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深耕南粤古驿道 用艺术服务社会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9月28日        版次:GS16    作者:叶黄丽 钟锐钧

多年来,梁迪宇一直投身于南粤古驿道的工作,用艺术为古驿道的活化利用添砖加瓦。

采写丨南都·琶洲π 叶黄丽

摄影丨南都·琶洲π记者 钟锐钧

专注南粤古驿道研究

梁迪宇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导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教育教研中心主任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部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

中国南粤古驿道视觉和景观设计总监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设计专委会副主任

广美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艺道游学·中国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秘书长

1999年,梁迪宇从湛江来到广州,在广州美术学院(简称“广美”)踏上求学之路,从本科、研究生到留校任教,他一直扎根在广美。如今为人师表,他希望自己能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做好带路人角色。

“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关注现实、服务社会”,这16个字是广美的办学理念,也是每一个广美人践行的准则。多年来,梁迪宇一直投身于南粤古驿道的工作,用自身的艺术本领,为古驿道的活化利用添砖加瓦。梁迪宇在位于广美的中国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接受了《琶洲π》的专访,介绍了他深耕南粤古驿道活化的历程,以及如何为乡村振兴另辟文化蹊径的故事。

从2017年开始与南粤古驿道结缘,多年的古驿道活化工作,也让梁迪宇对人生有了新思考,“有时候走在古驿道上,回望十年、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人在时间的维度里不断地往后退,我们都只不过是历史的一粒灰”。

艺术之路

在兴趣与好奇驱使下走向专业

1999年,梁迪宇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从本科、研究生再到工作,他在广美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老师。把时间往回倒,梁迪宇的艺术之路,首先要从他的家庭说起。

梁迪宇的父亲是一名木工,日常工作需要经常画图。据他透露,家里的房子和家具都是由父亲一手画图设计的。在他小时候,母亲会经常讲故事,在语言描述的故事世界里,梁迪宇想象的大门逐渐打开。在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梁迪宇积累了对美术的兴趣。

在他上小学期间,各种小人书、漫画在学生群体中风靡一时,“我当时很喜欢看鸟山明的《七龙珠》、小人书《霍元甲》等等。看的过程需要想象很多画面,对我来说除了好玩,也是一种启蒙。”梁迪宇说。

从兴趣到专业,梁迪宇中学的美术老师王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从初中到高中,恩师王乐都是梁迪宇的美术老师。在他的回忆里,王乐一直坚持画画,在长期的创作中,不断超越自己。画画最基础的矛盾无非“手”与“眼”的问题。“跟在王老师身边学习,有时候眼高手低,那就训练手跟上眼睛;有时候手高眼低,那就继续开阔眼界。”

回想起选择艺考的动机,梁迪宇表示更多是出于好奇,在小城市里,能画画,大家都很羡慕,认为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带着对美术的兴趣与好奇,梁迪宇在高中正式开始了艺考之旅。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次冒险的抉择。在梁迪宇的回忆里,王乐第一次给他们正式上课的每个细节,至今仍清晰可见。他坐在画室旧椅子上,讲出第一句话:“跟我学画,起点的目标就要考广美”。也是这时候,在梁迪宇的心中,埋下了“考上广美”的种子。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他只写了广美,班主任劝了多次,也没有增加备选。“现在回想起来,虽说有种破釜沉舟的感觉,不过还是挺冒险的。”梁迪宇说道。

感恩广美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广美应该是坐落在半山腰上,远远看过去就是一座高高矗立的雕塑。”这是梁迪宇对广美的想象。当他第一次走进学校时,幻想回归现实,“只有高高的古树和随处可见的雕塑”。

除了画画,梁迪宇身有多项才艺,能说会唱。性格开朗的他,出现在广美的各种校园活动中。当时团委老师对他的形容就是“广美娱乐圈担当”。他曾拿下过校园歌手冠军,还成为了校学生会的主力干将。不过,梁迪宇是学习和活动“两手抓”。课外活动之余,学习上也没有耽误,奖学金照样拿。

大学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梁迪宇认为,大学给他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试错舞台,他也鼓励现在的大学生,勇于尝试,多去试错。“在广美的不停尝试与挑战,回过头来看,都是我个人成长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从美术教育到设计艺术学,梁迪宇在艺术领域继续深造,导师童燕康教授给予的指导,印证了何为教学相长,体会到了一名人生导师如何为学生点亮一盏明灯的用心。研究生毕业时,碰上广美扩招,而他所学的专业恰好是需求比较大的,因此,他就选择了留校任教,成为一名老师。“我相信一句话,‘时势造英雄’,感恩各种时代机遇,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梁迪宇说道。

回忆起在广美的日子里,梁迪宇说到最多的词是“感恩”。感恩广美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让他可以去尝试很多新鲜事物;感恩在广美遇到的每一个老师,对他来说,他们既是老师也是朋友,生活中遇到困难,也可以找老师聊天倾诉;感恩在广美遇到的每一个同学,他们共同在这里学习与成长,互相陪伴。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梁迪宇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也是因为这些老师,才有了现在的我”。成为老师之后,他希望在学生的成长中,能够做好带路人角色,那就足够了。

精准扶贫

乡村美术教育不应缺席

“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关注现实、服务社会”,这是广美的16字办学理念,也是每一个广美人在践行的理念。2016年,梁迪宇随同校的老师孙凯军一起到梅州金坑村开展精准扶贫。一年的扶贫工作中,他们借助广美的平台,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帮助当地解决贫困难题。

