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5小时,105个困境孩子的 心愿在线被点亮

广州市慈善会与南方都市报联合发起“点亮10000 微心愿”项目,南都微心愿认领平台首期愿望上线被认领完毕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6月15日        版次:EA03    作者:杨婷

6月13日,“点亮10000微心愿”之关爱广州困境儿童圆梦行动启动,心愿认领平台同时上线。

微心愿代言人郑子梅(右)探访困境儿童。

广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广州市慈善会常务副会长韦锦坚在致辞。

困境儿童收到礼物。

卓卓在妈妈的帮助下做烘焙。

20元、30元、50元、100元……5小时,280人次,34046.4元。一双球鞋、一辆单车、一张书桌,105个来自广州各区困境孩子的微心愿被点亮。6月13日,“点亮10000微心愿”之关爱广州困境儿童圆梦行动一启动,就引发善城广州爱心涌动。

6月13日上午,由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委网信办、广州市慈善会、南方都市报联合发起的“点亮10000微心愿”之关爱广州困境儿童圆梦行动在广州民政大厦举行启动仪式,22家互联网企业到场助力认领近600个微心愿,南都微心愿认领平台线上首期发布105个微心愿,不到5小时即被认领完毕。

年内完成一万个微心愿帮扶计划

今年,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广州市慈善会与南方都市报联合发起“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旨在聚焦全市低保低收入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留守老年人、孤寡老人、贫困重度残疾人六类困难群体,一年实现“点亮10000微心愿”的帮扶计划。6月13日上午,由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委网信办、广州市慈善会、南方都市报联合发起的“关爱广州困境儿童圆梦行动”则是“点亮10000微心愿”计划的首个专场,将关爱帮助2020个困境儿童家庭。

广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广州市慈善会常务副会长韦锦坚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市慈善会要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优化服务,广泛倡导社会各界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进一步撬动慈善资源,积极回馈社会。

在广州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当日,趣丸网络、多益网络、酷狗音乐、百果园网络等来自广州市的22家重点互联网企业在活动现场率先认领近600个微心愿。韦锦坚认为,“这正体现了广州市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此外,他也强调,市慈善会要发挥好“广益联募”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作用,强化项目管理和信息公开,持续扩大“微心愿·善暖万家”慈善品牌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我们通过微心愿解决困难群众的小心愿、小问题。”广州市慈善会副秘书长谢际国介绍,“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的模式是联动11个区201个社工站共同发起,通过社工站和区慈善会收集困难群体的需求,通过爱心平台链接资源进行落实,“微心愿不仅是爱心捐赠平台,也是我们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

105个微心愿5小时内全被认领

据介绍,南方都市报就此组建了“微心愿”项目团队,搭建微心愿认领平台,致力于聚合社会各界力量,利用新媒体、多介质讲好微心愿故事,从而号召更多的企业、个人参与,推动慈善资源进一步下沉基层,营造出“人人慈善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启动仪式上,南方都市报微心愿认领平台同步上线,首批发布105个来自各区困境儿童的微心愿,不到5小时即被认领完毕。

“我家里还有很多纸尿裤和小朋友玩具,可以送去给这位妈妈吗?”来自天河区的刘小姐,看到微心愿认领平台上,一位二胎单亲妈妈的故事,十分动容。那位单亲妈妈的心愿是希望能为小女儿添置4箱拉拉裤。刘小姐在认领该微心愿之后,向南都记者表示还希望能为这位单亲妈妈及她的孩子多做点什么。

“我会拿着这个学习机好好学习。”今年10岁的小莉(化名)在6月13日的活动现场收到了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学习机,小莉从小由外婆照顾,现在学习难度大了,外婆辅导不来,就希望能有一台学习机辅导功课。

截至6月13日下午4时,南都微心愿认领平台首期线上发布的105个微心愿全部被认领完毕,共有280人次参与认领,筹款共34046.4元。这项款项将由广州市慈善会用于购买心愿物品,并通过各区各街道的社工站送到许愿人的手中。

