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必须要有所突破,将洪佛拳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宝安区燕罗街道洪桥头村洪佛拳已传承百余年,过半村民练拳●如今编排小舞台剧、走入校园教授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传承,为非遗文化注入年轻力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05日        版次:BN04    作者:蒋津津 顾威

《洪佛拳说》小型舞台剧巡演。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洪佛拳第九代主要传承人洪榜开站在洪佛拳武馆前。

一记顶肘“十四踭”,接着一拳“猛虎下山”,再来一勾鹤嘴……荔枝树下,一名10岁的小童在旁若无人地练习,拳法行云流水,脚底虎虎生威。在他身后,洪佛拳武馆的牌匾悬挂于头顶之上,大门上两行对联写着“尊祖敬师重友道,学仁习义练功夫”。这便是燕罗街道洪桥头村(今为社区)世代村民们守护了130年的精粹——洪佛拳。

  回溯历史

  洪桥头村何以与 洪佛拳产生交集?

“来来来,吃荔枝。”荔枝上挂着青把儿,荔枝皮红绿相间,这是荔枝新鲜的标志。从洪桥头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二楼望出去,粗壮的荔枝树郁郁葱葱。一条南北走向的洪园路,将洪佛拳武馆锁在麒麟山的臂弯。这也是洪佛拳从古传承至今的地方。

“在我们这里,不打洪佛拳就不是洪桥头村的人。”洪佛拳第九代主要传承人洪榜开说道,在他的一旁,习武练拳几十年的老师傅们手抱胸前,围绕而坐,一股气势徒然而生。在如今的洪桥头村,下至三岁幼童,上至八十岁耄儒,人人习武,已蔚然成风。但据洪榜开介绍,洪佛拳作为中国南方拳术中的重要代表,它的诞生并不在洪桥头村。

据史籍记载,在清朝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籍贯广东花县的洪熙官拜福建泉州南少林寺方丈为师,修习南少林武功。随后,南少林寺众僧因“反清复明”罪名围剿,洪熙官凭借高强的武功冲出重围,潜回广东,自创洪拳。在游走四方之余,洪熙官将毕生所学传授于其弟子李祖宽。而后,李祖宽因躲避官府缉拿而于广东八排山青华寺削发为僧,法号云弥。此后,云弥将洪拳与自身所创的拨香桩掌功,发展成一个新拳种——洪佛拳掌,即洪佛拳。

云弥禅师在青华寺修行30年后决意下山,在云游四方之时,将洪佛派武术传予第二代掌门黄永基。在此后百年间,又相继有了第三代掌门李同宽、第四代掌门何道旦、第五代掌门白毛通。

清代中晚期,广州、佛山及相邻地域练习洪佛拳成风,但当时的洪桥头村尚属偏远之地,那么,洪桥头村何以与流传于三百里之外的洪佛拳产生交集?洪榜开表示,“这是因为这里出了一个对洪佛拳的传承、发展至关重要的人物,就是出生于洪桥头村的洪佛拳第六代掌门洪照成(亦称白毛照)。”

据介绍,无依无靠的洪照成在其十岁时只身流浪到佛山市何家村,恰巧遇到在此地开馆授徒的洪佛拳第五代掌门白毛通。洪照成虽年幼,但天资聪颖,喜爱习武。每当白毛通教授徒弟时,洪照成都会躲在一旁偷窥,用心牢记,再到僻静处模仿。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白毛通惊讶地发现,无任何习武基础的洪照成打拳打得竟比自己徒弟还好,于是正式收洪照成为徒。在潜心习武之后,洪照成代师来应“踢馆”之邀,一时间竟然在佛山难觅对手,从此成为一代武术名家,最终,被拥立为第六代掌门。

在白毛通去世后,正值中年的洪照成将恩师的遗体运回自己的家乡洪桥头村厚葬,并表示,风雨不改传承洪佛拳之志。随后,洪照成在家乡洪桥头村开设洪佛派武馆,广收门徒,洪佛拳从此得以世代相传。

据了解,洪照成、洪耀宗、洪连桂等拳术大师都曾前往香港传授洪佛拳,且高徒甚众,引得广东及亚洲、欧洲、南北美洲许多年轻人前来拜师学拳。在学成之后,学徒们又各自返回家乡开馆授徒。据统计,海内外约有10万人习练洪佛拳。洪佛拳已成了海内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之一。

