安区已有3498家“三来一补”企业,仅当年的“三来一补”工缴费就达2.25亿美元,而在1979年,宝安县的财政收入仅有l700多万元。“三来一补”企业的涌现,促进了乡镇的工业化,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兴起,使原来单一的农业结构向贸工农并举的外向型经济结构迅速转变,让宝安“制造业大区”的地位由此奠定。

如火如荼的工业生产景象给蔡正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劳动力薪资待遇的天壤之别,让他十分心动。“那个阶段,台湾的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工人工资折合人民币大约每月需要3000~4000元,而在深圳,工人的月工资大约是一百多元。”在蔡正富看来,宝安拥有合适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政策条件、廉价劳动力以及“三来一补”企业所带来的产业积淀,是一个最理想的生产加工基地。

“当时到石岩,路还没有通,还得从松岗绕过来,宝安区领导立即表示,在两三年内就会打通宝石路,假如没有通,他还开玩笑地说,‘就把头给拿下来’”。郑世兴表示,就是这样一番玩笑话,让蔡正富看到了宝安区政府和石岩街道大力发展经济的诚意和决心。1991年5月18日,艾美特落户宝安区石岩街道。

如今,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上屋怡高电业厂已改造成中国首个劳务工历史博物馆。但当年这片曾经是最红火忙碌的厂房,宛如一趟带领当地村民致富的快速列车,深深刻在了宝安的历史记忆里。

   转 型

  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 众企业“华丽转身”

随着盈利增多、资本积累、市场需求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宝安具有一定实力的“三来一补”企业逐步开始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变,拉开了宝安产业动能转化的序幕。

从2002年开始,“三来一补”企业的数量就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据公开资料显示,宝安“三来一补”企业最多时接近5000家,到了2002年还有3607家,但到2003年、2004年、2005年逐年递减,到了2006年大幅下滑至2960家,2007年、2008年继续大幅下滑至1906家。目前,“三来一补”企业在宝安只有百来家。

转型和淘汰是并进的。当大量“三来一补”企业谢幕之时,转型成功的企业在宝安不胜枚举。于2012年上市的艾美特便是其中的典型。在艾美特产品展示厅里,电风扇、冰冷扇、电暖器、除湿机各类小家电依次排开,市场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其中一台即将上市的冷热风扇,既可吹出冷风,也可扇出热风,轻轻一转按钮,冷热瞬间交替。

另一台循环扇运用变频直流电机、大倾角螺旋扇叶和定向塑风导流罩组成的涡轮推射系统,能形成32档强劲气流,2分钟便能循环整屋空气。“以前旧式电扇只有高中低三档,现在我们已经研发出32档,总有一档让你吹着舒服。”郑世兴介绍说。

曾经,位于石岩黄峰岭工业区的艾美特专注于诸多海外品牌的加工生产。但随着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艾美特逐步建起了研发部门,近年来更是发展为“大研发体系”。“为了研发新技术,我们曾经专门请了11位来自三洋电器等知名公司的日本专家来艾美特工作,请来自台湾、香港的技术人员给我们讲课。”郑世兴表示,以前艾美特与国外知名家用电器品牌之间是有“代差”,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缩小为“差距”。

如今,海内外客户只需表明其产品需求和想法,艾美特就能设计出可量产的风扇产品。据数据统计,购买过艾美特风扇的人次超过1亿,每年还在以千万递增。近几年,艾美特电风扇市场综合占有率均在20%以上,稳居国内企业前二。

除了艾美特,宝安另一家于2012年上市企业——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奋达科技”),也是宝安完成“华丽转身”的代工企业。

奋达科技于1993年以代工生产扬声器起步,2012年开始筹划布局智能穿戴产品,之后又陆续布局移动医疗、AR/VR等未来产业,如今业务覆盖电声产品、健康电器、智能可穿戴设备、移动智能终端金属外观件四大系列,形成了电声技术、无线技术、软件以及精密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宝安区制造业“隐形冠军”的代表之一。

而更多的宝安企业在转型之中,也在不断地走出去。

2017年12月4日,苹果CEO库克(Tim Cook)发微博说,“在昆山拜访了我们的合作伙伴立讯精密。他们超一流的工厂将了不起的精良工艺和细思融入AirPods的制造。董事长王来春女士打造了以人为本的卓越文化。我们很高兴可以跟他们合作!”

