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重新定义地产报道 南都人文地产将推出系列智媒产品

首届湾区城市美学论坛暨南都人文地产智媒产品发布会举行,专家就城市人文美学话题展开观点碰撞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18日        版次:NA01    作者:谢湘南 黄璐 徐异菲 孙雅茜 王鹏钧

昨天,在南都人文地产智媒产品发布会上,南都湾区城市美学研究所核心成员与智库专家合影。

在《城市美学与社会行动》主题论坛上,中国杯帆船赛创始人晓昱(右)与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展开探讨。

乐领生活创始人罗雷(左),北京大学深圳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于长江(右),风火创意、G&G创意社区联合创始人董丹青(中)在主题论坛中交流观点。

打造城市人文共同体。6月17日,“让人文美学之光闪耀湾区:首届湾区城市美学论坛暨南都人文地产智媒产品发布会”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举行。这是一场城市人文美学的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也是南都人文地产智媒产品的全新亮相。南都报系党委委员、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陶然表示,今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南方都市报进入深圳20年。在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双区驱动的新使命的语境之下,深圳的新创业热情和示范雄心正在迸发,用全球视野审视自身资源禀赋,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寻找自己的时代定位。南都顺应传媒深刻变局,开创性地成立人文地产新闻部,此次论坛与发布会即是南都人文地产新闻部的首次发声,也是南都积极深度融入深圳城市人文的又一例证。

在发布会上,高海燕、罗雷、晓昱、于长江、董丹青等受聘成为南都湾区城市美学研究所首批智库专家。他们还就“城市美学与社会行动”这一论题展开了热烈探讨,共谋城市美好人文。

南都与深圳城市发展脉搏同频共振

如果说深圳特区40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那么媒体对城市发展的参与,则是承载、展现与推进这首史诗的最好介质。南都深圳20年,与城市共成长,将人文、地产、湾区、城市、美学冶于一炉。

40年的拓荒与辉煌,深圳房地产与城市共生共荣。围绕着土地、资本、产品、规模等核心要素,地产人居模式百舸争流,涌现出一批批锐意创新的品牌房企、一个个精雕细琢的经典作品,创领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新格局蓄势待发,湾区人居需要富有活力的与时代匹配的崭新想象。今年也是南方都市报进入深圳20年。在这20年里,南都一直以建设性姿态与城市共同成长,以人文的视角阅读深圳,积极介入城市文化的传播、厘清人与城市的关系、反思城市现状,建言城市更美好的未来。

传媒深刻变局、媒体转型面临大考。20岁的南都深圳也不例外,用怎样的姿态融入中国之治的治理格局,用怎样的新能力服务城市新的信息消费需求,南都内有六个共识:资讯生产传播优势在弱化,算法要由主流价值观驾驭,大众媒体也必须垂直生产,协同治理功能是新增长极,精准用户私域流量是蓝海,技术赋能是充分必要条件。

基于这六个判断之上,南都进行“内容智库化、传播智能化”智媒转型。在坚守内容生产的立根之本的基础上,让技术赋能,做到“心中有数,眼里有光”。

目前,南方都市报从内部架构到业务形态已经形成“新闻生产与智库研究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局面,从纸媒到智媒的转型尝试已经初见成效。截至去年底,南都建立了30个垂直数据库、储存处理了30亿条存量数据、建立了110个数据模型;垂直开拓50多个课题项目,生产并发布智库产品400余份。

地产+全域创新,重新定义地产报道

智媒转型后的南都突破传统媒体的单一报道、传播、监督角色,系统性地深入行业,洞悉城市,从而助力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南都不仅是媒体渠道,更是一种新闻内容的多维度多场景生产机制。

