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南都采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

以崭新策展手法 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7月01日        版次:EA04    作者:肖阳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筹建将近5年,其间经历了疫情带来的种种挑战,但在管理团队的努力下,6月22日进行了开幕仪式,并将如期于7月2日向公众开放。南方都市报“湾区港力量”系列专题,特别邀请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讲述“香港故宫”、开幕展藏品以及幕后团队的故事。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故宫博物院合作项目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博物馆,推动公众对中国艺术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赏,并与世界重要文化机构紧密合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博物馆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项目,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35亿港元作建设费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透过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创新的巡回展览,以及教育、文化和专业人士交流计划,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地位。作为国际级的文化机构,博物馆也是香港社区的文化资源;作为一个活力充沛的平台,它将积极推动社区参与、鼓励对话与合作,并增强文化创造力和跨领域合作。

  

开馆首展展品时间跨度5000年 展期由一个月至超过一年不等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策展团队以宏观的文化史角度,透过文物背后的故事,带领观众走入紫禁城,讲述紫禁城由皇宫到博物馆的转变历程。这批故宫珍藏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瑰宝,观众能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卓绝瑰伟的艺术成就。展品中的外国文物,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通融。

  此次抵港的故宫珍藏将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览中展出,文物数量多、等级高,种类丰富,涵盖故宫博物院藏品的各大门类,有绘画、法书、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珐琅、玉器、漆器、玻璃、玺印、织绣、首饰、雕塑、图书典籍、古代建筑等,时间跨度为五千年。

  展品名作云集,是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藏品出境外借。914件展品从故宫超过186万件藏品中精选而出,可谓千里挑一。其中一级文物166件,属“国宝”级别,占借展品总数18%。绝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914件文物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展期由一个月至超过一年不等。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部分文物需要轮换展出。例如古代书画这类纸质或绢本文物,对光照、温湿度十分敏感,展期只有一至三个月,部分文物展品在今次展出后,要回到故宫博物院休眠数年。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策展团队以宏观的文化史角度,透过文物背后的故事,带领观众走入紫禁城,讲述紫禁城由皇宫到博物馆的转变历程。这批故宫珍藏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瑰宝,观众能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卓绝瑰伟的艺术成就。展品中的外国文物,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通融。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表示,“每件展出的故宫文物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崭新的策展手法,结合新科技、新媒体,展出故宫博物院的珍藏。”

  

2022年下半年开启“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

  

  吴志华博士表示,推动中华文化传承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立馆理念,鼓励来自不同地区、文化背景的年轻人,进行文化、艺术、学术等交流,培养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为未来培育文化人才。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推出“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为期两年的交流计划培育北京和香港两地的新一代文化人才,鼓励北京与香港两地青年透过艺术文化交流,置身于艺术氛围当中,激发创意思维,扩阔视野与见闻。

  该“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为期两年,将于2022年下半年正式启动。计划将提供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学习活动,内容涵盖艺术文化的基础学习、创新思维及跨界才能等训练,还包括工作实习机会,欢迎来自香港和北京修读任何学科的大学生报名参加。

  具体来看,2022年,该项目首年将有来自香港和北京最多80位大学生(每个城市约40位)参与为期四个月的在线交流之旅,两地参加者将透过特设的虚拟游戏平台学习,以参与线上、线下任务互相交流。为丰富参加者的学习体验,计划也将邀请多位文化艺术行业领袖和学者举办网上研讨会和工作坊,让青年与业界前辈交流讨论。于首年表现优秀的参加者将有机会优先晋级第二年举行的实地考察及工作实习。

  2023年,项目第二年将挑选最多16位京港大学生(每个城市8位)参与为期两个月的暑期计划,参加者将到访北京和香港,参加实地考察、讲座和工作坊。内容包括为期三个星期于香港首屈一指的艺术文化机构或公司进行实习,启发及培育他们的前瞻视野、跨界才能、系统思维,及国际视野以回应及领导转变,实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致力为两地培训全面的新一代文化人才之目标。

  对此,吴志华博士表示,“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别具意义,内容涵盖传统艺术文化和创新科技知识,期望为京港两地培育明日文化领袖,为两地的文化发展带来积极、长远的影响。

  对话

  香港故宫不是故宫分馆 而是伙伴关系

  南都:提到故宫,很多人都会想起紫禁城、蓝天红墙黄瓦,那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筑又有哪些特色?

