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一季度投资额近14000亿 广州招商引资成绩单背后

“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广泛开展线上招商确保工作不停步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4月15日        版次:EA03    作者:王美苏

“2020年一季度,全球企业以近1.4万亿的投资额为广州发展投下了信任票!”在广州市第77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尚伟亮出了广州招商引资一季度的“成绩单”。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数字很庞大,但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有基础的。”吴尚伟表示,2019年广州市仅签约的亿元项目就有606个,投资总额达1.243万亿,亿元以上落地项目417个,协议投资总额4917.6亿元。

“从2017年到现在,广州一直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紧盯世界经济和全国各地的发展形势,及时修订政策。”继而,吴尚伟列出了广州的四大吸引力,即城市环境、产业集聚、配套设施以及城市服务,现场做了一场“招商引资推介会”。

  精准招商

  加速产业集聚 为目标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全球经济受到疫情消极影响,广州如何克服困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吴尚伟表示,广州首要的工作是加速推进项目向现已落户广州的项目集聚,形成千亿级的产业组团。“这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但是政府要加速推进这一过程。”

吴尚伟表示,广州明确要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五大产业,还编制了一个目标企业清单,具体到五大产业中的某一个企业,目标非常精准。“除了这一清单外,还有一张产业招商地图、一个重点产业促进政策简明手册。”吴尚伟说。

吴尚伟透露,有了精准的目标后,还要做好精准宣传,广州全市各区还将统一标识统一风格,打造广州招商的专业平台。“今年我们还有一个计划,要在全球进行20多场对外招商宣传。”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便是精准服务。吴尚伟说,广州推出一个企业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套工作方案、一组支持政策、一个调度平台的“五个一”机制,通过一套政策组合精准针对企业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此外,在疫情期间,广州市还支持各区通过广泛开展线上招商,创建网上视频洽谈间,与投资者视频洽谈,创新开展项目选址、项目谈判、协议磋商等。积极利用电邮、微信、电话等途径进行“线上招商”,与重点招商项目进行视频会谈,对全市重大招商平台实施在线推介,筛选一批有吸引力、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上网发布,通过“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等措施加强项目对接,确保招商工作不停步。

据透露,2020年一季度,广州全市新洽谈产业招商项目517个,其中有6个项目意向投资总额超百亿。此外,举办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活动13场,签约、动工、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800个,涉及投资总额约1.39万亿元,预计达到设定产能后的年产值/营收1.09万亿元。

吴尚伟介绍,已落地项目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商务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其中不乏一些投资超百亿元的落户项目,如恒大集团在广州南站建设的现代化文商体综合项目、维信诺第6代全柔AMOLED模组项目等。

  发展机遇

  关注产业发展“新机遇” 聚焦发展IAB、NEM产业 

作为广州产业发展路上的“三驾马车”,黄埔、南沙和增城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如何?

黄埔区副区长贺璐璐表示,黄埔区一季度关注产业发展“新机遇”,洽谈了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在生物产业方面,率先推进生物安全产业体系建设,打造首个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目前已落实了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纳米生物安全中心等项目。而在人工智能方面,则在平台经济、智慧经济、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发力招商,引进一批“独角兽”。目前已落实了阿里大健康、华润网络、京东新型物流等项目。

贺璐璐介绍,今年一季度,黄埔区累计新设外资项目49家,同比增长60%。累计新注册内资企业1.4万家,同比增长68.30%。引进了立景创新等百亿投资项目,松下5G材料项目、新华三智能终端总部等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项目。

增城区则紧紧围绕广州市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及增城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科技金融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开展多种形式招商活动。

增城区常务副区长陈小华表示,增城区今年一季度新洽谈产业项目超100个,同比增长256%;推动28个项目签约,同比增长115%;21个项目注册(落地),同比增长100%,多项招商指标逆势增长。

南沙区则于近日发布了2020年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计划力推203个重点项目,涉及总投资额超7312亿元,其中2020年年度投资850.2亿元。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按照项目类型构成,南沙区2020年年度投资额最大的是现代产业,共投资275.3亿元,占比32.4%。而在所有项目总投资中,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格外亮眼,总投资2080亿元,占比28.4%,2020年计划投资148亿元。