代言人亲手送物资

想当志愿者一对一帮扶

为了让困境儿童的心愿被更多的人看到,9位不同界别的知名人士受邀担任微心愿项目代言人及“困境儿童关爱大使”。其中,有两位代言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病区护士长、援鄂医疗队队员郑子梅和全国青联常委、托举哥周冲来到北京街社工站,将爱心物资送给辖区的两名困境孩子小玲(化名)和小军(化名)。

“喜欢吗?”周冲弯腰将爱心物资送给8岁的小玲,小玲响亮地答“喜欢”,口罩外的眼睛笑弯成月牙,她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哇!”里面装着液晶写字板、巧克力、弹力魔尺等,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她马上摆弄起弹力魔尺,变换出各种造型。

小玲的妈妈反复道谢,“多谢你们给的资源”,坐在轮椅上的她是一名单亲妈妈,5年前离异后,靠做文员的微薄薪水独自抚养小玲,社工站和社会好心人士经常给予她们母女俩关心帮忙,现在小玲个性开朗懂事,让她很欣慰。

16岁的自闭症少年小军难以和人交流,突然见到陌生人更加紧张,拳头攥得紧紧的。郑子梅主动安抚他的情绪,伸手和他双手击掌,在他做对后,称赞他“棒棒的”!并用自己的护理经验鼓励小军的爸爸,“用系统训练和陪伴”可以帮助改善小军的病情。作为微心愿代言人的郑子梅,探访完困境孩子后,由衷地表示希望未来以志愿者身份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刚刚看到志愿者每周过来,我萌生了一个的想法,想关注一个困难孩子或者家庭,每个星期去看望他、帮助他,让他知道社会上有人在关心着他们这个群体。”

微心愿成就大希望,希望孩子们将这次的微心愿转化成明天的“大理想”,“大抱负”,好好学习,自立自强,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也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持续开展下去,在社会上形成仁善助困的良好风气。人人善暖,善暖万家。    ——张忠德

大家的爱心 让这些愿望成真了

南都记者在微心愿认领平台上线前实地走访了多个个案,如今他们的心愿已全部被认领,近期将通过所在街道的社工站送到他们手上。

智力残疾女孩,想要一个音乐玩具

◎档案:君君(11岁),智力残疾二级,无法与人交流。爸爸外出打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愿望:想要一个可以播放音乐的玩具。

君君是爷爷奶奶的“小跟屁虫”,奶奶去哪她就跟到哪。奶奶正准备要去给屋子前自种的小菜地浇浇水,却被君君缠得没法干活。在一旁的爷爷“出招”,拉着君君到家里的冰箱前,“吃不吃雪糕啊?”君君只是笑。爷爷拿出香芋味甜筒,撕开包装递给了君君。君君一口咬下去,冰凉得打了个哆嗦,立刻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3岁的时候,君君被诊断出智力残疾二级。从那之后,妈妈便离开了这个家,由爸爸和爷爷奶奶合力照顾君君。两年多前,爸爸决定随老乡出外打工。君君除了会自己吃饭,其他的自理能力几乎为零,爷爷奶奶中必须有一人寸步不离地看管着她。

没有什么玩具的君君平常在田边的小道上捡些塑料瓶或者小纸片,就能玩上好一阵子。“她喜欢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像一些塑料纸,‘沙沙’的声音她特别喜欢。”奶奶说,君君会拿着爷爷奶奶的手机听音乐。音乐一出来她就忍不住跳啊跳。

爷爷奶奶希望能有好心人送君君一个音乐玩具,让她能偶尔自己在屋内听歌玩耍。

父亲去世两年,学厨艺的职中女生希望有台烤箱

◎档案:阿欣(17岁),就读于职业学校二年级,学习西厨技艺。患有先天残疾的爸爸于两年前病逝,她目前独居于公租房。

◎愿望:想要一台烤箱。

一板鸡蛋13块钱,阿欣拿出手机扫了扫档主的二维码付款。阿欣喜欢逛市场,每天下厨用的食材都是当天在市场买来的新鲜肉菜。当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卖的时候,独居的阿欣坚持自己做饭,一是爱好,二是省钱。