  吴志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位于西九文化区西边,西九文化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项目之一,致力为香港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化地带。香港文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其中7800平方米为展厅。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并不是故宫博物院的分馆,双方是伙伴关系,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项目。我们要体现香港这个城市的特色,用一个崭新的方式展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和我们现代的生活连接在一起。首先,建筑物会给到观众一个很好的体验,现代建筑展示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全新演绎,设计理念来自“中国传统建筑”“中国艺术”与“香港城市景观”三大元素,融汇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城市风貌,除了体现传统视觉与空间美学,更以现代手法重新诠释古代庭院相连的空间设计概念。博物馆三个中庭空间的设计,参照了紫禁城中轴水平递进的空间布局,以垂直递进的空间串连不同楼层。其次,博物馆正门及各个展厅入口采用朱红色,与紫禁城红墙遥相呼应,观众来到博物馆,可以感受到很强的现代感。再次,博物馆旁边就是艺术公园的城市绿洲,临海位置令海滨及港岛北景致一览无余;置身博物馆中庭往窗外眺望,便可以欣赏到维港、中环与周边离岛海天一色的融合之美。

  南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元素,故宫博物院除了文物展品支持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支持?

  吴志华:我们和故宫博物院的关系并不只是借文物,其实我们是一个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携手进行中国文化传承的工作。在过去那段时间,故宫博物院参与了我们整个展览的策划,科技人员这次也来到了香港参与我们展览的每一次筹备工作。日后,我们还会和故宫博物院加强联系,携手制作更多展览、教育、文化交流项目,特别在文化交流上,开馆之后我们会有很多计划推荐,我们希望把故宫文化、中国文化带到全世界,让观众们更深入认识我们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首展共展出900余件珍贵文物 部分文物计划以轮换模式展出

  南都:开幕大展,到底会展出什么“宝贝”?有哪些特别的展示?

  吴志华:我们开幕大展将展示来自故宫博物院精选的914件珍品,其中包括有18%的160多件为一级文物,我们将以轮换的模式,有些展出1个月,有些展出3个月,有些展出5个月的时间,不断轮换。比如第2展厅“紫禁城的一天”,展品呈现了当时皇帝的生活,从早上4点起床到晚上8点入睡,包括临朝听政、和大臣的对话、茶宴、狩猎等活动。另外,我们广泛应用了多媒体技术,总共50多个多媒体节目会和故宫珍藏、卢浮宫珍藏同期展出,包括影片、互动展品、声音珍品等。

  在开幕展,我们还展出13件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借出的文物,我们希望可以透过“马文化”的主题,进行中西文化交流。另外,我们邀请了香港策展人、艺术家、多媒体艺术家参与创作,通过新技术应用令观众对传统、故宫文化有更新的认识。

  

  香港故宫整个团队很国际化 很多年轻团队成员是90后

  南都:一个博物馆的策展、运营都离不开幕后的团队,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幕后团队有哪些特色?

  吴志华:整个博物馆同事大约100人,其中包括不同部门的同事。研究策展部、设计部、藏品部、出版,很重要的还有教育团队,将来会进行公众教育;营运上来说有很多顾客服务、保护团队、文创产品团队。特别想强调研究、策展团队,这个团队是整个博物馆的灵魂,工作包括定展厅主题、展览内容、撰写文字、安排配套展示方式。

  整个团队很国际化,除了香港本地学者,还有内地学者,他们很多在香港读书或者国外读书;还有台湾学者,很荣幸聘请到来自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同事;还有来自美国、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学者,他们都可以很熟练地运用中文和我们沟通、书写。

  团队国际化令我们可以有条件将故宫、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他们大部分对中国文化都很有认识,很多读到博士学位,能熟练运用中文,我们也是看到他们这个长处,他们既了解自己的国家文化,又了解中国文化,这可以更好地用他们国家的方式传播。因为他们很熟知自己国家观众的喜好,这可以保持传统文化价值之余,有更好的解释方式给到海外观众。这也是我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团队的特点。

