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珍稀鸟类频现广东 除了生态变好我们还要做什么

专家解读背后原因,带你看懂珍稀鸟类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3月24日        版次:CB02    作者:吴璇 夏嘉雯

彩鹳

中华秋沙鸭

黄嘴白鹭

青头潜鸭

栗喉蜂虎

黑脸琵鹭

白鹤

距翅麦鸡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张强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野生保护鸟类物种数不断增加,各地频频刷新鸟种分布新纪录,部分濒危物种也有了稳定的野外种群。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鸳鸯、青头潜鸭、小青脚鹬、勺嘴鹬等珍稀濒危鸟类种群数量增多。截至2021年底,广东记录分布有野生鸟类577种,其中国家重点138种,省重点107种。广东近年来为何会屡屡发现珍稀濒危鸟类?如今的鸟类生存面临着哪些威胁?接下来应如何保护?哪里观鸟最佳?南都记者梳理了广东近期发现的珍稀鸟类、著名观鸟点,并就鸟类保护专访了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张强。

  近年来“现身”广东的部分珍稀鸟类

  彩鹳

  发现时间:2022年3月

  发现地:茂名

  基本情况: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英文名“PaintedStork”,学名“Mycteria leucocephala”。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近危等级。彩鹳为鹳形目鹳科鸟类,体长约93-102厘米,体重2-3.5千克,寿命最高可达28年以上,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塘等淡水水域岸边浅水处及其附近沼泽和草地上,主要以鱼、蛙、爬行类、甲壳类为食,偶尔也吃少许植物性食物。目前全球种群数量为16000-24000只,主要分布在南亚次大陆至中南半岛。

  中华秋沙鸭

  发现时间:2021年12月

  发现地:南岭

  基本情况: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距今1000多万年的古老物种,数量极其稀少,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它具有脑后长有蓬松的羽冠,两肋的羽毛有黑色的大型鳞状斑的典型特征,主要在我国东北地区繁殖,每年10月开始,会迁飞到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这是南岭首次记录到此鸟种,也刷新了广东省近十年来此鸟种的数量纪录。据专家预测,它们会在广东越冬。

  黄嘴白鹭

  发现时间:2021年4月

  发现地:茂名

  基本情况: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型涉禽。体长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体羽白色,雌雄羽色相似。虹膜淡黄色,腿黑色。幼鸟无细长的饰羽,嘴呈褐色但基部黄色,腿和眼先皮肤呈黄绿色。繁殖季节有细长的饰羽:后头的冠羽长而密,肩羽延伸至尾部但末端平直,下颈饰羽呈长尖形,覆盖胸部;嘴黄色,脚趾黄色,繁殖脸部裸露皮肤蓝色。出现于茂名市博贺湾的一处滩涂。

  青头潜鸭

  发现时间:2021年3月

  发现地:汕头

  基本情况: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着暗青色的头颈部,白色的眼珠,赤褐色的胸,白色的尾下覆羽,目前分布区域分散、狭小且种群数量极其稀少,2012年起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里被定为“极危”。出现于汕头市澄海区滨海湿地。

  栗喉蜂虎

  发现时间:2021年10月

  发现地:恩平

  基本情况: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体型略大(30厘米,包括延长的中央尾羽)、体态优雅。过眼纹黑色,头及背绿色,虹膜红色,嘴、脚黑色,腰、尾蓝色,颏黄色,喉栗色,腹部浅绿。飞行时下翼羽橙黄色,结群聚集于开阔地捕食,栖于裸露树枝或电线,懒散地迂回滑翔寻食昆虫。这是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记录到这一物种。在2021年2月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栗喉蜂虎已从原来的“三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提升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黑脸琵鹭

  发现时间:2021年3月、2020年12月

  发现地:深圳、广州、珠海、惠州

  基本情况: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濒危物种,因长嘴像中国琵琶而得名,是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的水禽,被称为“湿地熊猫”。2020年9月,7只黑脸琵鹭现身深圳湾;2020年12月5日,南沙湿地曾发现52只黑脸琵鹭;同年12月14日,珠海市记录到黑脸琵鹭多达106只;2021年,惠州首次记录到2只黑脸琵鹭。

  白鹤

  发现时间:2021年2月

  发现地:珠海

  基本情况: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5-140厘米。成鸟站立时通体白色,飞行时黑色的初级飞羽明显。喙暗红色,脸上裸皮红色,虹膜浅黄色,腿粉红。幼鸟金棕色。

  距翅麦鸡

  发现时间:2021年7月

  发现地:珠海

  基本情况:世界近危鸟类,英文名“Vanellus duvaucelii”,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涉禽,属于鸻形目鸻科麦鸡属鸟类。体长约30厘米;头顶、枕及喉黑色,具细长凤头;背及两翼灰褐色,腹部、腰及尾下白色,初级飞羽、尾及腹中心块斑黑色,翼角具黑色的距。目前中国共有6种麦鸡,珠海可见到的有3种,除了距翅麦鸡,还有凤头麦鸡和灰头麦鸡。

  专家说

  应全面看待珍稀鸟类“现身”现象

  南都:近年来广东屡屡发现珍稀濒危鸟类,什么原因?

  张强:鸟类的移动性比较强,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新的分布区的发现,这种新的分布区发现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可能确实说是我们环境有改善。环境有改善,以前一些数量比较少的鸟种种群数量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鸟类分布新记录。

  还有一种就是偶然的因素,个别物种作为迷鸟或者迁徙过境鸟短暂停留一段时间后就又飞走了。对于偶然的因素,没有必要去过度解读。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别的地方环境变得差了,鸟来才迁徙来到我们广东了。比如说像白鹤,江西鄱阳湖是其原来最为集中的越冬地,但由于可能存在的人为干扰或者全球变化,导致越冬地的白鹤种群向周边区域扩散,有一些种群就迁飞到了广东江门、韶关等地。所以,我们要全面地看待“在广东发现珍稀鸟类”这样一个命题。

  南都:如何理解您所说的“全面看待”?

