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车文荃。
全国人大代表谢青梅。
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的主校区,同处于广州市天河区五山,一堵矮墙相隔,互为邻里。高校的“一墙之隔”,让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全国人大代表车文荃与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全国人大代表谢青梅在话题上产生共鸣。虽身处不同科研领域,但同为科技工作者,她们都将建议聚焦于科技发展中的人才问题。车文荃和谢青梅的两个建议,一个是关注女性科技人才的成长,一个是建言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但在妇女节这天,她们更愿意与南都记者谈一谈科研工作中的女性力量与韧性。
全国人大代表车文荃:
希望出台生育支持性政策 形成完善的生育支持体系
在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二级教授车文荃的建议中,有这样一组数据: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2022年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我国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增长迅速,占总量比例从2005年不足三分之一,提高到2019年的40.1%。
“女性逐渐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群体中不可或缺的‘半边天’。”作为其中一名女性科技工作者,车文荃表示,她发现女性科技人才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长期存在的挑战,例如在科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中,女性比例不高;孕哺期女性科技工作者在项目结题验收、聘期考核等方面存在困难。“因为存在这些困境,女性在科研方面可能更需坚持和有韧性。”
车文荃建议,可以从两个维度出台相应的支持性政策缓解发展困境。一方面对女性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给予支持性政策。希望国家在项目申请、人才计划、重要岗位和职位等方面为女性科技人才提供支持,支持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科技人才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经实施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女性科技人员成长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比如,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项目评审),项目申请年龄限制延长,青年基金为40岁(男性35岁)、优青申请为40岁,男性38岁等。”车文荃说。
另一方面希望出台生育支持性政策。从延长产假、配偶双方均享有育儿假,完善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升学资源等方面,形成系统完善的生育支持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谢青梅:
从三个学历层次定向培养乡村振兴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谢青梅既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她所在的涉农高校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从过去两年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调研的经验来看,我们发现乡村振兴人才仍面临人才流失、结构断层、复合型应用人才缺乏等现实挑战”。
如何培养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人才?
谢青梅建议,希望通过全面实施“县镇村乡村振兴人才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快速培养一批能真正留在县镇村工作的高校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
在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和专科等三个学历层次,按照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类别,依托不同高校的优势学科专业进行乡村振兴人才定向培养,制订专门的培养方案和实践课程体系。
近年来,各省(市、区)在人才公费定向培养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探索,如广东省等省份开展了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农村中小学教师实践;山西省出台了公费农科生教育实施办法;浙江省、山东省等省份出台了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实施办法等。谢青梅认为,这些做法可以借鉴。
谢青梅在建议中还强调了“三农”情怀。“‘三农’情怀是确保人才留下来的关键因素。因此除了专业技术的培养,我们需更重视思想教育的培养,将‘三农’情怀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谢青梅说。
共话“她”力量
给予女性时间缓冲 并非降低科研工作标准
从地理位置来看,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和华南农业大学只有一墙之隔。车文荃、谢青梅就分别在这两所高校任职。
全国两会召开前期,在广州的集中学习会上,车文荃在代表手册上看到谢青梅的信息,发现她是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两所学校“一墙之隔”的距离给她带来了亲切感,“我们交谈后,了解到大家都是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同为科技工作者,又是高校的老师,就会有很多共同话题”。
在翻阅车文荃和谢青梅提交的建议时,不难发现,她们都将视角聚焦于科技工作中的人。
车文荃提交了一份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建议。“我希望能够从事业发展的角度、生育的维度对女性科技人才出台支持性政策。比如对哺乳期女性放宽人才项目申请年龄的政策,如能得到更大范围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激发女性科研人员的申请热情,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和获资助的机会。”
实际上,自201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在项目申请、评审、结题等各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我国女性科研人员成长发展的政策引导措施。
随着女性科研人员队伍的扩大,在评审工作中也开始逐步提高参与项目评审资助决策的女性专家人数和比例。
相关政策之下,科技工作中女性力量得以更好地释放,而作为科研人员的谢青梅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谢青梅说,“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家庭与事业不可避免的冲突,需要国家出台政策缓解矛盾。不过,政策是给予女性时间的缓冲和补偿,而非降低我们对科研工作的标准”。
“这些支持性的政策,并不是‘打折扣’,而是在保证同等科研质量的前提下,帮助女性科技人才破除阻碍其成长的体制机制壁垒,营造重视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车文荃也有着相同的看法。
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