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凡生活的人性闪光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8月13日        版次:GA15    作者:谷立立

  《寂静连绵的山脉》,彭剑斌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5月版,59.00元。

  □谷立立

  彭剑斌的短篇集《寂静连绵的山脉》的最后一部分,被命名为《希望你健康并且不害怕》。这是一系列邮件,分别写于2010年12月到2011年9月。在持续9个月的时间里,网名为“鳜膛弃”的他与一位名叫“小宝”的女士通过网络聊天,谈论昨夜的梦境,抒发寂寞的心绪,讨论写过的文章,推荐读过的书籍,言谈之间有着太多的温柔与怜惜。在这些邮件的最后,有一封从未发出的草稿,写满了彭剑斌的隐秘心事:“共同生活的艰难,为陌生、同情、快感、胆怯、虚荣所迫,只有在底下深处也许流着一条浅浅的小溪,它能够对爱情这一称号当之无愧,但它是无法寻到的,仅在某个瞬间向上面闪一下光”。

  这则名为“闪光的瞬间”的邮件摘抄自《卡夫卡日记》。表面上,卡夫卡说的是爱情,但其实,他表达的是人的存在。或许,这也是彭剑斌所有写作的起点。他自称,他写的是普通的人与事。这些故事并不令人愉悦,它们是卑微的、黯淡的、落寞的、狼狈的、潦倒的,与通常意义上的幸福美满相去甚远。然而,就像卡夫卡所说,所有故事的底下深处往往流动着浅浅的小溪。尽管溪水未必能够掀起惊涛骇浪,但其中隐隐迸发出的细微闪光,却总是令人印象深刻。

  《寂静连绵的山脉》即是如此。或许,彭剑斌更愿意成为人性的追光者。在开始写作之前,他在贵州当业务员。这份职业拉近了他与卡夫卡作品之间的距离。而当他提起笔来,往日的记忆就不请自来地走了过来。《寂静连绵的山脉》里的故事大多源于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也是他创作的早期),并在人到中年的今天经过反复修改,渐渐酝酿成型。不管这些故事是否带着最初的青涩,他创作的意图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更不会被持续累积的经验带偏。

  换句话说,彭剑斌写的就是他自己。或者不妨把《寂静连绵的山脉》当成他的精神自传。小说中活跃着一些相似的人。他们是他的父亲、他的同学、他的朋友,甚至是他自己。显然,彭剑斌从来不畏惧向外界展示他曾经有过的失意。他的人物和他一样,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相似的落寞,并且因为自身的渺小,很难与当下的时代产生过于紧密的联系。常常,他们就像是从高更的油画里直接走出来的人物,总是目光呆滞,神情淡漠,“既不苦恼也不快乐,在等待时既无期盼也不焦急”。

  《水晶》一篇里,叙述者“我”的初中同学立中在屡次落榜之后,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当“我”多年以后再次遇到他,“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最后望了一眼立中,他把背弯成一张弓,黝黑的皮肤底下隆起一身的骨头,那简直是另一个形象:一个苦难的劳动者和一只枯燥的灵魂,他们在这里碰到一起,愤怒地控诉着立中”。此时,爱情似乎是多余的,就像昂贵的奢侈品,只能摆在高处供人观赏。《天堂》中,少女小渠到杭州打工。她希望能够在这座天堂一般的城市里找到真正的爱情。但她等来的却是漫长的煎熬。

  就像窗外不期而至的暴雨。雨水像泥石流一般滚落,不仅擦伤了她娇嫩的脸庞,甚至就连她脆弱的心灵也没有轻易放过。同样让人煎熬的还有故乡。在同名的一篇《寂静连绵的山脉》里,叙述者“我”回忆起早已远去的童年时光。“我”出生的村庄位于两座大山之间贫瘠、狭长的坡地上。这里曾经是“我”的整个世界。但当“我”年岁渐长,“我”和同龄人不约而同地到外面的世界谋求发展。在“我”的想象中,远方就是一片寂静连绵的山脉,那里有蔚蓝色的森林,还有数不尽的机会。

  相形之下,故乡就像一片凋敝的林子,早已留不住鸟儿匆匆的脚步。“我”当然不会知道远方究竟会不会有更好的生活。但就算深陷在低劣生活的泥沼中,又有什么大不了?既然曾经的美好已经变得荒芜,“我”又为何非要守着这些注定会坍塌的老房子,反复回味老年人才会想起的旧风景?就像乡间的小路,如果路已经不在了,那么“我们只好用镰刀在荒草丛中重新割出一条路来”。这意味着,尽管遭受了命运的重击,彭剑斌的人物并没有倒下。相反,他们始终在用自己的方式与现实持续交战。

  还是在《水晶》里,立中向“我”讲述了一桩他小时候的奇事。彼时,他的姑父带着他的父亲在山地上寻找水晶。那颗硕大的水晶似乎就躺在眼前平平无奇的泥土里,“刨开植被,表层的土壤即使一年四季不下雨也可以挤出水滴;往下挖几米,所见每块石头都是长条石,嵌满了指甲大小的亮片,朝向都出奇地一致,像是游弋在几亿年前的深海鱼群,瞬间被凝固成化石”。可以肯定的是,这家人的“水晶梦”从来没有失落。它就像种子一样,在立中的内心扎下根来。因此,哪怕他的工友早已习惯了周围那些“病毒一样的寂静”,他仍然是清醒的。

  他在昏暗的车间里计算椭圆的面积,比较三角的大小,订阅流行的杂志,谈论跑车的车标。似乎只要持续葆有旺盛的学习能力,他就不会被现实彻底击溃。相似的一幕出现在《墨渍》中。老丁在老旧的木质阁楼里,找到了几本厚厚的书:《古希腊悲剧集》《爱伦·坡集》《奥尼尔戏剧选》《蒲宁短篇小说集》。这些书并不具有实用性,更无法提升职业技能,但它就像一道光,冲破了重重雾霭,为困在工棚里的卑微打工人带来了慰藉。此时,“一缕阳光从墙上排气扇的缝隙间照进来,洒在书页上——他像是捧着一沓金箔”。

  这大约就是彭剑斌所说的“闪光的瞬间”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事物表面的肮脏无序打乱了阵脚,进而忘了光的存在。但事实上,光无处不在。就算深陷底层的生活,也有人性的闪光。就像彭剑斌所说,“某种晶莹剔透的矿物晶体在你脑中以慢动作旋转闪烁,仿佛幸福的命运向你呈现了一朵玫瑰,你突然感到幸福溢出了胸口,突然变得和他们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种幸福分享给你最好的朋友”。不知道《寂静连绵的山脉》中那些形形色色的“我”是否感觉到了满满的幸福,但至少彭剑斌是幸福的。于是,在多年以后,当他再次翻开那些泛黄的记事簿,当他把所有的往事都写成小说,与更多的“最好的朋友”分享,人到中年的他才会由衷地感到一点释然。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