  张强:一方面,这一现象的出现确实跟全国范围特别是我们广东多年来的生态修复、生态恢复等保护措施的加强有关,绿地、湿地面积增加了,并且人为干扰减少了。保护措施的加强,可能会体现在一些物种的分布区域的扩大上面,分布区扩大了,随之就记录到鸟类一些新的活动地点。

  第二方面我觉得是跟公众有关系,是公众的整个自然教育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就会有更多人主动去观测鸟类,观察的频率提高了,也就相当于发现物种新分布的概率也就提高了。

  但也要注意,不要一有鸟类新分布发现就简单地跟环境改善联系起来,如果说出现新物种是生态变好的一种表现,同样的,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大背景下也有可能隐藏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也会有部分物种种群数量降低或者已经消失。比如,有文献表明自1860年以来,大鵟 、短尾信天翁、白额雁、红尾伯劳、秃鼻乌鸦、金眼鹛雀、赤翡翠、白鹡鸰baicalensis亚种和alboides亚种、褐灰雀、歌百灵、和灰头鹀 sordida亚种等物种就再也没有在广东被记录到。我们所熟知的黄胸鹀,过去40年来其种群数量就急剧下降。

  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全省动植物监测体系

  南都:就广东来说,目前鸟类的生存面临着哪些问题?

  张强:这首先要了解广东省的地理地貌特征和鸟类的资源情况。在广东“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格局中,简单来讲是划分为三个生态系统,第一个生态系统是南岭山地的森林生态系统,第二个是东部沿海的湿地生态系统,第三个则是大湾区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生态系统。所有的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都依托于自然生态系统,这是大背景。

  从鸟类来讲,广东的鸟类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北部的南岭山脉,它就是我们国家的14个关键的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第二个是东部的沿海湿地,是我全球“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候鸟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

  大环境(生态系统)是三个,鸟类的主要栖息地有两个,那么鸟类受到威胁是很简单的,最重要的我的理解是栖息地的片段化、破碎化。我们广东是一个多山地的省份,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低山丘陵地貌在历史上森林生态系统是很发达、很完整的。但是过去的一两百年,特别是50年代后期开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鸟类栖息地的破碎化,很多的人类居住的地方,把原始比较好的地带性植被给破坏了。这就导致很多的动物包括鸟类的生活环境变成了一种斑块化的分布,就像一个个岛屿一样隔离的斑块。

  二是天然湿地的丧失。广东的沿海湿地非常好,但随着城市的开发,湿地有所减少,导致红树林还有自然滩涂减少,湿地面积的缩小,迁徙水鸟的数量就下降。这不仅仅是广东的问题,这是全球性的问题。

    三是城市化进程中人为干扰加剧一定会伴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同时,历史上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如食用野生动物或野生动物贸易捕猎等。就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广东这一二十年进步还是非常大的。

  南都: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您对广东下一步的鸟类保护有哪些建议?

  张强:广东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毗邻港澳,对于国外的一些经验吸收得比较好。对于鸟类的保护,我的理解是,事实上这不仅仅是鸟类的问题,从整个生态系统上去讲,我们要了解鸟类,就得拓展到与之相关的,鸟类的生存与它所处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它可能还跟当地的这种栖息地所衍生出来的食物有关系,如昆虫、果实等。

  所以,首先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这个物种它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功能,而不能简单地还停留在简单的印象例如蜜蜂是传粉的、鸟类是传播种子的这样的概念里。一定要强调清楚,比如鸟类跟人有什么关系,跟生物安全有什么关系,鸟类对于有什么维持作用等。所以态系统功能,不管是从研究上还是管理上,还是从公众的认识上都要提升。

  虽然我们,但是在我们广东省当前真正从事鸟类保护、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是非常少的。我们这么大的一个省,真正搞这种专业知识的人是非常少的。所以,如果要出台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支持还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因为相关人才的匮乏,导致我们目前对于鸟类在野外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还欠了解。你知道可能有这个鸟,但这个鸟在哪里,分布在哪里,它这几年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又或者,对它们有没有影响、有多大影响?这些数据是缺乏的。所以,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全省动植物监测体系很有必要。

  我认为,我们要做的一个是有广东特色的东西,一个是要做长期耐得住寂寞的事情。鸟类观测和保护看起来好像很流行,但事实上你要把它作为一种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的一个事情的时候,它其实是一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长期下去。这就一定要加强这种统筹规划的能力,让这种工作能够长期执行、可持续化。

  提醒

  购买画眉鹩哥相思鸟等 可能会犯法

  提到老广的休闲文化,肯定离不开花鸟鱼虫。像鹩哥、画眉等,都是老广雀笼中常见的观赏鸟。不过需要提醒的,在去年2月生效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很多观赏鸟升级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包括画眉、鹩哥、红嘴相思鸟、银耳相思鸟、云雀、歌百灵、蒙古百灵、棕噪鹛、黑喉噪鹛、大噪鹛、眼纹噪鹛、红胁绣眼鸟、红喉歌鸲(红靛颏)、蓝喉歌鸲(蓝靛颏)等物种。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未取得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发的相关行政许可,从事购买、出售、利用、运输、猎捕、人工繁育上述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活动,将涉嫌违法行为。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