南沙区副区长阮晓红表示,南沙区一季度集中开工和签约重点项目59个,总投资及达产产值/营收均超1600亿元。今年,南沙将继续针对航运物流、高端制造、金融商务、科技创新以及旅游健康这五大产业领域进行招商,并聚焦发展IAB、NEM领域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龙头项目精准招商。

  错位发展

  黄埔、南沙、增城三区各有特色产业 

而在黄埔、南沙、增城三区中,由于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不同,特色产业也各有侧重。

不同于黄埔、增城两区,南沙港助力广州港成为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五大港,具有发展港口物流的天然优势。依靠港口物流优势,南沙高端商贸业及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

“跨境电商是我们着力发展的重点,我们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跨境电商的促进政策,以及外贸稳增长的扶持政策。”阮晓红介绍,除了“提前申报、分流验放”等制度创新以外,南沙还搭建了一些大的商贸平台,利用南沙自贸区的跨境金融优势,联动口岸的政策支持,成功聚集了一些进出口企业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进出口企业。

阮晓红表示,今年的1-2月份,南沙的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了330.7亿元,同比增长了26.3%,在大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增幅,占广州市外贸总值的21.4%。其中,出口增长较为强劲,达到了56.6%。“接下来,高端商务以及进出口领域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及服务配套,依旧是我们的着力点。”阮晓红说。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则有着扎实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目前全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超过1000家,2019年营业规模达896亿元,约占广州市六成。引进了钟南山、裴钢、贺福初、谢晓亮、施一公等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军人物,以及超过70名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人才,为生物安全研发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基础。

据悉,疫情期间黄埔区共有3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占全省75%;4家企业成为指定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了全省72%的检测任务。

由于辖区面积大、土地开发强度低,近年来增城区吸引了一批优质大项目。陈小华透露,辖区面积1616平方公里,开发强度仅15.86%,而广州市平均开发强度为25%。由于辖区内有广阔的未开发土地,且地铁、高铁、城轨、三横三纵高快速路贯穿全区,先进制造业成为了增城的立区之本。

陈小华表示,增城区下一步将继续重点发展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信创产业等,并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高端商贸业等。

此外,还将聚焦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的区域总部和职能总部,打造广州东部CBD。“目标是在原有的国家级开发区的基础上,经过若干年努力,再造一个国家级高新区。”

  安商暖商

  出台暖企政策 成立专班“点对点”服务企业

为了全力支持企业在广州安心发展,疫情发生后,广州先后出台“暖企15条”“稳增长48条”“信用助企9条”,广州各区也纷纷出台暖企政策安商稳商。

黄埔区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推出“暖企8条”、“稳企6条”等惠企政策,从租金、税收、资金、防疫物资全方面惠及企业。同时,推出促进制造业、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企业的四个“黄金10条”2.0版,包括对新投资企业经营贡献奖不设上限,且连续3年分别按照对本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的100%、60%、60%予以奖励,进一步促进高端企业落户。

同时,黄埔区还及时出台全国首个区级“新基建”产业政策——“新基建10条”。其中,对新引进的全球顶尖数字技术企业,最高按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分阶段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总额最高5亿元。

增城区也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出台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比如引进顶尖创新创业人才项目最高奖励1亿元,引进优质高端服务业项目最高奖励1亿元。

南沙区则进一步修订优化“1+1+10+N”产业政策体系,及时出台“南沙关爱企业十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据悉,“南沙企业融资快线”两个月推动了区内银行为1664家企业累计续贷(含借新还旧)163.52亿元,其中85%为中小微企业。

此外,广州还成立定点项目服务专班,“点对点”为项目单位送服务、解难题。

黄埔区推出“百名局长服务千家企业”,点对点精准包干,引导各类资源力量下沉到对口服务企业,全力支持和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南沙区协调税务局送服务上门,为企业详细介绍优惠政策及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开通软件产品每月增值税“即征即退”便捷措施、提供免费邮寄发票等服务,并建立党员干部和企业“一对一”“全天候”在线联络机制,优化企业服务。

增城则建立了两个专职招商部门、5个行业主管部门和13个镇街的“2+5+13”招商工作体系。对接社会招商机构,在项目引荐、大型招商推介活动等方面展开合作。陈小华介绍,目前已有46家招商中介在增城区备案。

与此同时,增城区还对重点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和专人服务,为项目落户、落地、投产建设全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冯芸清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