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类广州模式有几犀利?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选址广州,25个省及自治区的观摩团实地走访多个现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09日        版次:EA03    作者:代国辉

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 通讯员供图

12月9日至11日,202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代表齐聚广州。

这一次,广州的垃圾分类模式成为全国其他城市学习的榜样。大会的前一周,来自国内25个省及自治区的垃圾分类观摩团实地走访观摩了广州多个区的垃圾分类现场。

广州从2000年成为国内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后,开始推进垃圾分类,20年磨一剑,摸索出了一条适应超大城市发展和具有广州特色的垃圾分类模式。广州的垃圾分类模式到底是何种模式?广州值得被学习的经验又是哪些?

  1

  垃圾分类,广州有需求

  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超大型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垃圾处理问题不能忽视。据市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市城市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日产生活垃圾超过3万吨,且每年仍以6%-8%的幅度在增长,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巨大。因此,垃圾分类处理是对广州这座超大城市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严峻考验,也是确保广大市民享有干净整洁城市生活环境的迫切要求,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

与日俱增的垃圾产生量向终端处理能力不断发起挑战。若要问广州垃圾分类模式的最大亮点是什么,了解广州垃圾分类的人十有八九首要回答“处理能力”。

目前,广州已建成16座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包括7个资源热力电厂、5个填埋场、4个生化处理厂;在建14座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包括5个资源热力电厂、4个填埋场、4个生化处理厂、1个污水处理厂。

经统计,“十三五”期间,广州全市共接收处理生活垃圾3500余万吨,实现垃圾焚烧、沼气发电超50亿度,确保了全市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安全运行和环保达标排放。

2018年起广州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经达到100%,“垃圾围城”问题得到破解。但是根据广州城市高速发展形势和垃圾增长趋势,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仍是实现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实践,也是减轻垃圾终端处理压力的关键所在。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

  2

  垃圾分类,广州有基础

  群众有共识,处理有方法,示范有成效

早在2012年,广州就确立了“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的垃圾分类原则。现在,广州已经形成了“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垃圾分类投放原则,“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专运”垃圾分类收运原则,“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垃圾分类处理原则等三方面共识。

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地宣传发动和积极引导,市民群众对垃圾分类普遍认同、支持,对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水平的具体体现和低碳生活“新时尚”形成了共识。

数据显示,广州居民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别达到99.1%、95.5%。3653个物业管理小区、2907个非物业管理居住区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定时定点投放,配置1.6万座垃圾中转站、3501辆分类收运车辆,1492条分类运输线路,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此外,广州着力建设垃圾分类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垃圾分类普及。自2014年起,广州持续推动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示范街(镇)、样板社区创建工作。2019年进一步加大示范带动力度,创建600个生活垃圾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50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和20个餐厨垃圾分类收集专收专运处理农贸市场,逐步形成各行业多头并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

  垃圾分类,广州有行动

  健全引导机制 深融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

广州市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并进行考核,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重要内容和全市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在全市建立起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和市、区、街镇、社区四级长效管理机制,建成运行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社区垃圾分类三阶段、十二步工作法。

2019年,广东省委深改委颁布《关于加强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出台了《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针对机团单位、学校、酒店、宾馆、农村等领域量身定制了12项工作指引。深入推进教育、医疗、酒店、快递、物业等行业12项垃圾分类源头减量专项行动,在各级党政机关推行低碳办公,加大限塑和过度包装检查。

在教育劝导、责令限改基础上,适度增强垃圾分类执法刚性,提升全社会垃圾分类意识和行动自觉。目前,广州全市11个区均有生活垃圾分类执法立案。据统计,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广州市累计检查单位10万余次,发出整改通知书11648份,立案4520宗份。

  4

  垃圾分类,广州有温度

  23万党员回社区报到 分类氛围“粤来粤好”

广州坚持全社会动员,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全民行动日”“小手拉大手”、环保志愿服务、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等实践活动,对50万来穗人员开展上门宣讲。将垃圾分类纳入中小学教学及高校选修课程,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建设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在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广场园区、地铁公交码头、工地围墙、报刊亭等公共区域开展立体公益宣传。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指南、手册、海报、抖音、游戏、动漫、H5、MV等融媒体文化产品。

2020年以来,广州市着力推动全市1.8万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截至11月底,升级改造率已超过90%。这批改造后的生活垃圾投放点样式新颖,外形美观,配套齐全,成为了宣传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城市独特风景线。

广州在全市积极开展“令行禁止、有呼必应”行动,发动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带头先行,组织市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带班子、带队伍回社区参与垃圾分类服务,党员回社区报到参与垃圾分类服务23万人次。

  5

  垃圾分类,广州有特色

  社会文明的“必修课” 低碳生活的“认真答卷”

垃圾分类已日渐成为社会文明的“必修课”之一。在广州,各行业各单位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开展垃圾分类,探索可持续开展的垃圾分类模式,交出一系列的“认真答卷”。

当前,广州已打造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模式。机团单位全面推行垃圾强制分类,3400余所学校举行“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活动,全市200多万学生带动50万户家庭参与垃圾分类。

广州在全市物业小区引导物业管理公司承担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推动形成“物业公司负责+企业参与”的智能分类模式;在没有物业管理的社区推行社区组织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

广州探索高效、科学、管用的城中村分类经验,如天河区车陂街构建城中村新型投放模式、白云均禾街探索“3阶段12步工作法”等。

在农村地区,广州探索垃圾分类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步推进垃圾分类,实行厨余垃圾不出村模式,涌现出白云区大源村、花都区竹洞村、锦山村和从化区西塘村、莲麻村、南平村等一批示范点。

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更日渐成为“风向标”。广州垃圾分类工作起步早,经过多年的摸索,分类体系愈加科学,分类模式愈加规范,随着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将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出实招见实效,部分行业、地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效果初显。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通讯员 成广聚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