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条”APP创始团队:陈立勋、温立、夏恩阳
采写丨南都·琶洲π记者 代国辉
温立
“纸条”APP联合创始人、CEO
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
取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
陈立勋
“纸条”APP联合创始人
本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取得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
夏恩阳
“纸条”APP联合创始人
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
取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
在新港西路两侧,正在发生两个不同的产业发展故事。一个是中大纺织商圈正全力转型时尚产业,一个是中大校园科研成果在地转化和中大校友在地创业。
路面上,服装纺织行业从业者来返运输布匹;楼里面,中大人通过一个个创业项目触及广泛的互联网用户。两种产业形式,两种人群,赋予了新港西路两个新的标签。
全国超过四分之一中小学生都在使用的“纸条”(原“作文纸条”)APP创始团队就位于新港西路北侧的中山大学科技园。
三位创始团队成员都是90后。大学期间,正值国家倡导大学生创业,早已在他们心里萌芽的创业梦,遇到了优渥的成长土壤,迅速生长。一路创业,项目虽有变换,但创新和创业这两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符号,在他们身上有十分明显的体现。
他们的创业征途经历了什么?“纸条”APP如何诞生?又如何发展至今?9月9日,南都·琶洲π记者专访了“纸条”APP的创始团队。这也是三位创始人首次集体接受媒体采访,分享他们充满挑战、艰辛、欢笑、收获的创业经历。
夏恩阳
“创业的未知和挑战充满诱惑”
2010年,夏恩阳首次踏入南方城市,从老家大连来到中大读书,所读专业是城市水资源与环境。
在大学本科阶段,夏恩阳和和温立是舍友。早在中大校园里,他们就经常一起讨论创业的点子。
对于夏恩阳而言,创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不愿循规蹈矩,他从创业的未知和挑战中,感受到了一份诱惑力。基于这份诱惑力,他步入创业的行列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创业的过程并没有太多纠结,也没怎么考虑风险和结果。”
从中大毕业后,夏恩阳去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研,所读专业是环境工程。读研期间,夏恩阳再次和温立联合创办了培尔(PAIR)留学项目,以互联网思维,进入留学咨询这一竞争相当激烈的行业。培尔留学通过搭建全球名校的硕博士导师库,结合大数据技术,为国内顶尖学子提供精品留学咨询服务。自成立至今,培尔留学已帮助客户收获了无数国际顶级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了华南地区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留学机构。
创办之初,培尔留学承载了他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一切想象。在那个移动互联网刚风生水起的年代里,传统行业犹如一片待开垦的荒地,而移动互联网就是垦荒的农具。太多的行业和垂直领域能够被“移动互联网+”,也有很多的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至今已经站稳脚跟成为行业领头羊,就犹如现在的“数字化”带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培尔留学一度成为他们创业的主要项目,直到规模遇见天花板后“作文纸条”APP的出现。夏恩阳回忆道,每年留学的人数是有限的,培尔留学发展到后面,规模十分受限。“我们希望做一个能够服务更多人群的产品。”
陈立勋
创业改变人生轨迹
陈立勋是在深圳出生长大的广东梅州人。2014年,温立和夏恩阳同时去到美国留学,陈立勋也从北京外国语大学读完本科,是北外历史上,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第一位应届生,方向为东亚研究。
“要是没有创业, 我大概率会努力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其实对国际政治比较感兴趣。”陈立勋告诉南都·琶洲π记者,他本科期间学的是国际关系外交学,并期望留学归国后,往政治学术方向发展。
在一次斯坦福校园的深圳同乡会上,陈立勋的人生走向改变了。
“那是在一块草坪上,同校几位深圳的同学围坐着聊天。言谈之间,我觉得温立身上有一股跟其他好学生不一样的特质。”陈立勋进一步解释道,温立的知识面非常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同时非常有能量,给人以亲切感。“两人磁场很合得来,一见如故。”
此后,陈立勋加入了培尔留学项目,成为文商科类专业方向的负责人,指导国内学生如何留学申请。2016年,陈立勋、温立、夏恩阳三人回到国内,继续着培尔留学项目创业,次年创立了“纸条”APP,开启了三人共同创业的新征程。
