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咖对话: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形式多样,包括跨境招生、学分与学历互认等

湾区合作办学快速落地 开创教育融合发展新模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5月24日        版次:EA02    作者:孙小鹏

  谢爱磊 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州大学副教授

  余晖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开栏语

  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智库传播能力建设,推动智库研究机构和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更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智库品牌,南都教育联盟推出“大湾区智库”专题,聚焦大湾区智库资源聚合、智库观点传播、智库品牌塑造等核心目标,充分发挥智库媒体的传播包装优势和连接服务能力,构建具有国际舆论引导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大湾区智库媒体传播矩阵。

  大湾区新建高校迎来新一波建设高潮。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周年,大湾区高校建设加速,可谓全面开花。除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即将于今年9月开学,深圳的深圳海洋大学、东莞的大湾区大学、中山的中山科技大学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新进展。

广东高等教育正发力,这会给广东乃至大湾区高等教育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呢?针对大湾区高等教育建设提速的情况,南都教育联盟专访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余晖,以及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州大学副教授谢爱磊,做详细解读。

  谈现状

大湾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高

  

  南都: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如何?

  余晖:大湾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鲜明优势在于:区域内高校拥有较强的异质性和互补性。例如,港澳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模式能够为内地高校改革和发展输送有益经验,而内地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模式同样能为港澳高校的发展提供启示。随着大湾区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粤港澳三地间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使得湾区高校间从相互借鉴走向相互支撑乃至相互融合。

  谢爱磊: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合作正在深入推进,合作形式非常多样,主要有跨境招生、学分与学历互认、合作办学、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四种。在发展优势上,大湾区高等教育投入有力,资源集中,类型多样、互补性强,国际化程度高。

  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合作基层探索虽然非常多样,但尚缺乏顶层设计。总体而言,粤港澳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仍以不同高等教育机构、教学与科研人员之间分散和志愿的合作为主,是基于自愿的原则所建立的非制度化合作关系。

  

  谈变化

推动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

  

  南都:随着新建院校逐步开始招生,广东乃至湾区高等教育的格局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余晖:粤港澳合作办学机构快速落地开创了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港澳高校来粤办学是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的重要形式,合作办学机构实际上扮演着湾区教育“融合器”的角色,有助于促进三地教育理念与制度的有效整合和互通互容,并将各地探索出的有益经验扩散推广至湾区其他地区。目前,融合探索主要在大湾区的内地展开,待模式逐渐成熟后可向港澳地区扩展,即内地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院校和部分行业特色院校)与港澳高校合作赴港澳地区开设校区。

  谢爱磊:澳高校来广东办学,可有助增加广东省高水平尤其是一流大学的数量;港澳高校来广东办学,也可有助于它们更加充分地利用内地资源、通过服务内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自身办学实力;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国际化优势,吸引更多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来粤港澳大湾区、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广东,推动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谈意义

合作办学为广东教育带来活力

  

  南都:内地与港澳高校合作办学,能否给广东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注入强心剂?

  余晖: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一方面扩大了广东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水平高校)的规模,另一方面契合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特定领域高水平人才的实际需要,有助于补足各地高等教育机构布局的短板,推动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升级。

  谢爱磊:能够给广东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带来活力。长期以来,湾区各地的高等教育系统尤其是港澳与内地的高等教育仅有基于事项的合作,合作相对独立且不够充分。内地与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是落实融合发展重要策略,也必定会为广东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谈建议

强化在“高地”上树“高峰”意识

  

  南都:在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方面,除了合作办学,还有哪些方法和建议?

  余晖:一般认为,“国际教育示范区”指的是“国际性”的教育示范区,也即在国际上起到引领示范效应的教育高地。多年来,广东省打造南方教育高地取得了扎实的成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为教育高地建设注入了新的思维,形成了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新格局。教育示范区建设指向的是区域教育体系的整体提升,因此,除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办学以外,应当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同时,要在国际上起到示范引领效应,就应强化在“高地”上树“高峰”的意识,聚焦到高等教育领域,应当在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需求等关键领域做出突出成效,拿出亮眼的成绩单,以教育“高峰”引领国际教育发展。

  谢爱磊:可以将大湾区的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理解为:对整个湾区内各类教育主体和教育活动在更宏观的框架下进行战略性配置,以增强湾区内各教育主体之间以及湾区内和湾区外各教育主体之间的联系,有效调动内、外部资源,以显著提升地区的人力资本和研发实力,并使其作为一个整体更有效地参与国际教育竞争。

  如果从上述视角出发,合作办学的确只是资源战略性配置的具体方式之一。从大湾区建设的战略环境及其他世界级湾区的成功经验来看,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应以建设全球性人才港、全球性知识和创新港为核心定位,从这几方面综合考虑资源的战略配置:一是湾区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融合,二是湾区高等教育系统与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融合,三是湾区高等教育系统与世界高等教育潮流的全面融合。

  其中,在全面融合方面,要借助于湾区内特大城市与一流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优势,进一步提升湾区高等教育系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和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铸就能够辐射区域、接轨国际,对海内外优质人才资源、智力资源产生巨大磁吸效应的战略高地。

  

策划:李阳 尹来 游曼妮 统筹:孙小鹏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图片:受访者提供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