这位曾经在西乡崩山脚下的海洋电子接插件厂奋斗10年的“打工妹”王来春,以“老本行”——生产连接线起步,在2004年成立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现今也成功转型,成为苹果AirPods全球最大的组装供应商。

   展 望

  政策扶持撑企 创新载体猛增 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建立

“政府也在非常积极地服务我们企业,让我们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在艾美特石岩黄蜂岭工业区附近,围绕着大大小小的配套厂商,从螺丝到线切工到纸箱到胶带纸,为当地创造出30万个就业机会。郑世兴表示,这些配套措施都是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为了促进企业转型、帮助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事实上,早在2006年,宝安区政府便推出《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1+6”文件,提出打造创新型产业强区,推进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民营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2015年,宝安又提出“四大行动计划”,即,龙头企业培育计划、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园区企业集聚计划、高端人才引进计划,进一步推动宝安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实现宝安由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跨越。

时任宝安区区委书记田夫表示,产业是宝安的经济基础,宝安要在产业方面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做支撑。他强调,“四大行动计划”既是宝安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文件,也是具体的实施措施,街道、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贯彻落实这一计划,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纵深发展。

宝安的转型成果是看得见的。2018年,宝安区委党校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进程中的宝安制造业形态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宝安的现代产业体系正逐步建立,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地域上,宝安的骨干企业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以北部区域集聚为主的特征。通过对在亿元以上的制造企业摸底调查显示,制造业主要分布在福海,占比达18.07%;其次是沙井街道、石岩街道,分别在全区占比达15.10%和14.51%。西乡街道、航城街道、福永街道占比在8%至9%区间,燕罗街道、新桥街道、松岗街道、新安街道占比均在8%以下。

并且,宝安区电子信息业内部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区势。根据统计,2017年,宝安主要靠组装生产的计算机制造行业占电子信息行业产值比重由3年前的18.7%下降至目前的15.9%,附加值相对更高的生产智能手机类产品的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比重由17.5%上升至24.9%。除此之外,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2017年,新兴产业增加值1241亿元,增长13.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9%。

最为显著的是,近几年来,宝安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质量齐升的趋势。2017年,宝安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155亿元,增长14.6%、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2.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030家,约占全市的27%,排名全市第一。专利方面,2017年全区三种专利申请量7685件,增长31.9%;三种专利授权量15464件,增长达36.2%,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位居全市第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

创新载体增长迅猛,从2013年的27家增长到2016年的66家,年均增长率达48%。截止至2017年,全区创新园区总数为66家,其中科技园区47家、众创空间19家;创新园区空间总面积达474.5万平方米。同时,创新园区营业收入增长迅猛,平均增长率高达60%,达1.56亿元。

“‘三来一补’企业为宝安区打下了扎实的制造业根基,将宝安由渔农经济推向工业经济,并经过几十年积累建立了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门类,塑造了城区整体的工业格局和城市形态。在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文亦看来,虽然“三来一补”在宝安新一轮发展的舞台不断淡化,但它们对宝安发展却功德深远。“三来一补”企业在宝安遍地开花,不仅孕育了无数中小型企业,引来了大批港台企业及外资,带来了工厂管理的经验和模式,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的产业工人、科技人才,更是锤炼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成为宝安经济发展最稳定的根基。同时,“三来一补”带动了贸易出口,成为外向型经济的主力军,推动宝安始终走在世界市场的最前端,源源不断汲取外界的产业信息、行业动态和产品演变趋势,并传递内地、牵引全国,创造出远不止我们统计数据展现的创汇和贸易价值。“现在,我们对企业的服务也要随着产业升级、科技升级和城市升级转型升级,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要更高,具体来说就是扶持对象要更精准、扶持内容要更精准、扶持方式也要更精准”。在未来,张文亦表示,为了防止宝安城区价值兑现导致综合成本过快上涨倒逼产业外迁引起的空心化,必须要通过各种服务措施来降低企业生产和研发成本,在土地空间、厂房配给、人才公寓等方面给予更有效的配套支持,并通过专业服务帮助企业用好政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扩大利润空间;同时,也要政府更好地利用自身的宏观信息资源,帮助企业预判行业和市场,防范经营风险;搭建更优质的资源对接平台,让企业之间拧成一股绳,更好地协同创新发展。这样,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让企业把根牢牢扎在宝安,开枝散叶。

  声音

当时到石岩,路还没有通,还得从松岗绕过来,宝安区领导立即表示,在两三年内就会打通宝石路,假如没有通,他还开玩笑地说,“就把头给拿下来”。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总务经理郑世兴表示,就是这样一番“玩笑话”,1991年5月18日,艾美特落户宝安区石岩街道。

现在,我们对企业的服务也要随着产业升级、科技升级和城市升级转型升级,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要更高,具体来说就是扶持对象要更精准、扶持内容要更精准、扶持方式也要更精准。

——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文亦

  链接

  宝安区上市公司

1、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3、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4、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6、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7、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8、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美格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3、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14、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15、深圳市奇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8、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20、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1、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深圳市联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3、深圳市劲拓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4、深圳市同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5、深圳市朗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6、深圳市容大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7、深圳明阳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8、深圳市易天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9、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0、深圳美丽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31、大悦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深圳市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33、深圳市亿和精密控股有限公司

34、深圳市百佳华百货有限公司

35、锦胜包装(深圳)有限公司

36、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37、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38、天彩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39、深圳信恳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采写:宝安通见习记者 蒋津津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