在这一次的扶贫经历中,梁迪宇还切身体会到美术教育在乡村中的缺位。在当地的小学,老师多是身兼数职,所谓全科教学,不过唯独美术课不敢教,“他们认为,教美术需要专业功底,怕教坏小朋友”,梁迪宇叹气道。

身为美术老师,彼时的梁迪宇思考着,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没有师资,那他就组织广美的老师,给孩子们录制视频课程,同时也给当地的老师上美术课。没有道具,那他就设计一套美术教具。经过实地探访及学习,他研发出了狮头、龙头可穿戴非遗教具。总之,他穷尽可能,通过视频、教具、课件等,让远在乡村的孩子们,也能接受到美术教育。

无心插柳柳成荫。2017年,在完成可穿戴非遗教具的设计之后,在蔡伟国教授的“诱惑”下,梁迪宇参与了南粤古驿道的文创大赛,而这也是他和南粤古驿道结下缘分的开始。当时的他并不会想到,为乡村美术课设计的这一套教具,算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拐点,为他与南粤古驿道的缘分“牵线搭桥”。参加精准扶贫的这一年,于他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成长,“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勇敢、更沉着、更善于沟通、更明白如何办好一件事。也结交了一班自发用心、以实干为乡村振兴做专业志愿服务的‘三师’志愿者”。

诗和远方

用艺术为南粤古驿道添砖加瓦

南粤古驿道是激活岭南文化,将“诗和远方”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2017年广东省核定的2277个省级贫困村,有近七成分布在南粤古驿道沿线。因此,“古驿道+”新业态的开发,对助推乡村振兴也有着现实意义。从2017年作为文创大赛的选手,到深度参与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工作,这么多年,梁迪宇一直在为南粤古驿道添砖加瓦。

在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工作中,梁迪宇牵头创立了“艺道游学·中国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据他介绍,“艺道游学”以少儿绘画大赛结合古驿道游学为主线,在全省21个地级市展开,进入决赛的小朋友,每年都会去到不同的地方采风,这也为当地带去了经济效益。在“古驿道+美术”的融合之下,让大众感受到南粤古驿道文化独具创造性的一面,作为全省最高级别的公益性厅级赛事,如今“艺道游学”也是活化南粤古驿道的重要抓手。

从0到1,创立“艺道游学”。回想刚开始组织比赛时,梁迪宇表示,真的很艰难,“因为我们是从0开始的,而且是纯公益性,没有经费,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赛事”。在他亲力亲为之下,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宣讲会,发挥学校与政府的影响力,打造“更有趣、更好玩、更有价值”的内容,形成品牌IP,逐渐地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如今,“艺道游学”成功举办了五届。梁迪宇透露,今年的参赛人数达到新高,一共有8万多人参加,收到了12万份作品。

2018年底,在梁迪宇等专业志愿者的积极推动和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住建厅、文旅厅的指导下,“中国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在广州美术学院举行了揭牌仪式。“研究中心以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场景、以广美的深厚专业基础和人才储备为依靠、实现‘以道兴村、以道兴粤’乡村振兴大事业。”梁迪宇补充道。

梁迪宇表示,有了研究中心,等于说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方便更好地集中资源、联动更多高校,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为南粤古驿道出力。提及研究中心的未来,他说,“南粤古驿道线性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将进入深耕细作阶段,重心还是发挥艺术的独特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广美力量。”

参加南粤古驿道多年,对梁迪宇而言,是很好的锻炼机会。这次历程在他的人生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让他认识到人的渺小性,“有时候走在古驿道上,回望十年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人在时间的维度里不断地往后退,我们都只不过是历史的一粒灰”。

文创理念

文化与创意缺一不可

走进广美的中国南粤古驿道研究中心,柜子里摆着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梁迪宇展示了一张门票。这张原本普通的门票,在增加5毛钱的成本后,就“立体”了起来。“以前这些门票都是用完即扔,我们就结合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在门票上做一个可折叠的模型,如此一来,门票成了亲子教育活动的艺术教具。用创意赋予‘纸张’以‘考古’行为,进行了美的体验教育。”他说。

作为广美的一分子参与到南粤古驿道,梁迪宇表示,文创是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他的理解中,文创可以从“人文”和“产品”两种思维模式进行设计。梁迪宇进一步解释,“人文”思维模式下的古驿道文创设计,“文”了产品、“创”了可传承的人文精神火种;“产品”思维模式下的古驿道文创设计,“文”了产品、“创”了潮流需求的产物。

如今市场为了追逐短期的经济利益,很多文创产品千篇一律,对此,梁迪宇认为,在文创当中,文和创都不可以忽视。文化是内核、创意是手段。没有文化的文创是空洞的,没有创意的文化是被现代生活所遗忘的。所以市面上那些同质化的网红产品,在经济驱动下,来得快,去得也快。

艺术能够提供一个喘气的地方。在艺术领域奔跑了这么多年,梁迪宇一直认为,艺术的范围很广,一张画、一部电影、一座博物馆……都可以说是艺术,并且他觉得,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需要有艺术的一席之地,当你觉得很累很苦的时候,艺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喘气的地方,短暂歇一会。

从1999年来到广美求学,梁迪宇也开始了他与海珠的故事。二十多年来,他在海珠上学、成家、立业,也见证了海珠一路以来的变化,从一片荒地到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作为一名艺术从业者,梁迪宇最喜欢海珠的一点是,它有很好的市井气息、自然生态和历史底蕴,饮早茶之余,到美术馆看展,既市井又文雅。像邓世昌纪念馆、黄埔古港等,还有即将对外开放的广州文化馆新馆、广州美术馆新馆、湿地公园和亲水碧道等,都是海珠的文化宝藏。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