温立
目标清晰且“富有探索精神”
“创新的方式有很多种,通过商业载体创新,实践起来比较快,也能得到应有的反馈。”温立是一位在潮汕地区成长起来,深受当地创业氛围影响的90后。
他的目标十分清晰,做事都要有目标,且都要有理有据。选择在中大城市水资源与环境专业读书,是因为看见广州举办亚运会前,花了极大的成本治理生态环境。这让他感觉到水资源环境专业的前景可期。
虽然,此后他并未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设定目标,并为之拼搏是他惯有的风格。进入大学后,他的下一个目标就定下了:拿奖学金,去美国名校留学。所以在他大二的时候,已经完成了所有出国留学的先前条件。最终,他成为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里第一个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的学生。
在舍友夏恩阳眼中,温立是一个非常有热情和活力的人,或者叫“富有探索精神”。夏恩阳说,“如果他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会去钻研探索。他有非常强的检索能力,在旅游的时候,尽量选择小众路线,以最便宜的机票,找最好的导游,游览最不为人知的景点。”
而在温立自己看来,创业的挫折“十有八九”,更多的,他处于不断调整自己状态的过程中。
创立“纸条”APP之初,这只是他们创业的边缘项目。移动互联网就像一个杠杆,找准支点,可以撬动的商业价值非常大。留学咨询始终人数有限,并且定位高端精品也让创业规模早早地碰到发展天花板。
他们继续将创业的视野放在教育行业,在考察了英语、数学等学科的创业项目之后,他们把目标锁定在语文教育上,以作文为切入口,希望打造一款中小学生都愿意使用的作文学习类APP。
“纸条”APP:
曾不被资本市场看好,如今用户接近4000万
2017年2月14日,“纸条”APP(下称“纸条”)正式上线运营。
今年的2月14日, 历经5年发展后,温立在该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些他想和公司员工“纸条人”分享的心里话,并以年为时间单位,总结了纸条的成长经历,其中的艰难和挑战、惊喜和欢悦让这个90后创业团队经历更多,承受更多。
纸条在广州天河东路的一个简陋的办公室诞生。纸条希望提供给广大的中小学生群体一个记住语文作文素材的美丽又精简的方式。其形式也简单易理解,选编名言名句,以精美的卡片方式推送。首条推送是来自泰戈尔的诗:“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世界时,我们才真正活在这世上。”
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产品上线初期,虽然拥有用户的高度好评,但是仍然无法摆脱因资金短缺、增速缓慢带来的窘境。在最困难的时候,三人把各自积蓄都投进公司,自己拿着维持基本生活的最低薪资,含泪挥别了一部分同事,甚至通过贷款维持资金周转。
转折点来得有些突然。8月13日,他们突然发现日新增用户爆发了。起初,他们还以为是后台统计数据出现了bug。几经周折后,他们惊喜地发现,纸条获得了小米应用商店的“金米奖”。
温立认为,那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一天。“在这么多年以后,虽然纸条已经获得了无数的荣誉,但是都无法与这一刻相比拟,如同沙漠中又渴又饿的行者突然来到了一块绿洲。”
此后,纸条的增长步入快车道,从0到10万用户,他们用了半年时间,而从10万到100万用户,他们只用了10个月。年底,他们成功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同时受邀入驻海珠区黄埔村旁的腾讯众创空间办公。随后,在次年,又获得了红杉资本和纪源资本的A轮投资。
虽然拥有了市场的认可和高速的增长,纸条并没有像大部分教育公司一样加入课外辅导的军备竞赛中,而是坚持选择埋头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学习产品,致力于通过科技的方式提升学习效率,以普惠为核心商业原则。
团队基于自有的海量数据,运用技术手段赋能学校与教师的教研工作,打破了原有语文教育的局限性,同时为教学、学习提供了更精准、智能、数据化的解决方案。此外,针对青少年线下学习提升场景、保护视力的需求,团队推出多款自主研发设计的实体产品,帮助青少年高效完成知识积累,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与素材库。
经过5年发展,纸条APP早已迭代多次,如今发展成为同时具备学习、媒体、社区属性的综合平台,并构建了商业闭环,用户积累近4000万,月活500万。根据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全国中小学生群体数量超过1.84亿。相当于每5位中小学生中, 就有1位使用纸条。纸条运用科学的手段,自主研发了包括“智能学习计划系统(纸条会员)”“记忆手卡”等创新产品和近20本实体出版物。
面向下一个5年,温立写道,“我们必须要跳出认知和思维的局限性,挑战更高的极限,并且追逐更宏大的使命和愿景,履行好我们对于国家、社会和企业的承诺。”
“埋头前行,穷尽一切可能,这就是纸条人骨子里那该死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