  传承是博物馆很关注的工作,除了要找文化界精英外,希望有更多年轻学者、艺术工作人员,很多大学生毕业有几年工作经验后加入团队。他们很多都读完硕士,有几年工作经验。大部分都是90后,年轻学者有朝气,和我们自身一班研究员一起开拓研究成果带给观众。年轻人一个好处是,可以触摸到年轻人的兴趣、品位。所以我们的活动、服务、节目、项目内容可以更加贴近年轻人口味,更好地把传统文化传播给不同阶层、年纪的观众。

  链接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精彩推荐

◎展厅1 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

紫禁城建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地理位置,昭示了它在政治与文化上的中心地位。清代宫廷深刻影响着现今大众对紫禁城的印象:它奠定了其建筑今日的格局、结合满汉文化、整理保存典籍古物、支持创新工艺,并与世界各地交流。此展览透过100多件故宫典藏,介绍清代的紫禁城。

◎展厅2 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君主与后妃的主要居所。清朝10位君主与20多位皇后在此过着养尊处优、充实有序的生活,本展览主要透过300多件故宫珍藏的18世纪精美文物,让观众了解紫禁城内从清晨到夜晚的生活点滴,探索城内人员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以时间为脉络,不同空间为场景,展示18世纪紫禁城的生活点滴。

◎展厅3 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

陶瓷除了广泛作为民间日常用器外,亦用来展示统治者和贵族阶层的地位和品位。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历代陶瓷,主要继承明、清两朝的宫廷典藏,品类蔚然大观。本展览为香港首次大规模展示故宫陶瓷藏品——这150多件重点展品既是各时代的精品,也是中国陶瓷史的缩影。

◎展厅4 龙颜凤姿:清代帝后肖像

清代皇室遵循传统儒家文化,提倡孝道与祭拜祖先。宫廷人物肖像中即有一类专用于祭祀典仪,风格雍容华贵、庄严肃穆,记录了皇室成员的面容、气质,以及彰显其身份地位的服饰。

展览展出的几代帝后之朝服像,代表清宫最高规格人物肖像的艺术成就,其样式变迁、画面元素的象征意义,以及供奉建筑与祭祀仪轨,均与宫廷历史文化紧密联系。白描画稿的陈列亦体现肖像画的创作与修复过程。

◎展厅5 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

现代中文所用的“设计”一词虽于19世纪末才为人广泛应用,但中国匠人构思及创作器物的传统已可上溯至数千年前。此展览精选故宫博物院100余件工艺瑰宝,以设计、制作及使用三个角度解读中国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展览亦会与香港的优秀设计师合作,展示传统工艺对当代设计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响。

◎展厅6 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

随着香港在近代发展成为繁荣的贸易城市,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也变得非常活跃。这是首个回顾香港收藏史的大型展览,透过100余件展品,细述香港一个多世纪的中国艺术收藏活动,同时勾勒本地博物馆发展的轨迹,并向一直为香港及海外观众弘扬中华文化精髓的收藏家、学者、博物馆工作者及其他各界有心人士致意。

◎展厅7 古今无界:故宫文化再诠释

展览将邀请6位香港多媒体与跨界艺术家以独到的视角,从香港当下的角度重新诠释和演绎故宫文化和收藏,发掘红墙黄瓦之下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以崭新手法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使命,此展览便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这方面的探索。

◎展厅8 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

故宫博物院典藏的中国书画精品,大部分都是国之瑰宝。它们受重视的原因,除因其非凡的艺术成就,亦因其丰厚的鉴藏史。展览精心挑选30件晋、唐、宋、元书画,从艺术、文化、历史等角度,探究它们千古流芳的原因。展览共分三期,每期展出10件珍品。

◎展厅9 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

历代马文化艺术均有优秀作品,展览展示100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与罗浮宫的文物,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在近距离欣赏各种珍品的同时,可以认识马在历史、艺术、军事、政治上扮演的角色及蕴含的文化意义。

04-05 统筹:陈养凯 主播:N视频记者 张婷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拍摄/剪辑:余加明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供图

(南方都市报、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联合出品)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