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栋旧厂房的“文艺复兴”

以更新赋能城市升级,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1月26日        版次:EA09    作者:王艳玲

  广东33小镇。 资料图片

  如何盘活老旧厂房资源,助力城市品质提升,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成为新一代城市建设者面临的命题。

  走进广东33小镇,一排排风格多元、三色交错的特色建筑,百余年前的青砖覆盖上斑驳的白粉墙,曾经不相连通的厂房用连廊融成开放式的文创产业园……昔日的工业遗迹变成了一个个工业符号,以另一种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它不仅成为大湾区城市空间提升的示范性项目,更成为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产生了强大的“吸附”效应。

  

打造更有温度的文化创意园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处于消费升级的转型阶段,人们渴望城市能够提供物质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的多层次美好生活空间。广东33小镇,正是湾区城市功能升级、空间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90年代,33小镇曾是诺基亚、索尼等很多国际品牌重要配件的代工厂所在地,只是在其后的几次经济浪潮中渐渐没落。基于“三旧”改造基础之上的都市美学新诠释,碧桂园携手永正文化,将东莞这个曾经“世界工厂”的工业元素提取融入,使33小镇成为了具有工业时代特色的历史“档案簿”。

  广东33小镇总耗资约6亿元,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按照规划,小镇传承东莞旧部落文明,集合手艺人创作坊、艺术策展互动空间、音乐人交流创作平台、科技孵化器、文创产业办公、美学新零售及消费升级空间,打造“东莞更有温度的文化创意园区”和“广东极具影响力的文创互动平台”,并致力为城市转型升级赋能,努力将小镇发展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打造“美好生活综合体”

  自2019年10月开园以来,小镇人流量已超过180万人次,共举行了超870场活动,吸引128万人次参与,就算到晚上也依然热闹,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

  小镇集结了东莞各镇街的文化特色、历史特征以及经济支柱产业,并通过工业雕塑、文化展示墙等设施集中展示。同时,借助手工作坊体验、艺术展览等形式,梳理出东莞这座城市的人文脉络,让大家通过一个街区了解一座城市,为“80后”到“00后”的年轻群体提供一个时尚潮流聚集地。

  目前有初见行旅酒店、碧创空间和BIG+碧家国际社区、华南美术馆等亮点项目。其中,初见行旅酒店是由中国台湾知名设计师朱志康设计,将汇聚当下文化创意的潮流,为东莞带来全新的以阅读为基底延伸的生活美学。

  碧创空间是碧桂园集团首个孵化器项目,定位于智能硬件、消费升级、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级孵化平台,打造强体验、高成长、全服务的赋能型科技孵化器,为东莞青创群体提供一个软硬件兼备的造梦空间。碧桂园集团旗下长租公寓品牌BIG+碧家国际社区赋能于为实现自身梦想而努力的都市青年一族,为都市青年成长提供家的港湾。华南美术馆吸引国内和本土优秀的艺术家和手作人进驻设立工作室,打造华南地区青年艺术家的孵化基地。

  

赋能城市升级开创人文格局

  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文化产业成为“重头戏”。广东33小镇发展路径是“生活+产业+孵化”的全产业链模式。依托科技孵化器和创业基金定位智能硬件、消费升级、文化创意产业,为创业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全周期的项目孵化链条,实现市场、供应链、金融、、商学、立体化的特色孵化。

  通过设立华南美术馆,大力推动艺术空间的落地和开发,积极拓展艺术衍生品,让艺术作品有更多的展现形式,加强莞人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打造创意潮流基地。同时,为培养艺术人才,园区还开辟了1000平方米的空间,供策展、路演、培训等活动使用。

  吸引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扎堆,目前已引入网易、腾讯、澎湃等知名企业及近两百家文创机构。同时,以文化艺术为切入点,定期策划举办“国潮艺术生活节”“东莞精酿啤酒节”“宠物节”等节庆活动,还有大型展览等,每月举办不同主题活动和时尚派对,每周组织创意市集,打造东莞极具艺术范的创意活动。

  近些年来,碧桂园集团莞深区域见证并参与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并跟随着大湾区的发展脚步,为莞深两地的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自身的力量。未来,33小镇将采用以城市功能要素需求推动的文化产业园4.0模式,在规划设计、业态创新、运营模式等方面均有创新突破,积极推进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

文/王艳玲

制版:李美钰 邓诗君 凌淑琴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