父母离异后,阿欣从小就和爸爸生活在一起。爸爸虽然走路不方便,但在阿欣眼中是个很厉害的厨师。在家,爸爸也经常会教阿欣下厨。后来,爸爸生病了,阿欣就开始在家里掌勺。

两年前,阿欣考入了职中西厨专业不久,爸爸就因病去世了。从此,一房一厅的家里,只剩下一只小黑猫在陪伴着阿欣。女承父业,阿欣想要做厨师的梦想却依然没变。

16岁生日刚过完,阿欣就开始在课余时间做兼职——在一家西餐连锁店做前台。每个月兼职赚来的钱,加上低保补贴,阿欣精打细算地过着日子。

疫情暴发后,阿欣所在的职中到目前仍未恢复正常上课,她只能在家上网课。但学习厨艺,最重要的是实操。以往在学校里,食材和厨具都由学校提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制作不同的西餐餐点。但如今困在家中,材料工具都需要学生自备。食材还能在市场购买,但西厨所用到的一些工具,却不是阿欣能承担得起的。

特别是西餐常用到的烤箱,阿欣只能尝试用一只平底锅来代替。

明年阿欣就要毕业了。“最希望可以在西餐厅里找到一份正职,边做边学。”阿欣说希望能先赚钱,积累一些资本,日后继续深造,成为一名优秀的西厨。

患有自闭症的烘焙“小达人”,希望有台面包机

◎档案:卓卓(14岁),3岁时被确诊为典型自闭症,目前在特殊学校上六年级。进入青春期后,情绪起伏较大,不能独自在家。

◎愿望:想要一台面包机。

巷子里的烘焙工作坊传出阵阵黄油香气,卓卓在妈妈的注视下,专注地打发着碗内的黄油。这一天,他准备要制作蔓越莓曲奇。

卓卓的手很巧,工作坊里的人都这么说。这个平时容易闹情绪的男孩子,只要在面粉、黄油和蛋液的包围下,就会化身成有耐性而专注的烘焙“小达人”。

这是卓卓妈妈偶尔发现的。妈妈在家的时候很喜欢做些包点小吃。每当这个时候,平常对身边事毫不关心的卓卓,就会来到妈妈身边,认真地看她制作包点,偶尔还想加入其中。

慢慢地,妈妈从最简单的揉搓面团开始,一步步教卓卓制作面包的步骤。

卓卓3岁半时被中山三院确诊为典型的自闭症。从那以后,妈妈辞去了工作专心照顾卓卓,仅靠卓卓爸爸每月在汽车保险公司打工赚的3000元养家。

目前卓卓在特殊学校就读六年级,还有3年即将毕业。然而,卓卓的情况却依然让妈妈很是担忧,“他在家的时候,有时候会不懂得危险,玩刀玩水”,妈妈说因为卓卓喜欢做吃的,有次趁家长不注意拿刀切菜,切到了手指。

步入青春期后,卓卓情绪波动大,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暴跳大哭。但只有在做包点时,卓卓的情绪就会变得很稳定,也很专注。

2018年10月,卓卓妈妈与其他几位特殊儿童妈妈合资组建了一家烘焙工作室。工作室的成立,让星星的孩子们有了个培训基地——星孩们可以在这里尝试做一些简单的烘焙、手工,也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家长们对他们进行职前教育,为的是让这群孩子们最终能融入社会。

疫情期间,学校还未复课,卓卓每天都到工作坊帮忙。通过妈妈的指导,现在卓卓基本可以独立完成蔓越莓曲奇的制作。妈妈希望,能在家里添置一台面包机,让卓卓在家也能做他最喜欢的包点,从而逐渐培养独自在家时的自理能力。

统筹:南都记者 李陵玻 李欣 叶孜文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杨婷 实习生 马新杰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 黎湛均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