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婆似雪 凤眼为果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8月20日        版次:GA11    作者:龚慧枫

  苹婆,又名凤眼果。苹婆在岭南是知名的本土植物,果实和叶片均有一定的药效。 资料图片

  风物

  龚慧枫 广州

  比起网购的琳琅满目但思维受限,我更喜欢在街头巷陌的小摊上不期然地与各式时鲜菜品邂逅,藉此感受季候时令,唤醒尘封记忆。在这个热出新高度的暮夏,是街角那捧棕黑油亮的苹婆果实,向我柔声预告七夕的到来,让大家苦苦煎熬的燠热,终将要过去了。

  苹婆在岭南是知名的本土植物,果实和叶片均有一定的药效。其中裹挟于橙红果荚中、形状扁圆的苹婆果,更有着宛如凤凰鸟螓首蛾眉般的骄矜风姿,故而又有“凤眼果”的美誉。我日常起居的校园,在图书馆旁的小花园便植有一棵苹婆,年深日久间已然亭亭如盖,但由于外观低调,总掩映在别的树旁。我们日常在树下匆忙往返,也难得有机会抬头多瞧几眼。

  仲春时节,苹婆花开。令我稍感意外的是,长出憨朴果实的苹婆,花朵偏有着精巧的雕琢之美:花色素白中泛出浅碧,花萼中央一点微红,镂空的花形恰如一盏玲珑流丽的小小宫灯,虽繁密成团却不见臃肿,微风过处,轻灵柔美得如同串串“叮咚”作歌的风铃,花落时盘桓委地,素雅若霜雪。

  小小苹婆承载着岭南民俗的独特风貌和文化传承。据粤人旧俗,未嫁少女在七夕时,会选用苹婆等果品供奉七仙女(七姐)以祈赐良缘,由此苹婆又名“七姐果”。我从小听母亲将苹婆念作“频婆”,一直想当然地以为这是她的佛山口音使然,后来才得知,“频婆”一词源出印度梵语,意为“大数”。该词传入中土后,因缘际会之下成为苹婆这种岭南本土植物的称谓,且在佛经中屡见叙述,可见也是一枚具有佛意灵性的果子呢。苹婆叶外表光洁,微带清香,粤人喜爱选用嫩叶作为蒸点心时的包垫,蒸煮后叶片的芳馨会为点心着色提香,莲蓉苹叶角、芝麻花生苹婆叶仔糍,软糯韧结的口感融合草木的清芬,是我自幼时起就钟爱的舌尖记忆。

  苹婆果肉澄黄可爱,尝来比菱角粉嫩,较板栗甜润,有种温润的清鲜,且兼具温胃杀虫、健脾止泻的疗效,最宜与鸡鹅鸭等禽类作配,换成排骨花肉亦佳。每年七八月的光景,苹婆炆鸡、苹婆排骨煲都是我家餐桌的常客。

  清人吴震方所著的《岭南杂记》中述及苹婆:“苹婆果,如大皂荚,荚内鲜红,子亦如皂荚子,皮紫,肉如栗,其皮有数层,层层剥之,始见肉。”又云“彼人詈厚颜者,曰频婆脸”,把厚颜无耻者斥为“频婆脸”,剥取苹婆果肉的繁琐与不易可见一斑。但世事大抵如是,愈是珍贵的东西愈难获取,得到后才更能体悟它的甘美。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当下除了要葆有自信和初心,还真是要有万事不为所动、不为所阻的定力和耐力。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