  新时期下的多样传承

  全村半数人参与练拳 走入校园为非遗注入年轻力量

2017年,在通过深圳市非遗专家组论证评审后,宝安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洪佛拳为宝安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补充项目。这意味着,洪佛拳成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将洪佛拳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在洪榜开看来,申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洪佛拳在其漫长的传承生涯中的一小步。“现在搞老的传承一套,是搞不下去的,必须要有所突破。”洪榜开认为,要寻求由内而外的突破,让更多人修习洪佛拳,才是让古老的武学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的秘诀。

据了解,现在洪桥头全村(社区)400余名居民中,有200多人参与习拳。其中,不少参与者为女性。并且,在数据之外,不少来深务工者也参与进打洪拳的行列。

“一开始我也疑惑,不是男人才去打拳吗?怎么身边的女性也想打。”八年前,36岁的刘样喜在看到身边女性踊跃报名练习洪佛拳后,也将信将疑地加入了练拳的队伍。每日晚饭后,先跳广场舞,再打洪佛拳。几年下来,刘样喜的拳术打得愈发流畅,在她身后一起练洪拳的女性,从一开始的寥寥数人,到现在的队伍壮大,不仅阿姨奶奶们带着孙儿一起挥舞着拳头,连周边居民都被这项集体活动所感染。“后来,我就改变想法了,女性怎么不能打了?女性就应该打,几年拳打下来,舒筋活络,身体都越来越好。”刘样喜说。

“以前功夫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但是,在新的时代,洪佛拳打破了这种传承的禁锢。”宝安区燕罗街道文体中心副主任张先生说道,在他看来,洪佛拳主张以力服人,以威取胜,劲透过身,刚劲有力。这份功夫“不挑人”,男女老少都可以打来强身健体。

在新时代下,洪佛拳正在以多渠道、多形式传承延续着。2018年10月,由深圳市文化旅游局、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宝安区文体旅游局、燕罗街道党工委主办,燕罗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深圳市宝安区燕山学校承办,宝安区公共服务中心协办的燕罗街道“洪佛拳进校园”启动仪式暨红色MG动漫校园首映式在燕山学校礼堂成功举行。

该活动让协会教练走进学校,亲自指导,用兴趣课堂的方式吸引学生参加,让洪桥头社区以外的孩子也获得认识、了解、练习洪佛拳的机会。洪榜开表示,将“洪佛拳”引入校园是希望为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队伍注入年轻的力量。

2019年6月至7月,在江西洪氏宗亲的盛情邀请下,洪佛拳协会派出三名师傅到江西鄱阳龙门学校里对中小学校展开洪佛拳的基本功教学。而后,洪佛拳协会还派出教练前往广州花都洪熙官武术馆进行武术切磋交流。

同年8月至11月,小舞台剧《洪佛拳说》在洪桥头社区、燕川社区上演。“洪佛拳传承人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当习练者面对侵略者枪炮威胁喊出这振奋人心的口号时,博得台下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据介绍,该剧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及相关历史记载和人物原型“广东奇侠”白毛照头徒洪连桂师傅的真实故事改编,还原了洪连桂师傅在收徒过程中,与日本侵略者发生的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洪桥头村民将武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光荣历史。

同年12月,“同宗同源·共享美好”宝安区首届民俗文化节展演展示系列活动在清平古墟举行。在活动现场,洪佛拳惊艳亮相,在一招一式间,“打”出了精神,“打”出了宝安人的精、气、神。

“我在洪桥头村出生、成长,从小就喜欢看父辈们跟着师傅练习洪佛拳。到七八岁时,好似天经地义,我也像大人那样,在腰间系上红绸腰带,走上了练拳场。转眼二十多年过去,我的人生经历有了不小的变化,也从事过好几种不同的工作,但洪佛拳于我,却好似一副打在身上的铁铠甲,再也脱不下来。”在《古今洪佛拳》一书中,洪榜开表示,洪佛拳不仅是先贤们传下来的一套拳法,更是根植于洪桥头人血液中对于仁义、正气的追求。

  推动非遗保护工作

  创立“党建+洪拳”创新模式

“党性”和“武德”的结合是多年以来洪佛拳传承工作中的一大亮点。2017年5月,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根据区党委在全宝安区推行的“党建+360°”服务联盟制度设计,结合街道所辖洪桥头社区洪佛拳的传承现状,创立“党建+洪拳”服务新模式。

