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深圳打好抗疫复工硬仗背后的城市底色

超严防控体系、高新科技基础、市民高素质配合、企业不屈精神,是这座城市的底色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3月31日        版次:NA02    作者:傅静怡

测温“黑科技”;科技园社区使用手持热成像仪,距离80厘米也可检测体温,拉开检疫人员与被测人的距离,降低相互传染概率。

此次抗疫中出现另一个黑科技产品:送餐机器人。

3月21日,深圳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吴兵称“深圳本地疫情已经基本平息”;3月29日凌晨,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条”,宣布“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复业、各类公共场所全面开放”。

从1月中下旬的疫情暴发,到3月底的逐步平稳,深圳打了一场硬仗,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迎来了阶段性的胜利。克制疫情的背后,有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基础,有城市居民的高素质配合,有英雄人物的敢于担当,有企业家精神发挥的关键作用。深圳在疫情暴发时期展现的冷静沉着应对,正是这座城市的底色。

  城

  超严防控体系保障2500万人

500多万户籍人口,1300万常住人口,2500万实际管理人口,对比起国内其他城市,深圳人口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疫情防控的超高难度。

在2月份,深圳提出的是“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重点要打赢“城市保卫战”。首先要打关口战——关口不限于车站、地铁等地,还应前移到企事业单位甚至住宅小区门口,加强检测和管理,从源头上切断病毒肆虐的途径;“城市保卫战”的关键是阵地战——主阵地是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集中隔离点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保卫战”的基础是街巷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建立健全社区防控体系,是赢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环节。

而到了3月份,“严防境外输入”就成为了深圳乃至广东省疫情防控的头等大事。管控也在层层加码,3月21日,规定的是“来粤前14天内有国外旅居史的人员”要接受防控措施”。到了3月27日,就变成“对所有经广东口岸入境人员(含港澳台地区,含中转旅客)实行核酸检测全覆盖,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集中隔离食宿费用自理。”

高标准、精细化、及时性的政策规定调整,是这座城市对市民的承诺,尽全力保护好每一个人,将风险控制在最低,让所有人能够安心工作生活。

  科

  大数据摸排、黑科技辅助、高精尖研发

“您好,请问您是小区哪一个楼栋、哪一个单元?姓名?您好,请问您完成了i深圳的自主申报了吗?请出示你的出入码,好了,请进”。这样的对话,自从2月10日起,在深圳的每个住宅小区、城中村都要上演千百遍,“街巷站”的关键就在于社区层面。深圳用大数据申报的办法,实现对所有人员进出实施全方位的管理,摸出复杂人口流动背后的疫情防控风险,为全市人民的安全负上一份责任,筑牢社区联防联控的战斗堡垒。

大数据是基础,科技是辅助。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深圳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此外,在研发核酸检测试剂盒上,深圳更是走在了前列。从最初的国内使用到捐赠给日本筑波、韩国光阳、法国伊夫林省、美国夏洛特在内的多个国际友城,为抗疫贡献了重要力量。

其中,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会、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深圳市华大基因通过驻外使馆的牵线搭桥,先后分别在2月和3月向日本和塞尔维亚捐赠了一批核酸检测试剂盒,雪中送炭,为“钻石公主号”核酸检测工作提供了及时助力;塞尔维亚总统和总理分别通过媒体向中国表示感谢,强调这是他们国家收到的第一批来自国外的防疫物资援助。

  人

  坚守岗位高度自律,展现高素质一面

从疫情发生之初,医护人员就率先站了出来,他们奔赴湖北抗疫一线,他们留守在医院照顾病人。许多的医护人员过着循环而忙碌的生活,每天出诊、协调、采样、安排留观、隔离、转送病人……他们来不及害怕,要忙着做更多人的肩膀。有的医护人员抽空给家里送生活用品和物资,怕女儿认出自己而哭闹,把自己打扮成“快递员”的样子,把东西放到家门口,和父亲保持一米的距离,简单交代了两句,就匆匆离开了。有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得洗手50余次,导致双手都已经干燥、起皮,回到家里指纹锁也开不了。

而基层工作者也是一样,有的社区工作者履行“第一守门人”责任,24小时在线,每天穿梭于社区楼宇、商超、药房、餐饮小店和大街小巷,把好社区疫情防控第一关,为有需要的居民送药上门。有的网格员每天走上上万步,挨家挨户耐心向居民讲解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告知科学防疫知识,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还有的社区民警在特殊时期每天一遍遍地去监督、核查,照顾腿脚不便的老人,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活难题。

3月份,一段关于抗击疫情的名为《We Are All Fighters(我们都是战士)》的英文短视频在线上走红,是深圳女孩刘洁为抗击疫情专门录制的。视频中所展现的“战士精神”,发生在深圳的每条大街小巷。绝大多数市民积极响应号召闭门不出,知礼守法配合每一次的防控要求,许多人积极报名义工帮助有需要的人,业主们自发为物业捐款捐物,市民们自掏腰包买饮料放在“无人值守冰柜”里请快递小哥、清洁人员喝……这座城里的人很暖,在疫情面前,他们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这座城。

  企

  组合拳助力企业恢复产能

2月7日,深圳出台《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简称“惠企16条”),随后的近两个月时间,如何支持企业尽快复工,如何恢复城市元气,就成为城市的重中之重。

企业的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离不开物、财、人三个要素,其中涉及财的政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减免相关租金、缓缴税收,二是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2月1日,深圳市商业联合会、零售商协会、老字号协会等12大协会联合发起减租倡议,呼吁各位业主、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企业,为在疫情防控期间经营受到较大影响的企业适当减免租金或给予利息优惠,为企业减轻负担。

首批支持租户减租的企业机构包括了平安、佳兆业、招商蛇口、星河控股、华润、方大、卓越等深圳巨头。对于这次减租倡议,深商联的一位负责人坦言,“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提供就业的大平台,更是与业主和金融机构休戚与共的合作伙伴,需要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不光是商业巨头主动发声减租,特殊时期,还有更多的让利来自政府。

深圳市住建局局长张学凡介绍说,经估算,全市住建领域此次惠企政策涉及的补贴、减免缓金额总数约47.36亿元。其中,对物业服务企业补贴约5.76亿元;减免公租房和人才房租金约1.6亿元;减少以及延缓缴存住房公积金约40亿元。

在一系列的组合拳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恢复往日的产能。而令人敬佩的是,深圳的企业不是光等着政府来救,他们更有着责任担当的意识,与时间赛跑,想尽办法自救。在深圳企业和企业家眼里,这就是一脉相承的企业家精神。

从城到人,从人到企,被疫情卡住的齿轮恢复了转动,如何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深圳提振经济、大步向前的信心,就来自于这一个个细节中。 采写:南都记者 傅静怡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