今天,我们成立南都人文地产新闻部,开创性地将人文、地产整合于同一部门,担负起地产+全域生态、人文美学、生活方式等内容新型创作,将进一步深耕以深度调查、增量热点以及行业观察为代表的优质原创内容,重新定义地产报道。同时,湾区城市美学研究所将南都智媒的研究方法与传播方式,以数据研究与创意传播为支点,聚焦于地产这一细分领域与垂直板块,用更精准的方式服务用户,生产全新的立足于媒体第三方公信力的地产产品测评内容,横跨多行业的区域价值评估报告、整合多维资源的创意活动整合全案,致力于发挥媒体优势,努力成为行业趋势的洞察者,美好生活的测评者,城市治理的共建者,探索多元参与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成为新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发布会上,举行了南都湾区城市美学研究所的揭牌仪式与南都湾区城市美学研究所首批智库专家的授牌仪式。城市及产业运营专家、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艺术地产、人文乡建先行者、乐领生活创始人罗雷,人文美学、海洋城市生活方式引领者、中国杯帆船赛创始人晓昱,社会学者、北京大学深圳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于长江,地产创意美学推动者、风火创意、G&G创意社区联合创始人董丹青成为南都湾区城市美学研究所首批智库专家。

南都具备议题创造能力,推进深圳成为全球城市标杆

此次论坛与发布会是一次有关城市人文美学的思想盛宴,得到与会专家与数十家现场参与的地产企业的认可与肯定。高海燕认为,深圳表现出现代性,再由媒体制造议题融合,推动其成为全球城市标杆。南都作为议题的创造者,是议程的重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在人文与地产的融合上,南都应该承载起价值观输出能力,为人文与地产的融合,制造更多创造性的议题和议程。

高海燕认为,深圳是意识向现实转化非常强的城市。比如转化成地产项目,转化成产品,转化成场景,转化成现代产业,进而转化成现代生活。高海燕认为在意识和端口的流动与连接上,深圳的创造性是不多见的。

面临新的人文时代,被科技融合推动改变的人文时代,新型技术与创意在崛起。这将带动美学经济的时代与美学生活时代的到来,加上现代意识的崛起,将引领深圳走向新时代,走向全球化的头部,成为一个国家战略设定的全球城市标杆。

风火创意、G&G创意社区联合创始人董丹青认为,地产到了城市空间内容运营的时代,开发商已经不是简单地设定产品、销售完成,而是由很多持有物业,来创造不同的内容。南方都市报的转型,将人文放在地产的前面,意味着深圳重视生活方式在城市里的感受。“在财富、经济定义了这座城市之后,还有什么偏科需要我们去补?这是一个从适合居住的城市往一个伟大城市发展的进程。深圳40年,我们需要对于100年、200年之后城市的价值贡献前瞻性思考。”

  论坛探讨

  主题论坛: 《城市美学 与社会行动》

城市及产业运营专家、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 高海燕

艺术地产、人文乡建先行者、乐领生活创始人 罗雷

人文美学、海洋城市生活方式引领者、中国杯帆船赛创始人 晓昱

社会学者、北京大学深圳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于长江

地产创意美学推动者、风火创意、G&G创意社区联合创始人 董丹青

在高海燕主题演讲之后,湾区城市美学研究所首个创意产品——湾区城市美学论坛以《城市美学与社会行动》的主题亮相。

1.城市美学究竟是谁的美学?

南都人文地产的美学议题要从个体层面去探讨

晓昱首先分享了她在全球旅行当中的所见所闻。在她看来,任何社会行动的实践来源于看到世界最好的东西,以及对这个城市的情感。她在柏林国会大厦里看到政府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在濑户内海看到因为艺术的介入,让当地的年轻人重回土地之上,看到了芝加哥千禧公园,那里的艺术与生活发生了连接。在她看来,一个城市的美学一定以人文为本,政府、民间力量、艺术家究竟要如何扮演城市中推动美学力量的角色?

于长江用社会学的概念释题:“美学,也是美丑学,这是一个人对于美、对于丑的感受。我们往往把审美的差别跟美学之外的差别联系到一起,容易形成美学之战。美学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是视觉的,往往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层面。南都的人文地产议题路径从城市主体的个体层面去探讨城市美学。”

于长江表示:“城市美学与社会行动,很容易有种抽象与集体的感觉,南都的价值在关注个体层面。人文就是每个人的人文,是每个人的行动,千万人的行动也能归于个体的行动。”事实上,晓昱也一直以来都在以她的个体人文美学观在进行社会实践。从物质书吧的女主人到中国杯帆船赛创始人,再到她主理着的东西小院——一个能跟中国传统的,跟东方神韵有回应的空间,它提供了一种类似传统雅集的生活方式。

2.地产究竟要呈现什么样的美学?