“‘党建+洪拳’服务新模式无疑为同时开展的洪佛拳申遗工作指明方向,增砖添瓦,提升层次,助推‘非遗’保护工作驶入快车道。”张先生表示,燕罗街道着手选取洪佛拳作为街道党建工作载体,通过“五步走”做大做强项目建设。

一是申请成立了民间社团“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洪佛拳协会”,吸纳洪佛拳爱好者、众多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其中;二是抓住支部建设这个线头,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根基,单独成立“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洪佛拳协会党支部”;三是利用传统民俗洪佛拳项目优势,打造燕罗街道“党建+洪拳”项目示范基地,突出武德意识和党建引领元素,对武馆进行美化改造;四是全力做好“洪佛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搜集“洪佛拳”民间传说故事,厘清套路章法,组织队伍按计划训练,编写项目和传承人申报书,摄制申遗音像资料,编写印制《古今洪佛拳》教程教材和摄制教程音像教材,制作项目宣传片,编写燕罗街道“党建+洪拳”党建服务新模式论文等全部工程已经完成;五是启动文化产业建设工程,让项目走出燕罗,走向世界。

张先生表示,“党建+洪拳”服务新模式有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力,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形成合力,并且有助于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使得保护工作深入推进并且持之以恒。

据了解,在洪桥头社区修习洪拳的200多人中,就有15名党员。因常年习练洪佛拳,即是党员又是武者的身份,让他们对洪拳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在新组建的支部内,他们通过街道党建服务中心的组织、动员等各种形式,提高了自身对传承、保护洪佛拳重要性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上升为一种理性自觉。

“我就是一名党员。”作为洪佛拳第九代主要传承人,洪榜开在任协会党支部书记后主动扛起传承大梁,热心于宣传和组织工作,使得社区拳术队集体演练和参加公益行展演的频率大大提高。

为申请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员与传承人的双重身份,让洪榜开在历史资料搜查和查证工作上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协助。支部党员洪光炎和老党员洪照球,同样作为肩负传承使命的洪佛拳习武者,反复演练主要拳术套路,为“申遗”光碟和拳术教学光碟一遍遍做着动作示范。

“党员的责任意识是保护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人力资本’,对于传统体育类的‘非遗’项目,效果尤为明显。”洪榜开表示,“非遗”保护工作不能变成“少数人操心”的事,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而共产党员在各条战线上都体现着带头作用、榜样作用。若将党员作用于“非遗”保护工作,相信也能起到如“工兵”般的攻坚作用。

接下来,燕罗街道表示,他们将继续支持洪佛拳走出去,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衷心希望洪佛拳协会在发展武术事业,弘扬武术文化中不断增强号召力、凝聚力,普及群众性武术运动,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进程中,发挥聚民心、兴文化的作用。

  声音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将洪佛拳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现在搞老的传承一套,是搞不下去的,必须要有所突破。”     ——洪榜开

“一开始我也疑惑,不是男人才去打拳吗?怎么身边的女性也想打。后来,我就改变想法了,女性怎么不能打了?女性就应该打,几年拳打下来,舒筋活络,身体都越来越好。

——八年前,36岁的刘样喜在看到身边女性踊跃报名练习洪佛拳后,也将信将疑地加入了练拳的队伍。目前洪桥头全村(社区)400余名居民中,有200多人参与习拳。其中,不少参与者为女性。

     洪佛拳特性

拳术特性:洪佛拳集洪拳、佛掌两家之长,刚柔并济,出拳猛如虎狂如龙,推掌如排山倒海,气势刚猛、劲道十足而又十分实用。所用手法和步法以“偷、漏、打”为主,用诀“一碰即变,一变即走”,务求使对方受制于自己的动作范围内,达到攻防目的,而其形、功、法的特点,可归纳为十四支桥法:“标、勾、顶、鼓、沉、迫、柔、制、刚、强、分、金、定、寸”。

洪佛拳要求形、意、气、力、声的高度统一,主张以力服人,以威取胜,劲透过身,刚劲有力。发招刚劲,用力多元,以声助威,是洪佛拳的一大特点。运动出拳到要换气时,宜用发声的“嘿”“啊”“哈”等呼喝声,须与人的身体机能相适应才不会适得其反,不可以无原则地乱喊叫。

04-05版采写:宝安通见习记者 蒋津津

04-05版摄影:宝安通记者 顾威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