南都人文地产的美学行动正在打下美学基础,树立生活方式

罗雷曾经做的红树西岸项目成为艺术地产的标杆项目,一直为地产人所乐道。他在论坛里提起他为什么做毕加索原作展的时候,提到,这并不是无来由的,“红树西岸是个不被接受的产品,这像是毕加索,早期不被人接受,最后很火爆。这是艺术与地产项目之间的内在的逻辑性。”

他在投入到人文乡建之后,发现“不论是城市美学或者乡村美学,审美是人自由性与创造性的最高级的方式”。他在乡建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产业空心化,而是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美学基础被摧毁了。“我为了保留一堵夯土墙,要非常费力,村民宁愿要学习城市里的钢筋水泥墙。这像极了我们在城市化早期发展中开发商愿意去效仿欧洲建筑,营造欧式生活一样。”罗雷说。“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是让他们恢复对原本生活的信心,去发现生活美学。乡村生活美学可能是乡村振兴的最后一步。”

3.人文地产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想象力?

回归本源以及设计未来会是我们全新的方向

地产,特别是人文地产有很多可为之处。虽然建筑已经存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这个行业还是会有很多可以精进的地方。

于长江从疫情当下对生活方式的冲击出发,提到了很多细节之处。“疫情这种超极端的情况,给我们很多的启发,突然我们发现房子有很多的不适应:以前有客厅,但是现在不能串门。以前有书房,但是我现在不买书,只看电子书了。但我们现在缺一个直播间,可以直播上课,可以远程开会。我们还需要一些有着防疫功能与储存防疫物资的空间……我们发现我们还有这么多破绽,可以找到新的方向。”

于长江认为,南都人文地产要不断地制造新的既成事实,审美的既成事实,社会性的既成事实。“人文地产具有想象力,一个方向是回到本源。地产本源,就是盖房子,不妨追溯到荒野里丛林里人要住的感受,或许会有新的启发。另一个方向是对标未来,以未来做起点,设计我们当下的城市生活。”

在主题论坛的最后,高海燕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考题,引起在场嘉宾的思考。“深圳地产发展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说,民企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价值创新上具有代表性。但从城市发展结果来看,招商蛇口、华侨城、华润这些国企对深圳生活方式场景的营造、视野开阔度、资源的搭配,空间的丰富性,似乎更有贡献。这是否因为国企在经济效益上要求不是那么高决定的?这是否能说明,在城市现代化营造之上,价值观有平衡的力量?”这也可能是南都人文地产需要研究的全新课题。

  观点

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

地产是城市美学的力量,是深圳生活美学的容器

高海燕在主题演讲《深圳样本:现代性城市与生活美学的连接》当中提到,深圳地产企业结构从发展源头上看,以民营企业为主,大多数没有显贵的出身,却成为中国地产发展史中第一阵容,成为中国房地产思想的策源地,成为中国地产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源头。高海燕表示,这背后隐藏着专业与人文的力量。

回顾过往,深圳的公共思想和公共知识领域的触发者,除了政府的公共机构以外,大部分民间思想由地产商买单:知识报告、宏观经济讲座、生活知识交流……大家觉得地产商不仅提供了生活场景,也提供了城市交流的舞台和城市交流的机会。

他认为,深圳地产行业的发展之间互为因果、互相进化。地产是城市美学的力量,是深圳生活美学的容器。地产行业从提供产品到提供场景;从单一的住宅产品,到把住宅产品多元化;将人与场景充分融合,再发展为城市运营商的价值。佳兆业、万科、京基、龙光、华润、招商这些地产企业都处在共振的连接时代,在共同进化的结构中。大家在共同引领产业发展、商业发展、城市美学与生活美学一路狂奔。高海燕表示,人文与地产的重合是共同的力量,也是共同的价值核心。

01、08版

统筹:南都记者 黄璐 谢湘南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黄璐 徐异菲 孙雅茜 王鹏钧

摄影:毛伟军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