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赛事应办尽办,现场观众不应缺席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7月08日        版次:GA02    作者:

  短评

  日前,体育总局印发《关于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工作方案》,提出优化赛事结构、提高观赏性、加大转播力度,力争做到国内赛事应办尽办、应播尽播,把更多赛事呈现到人民群众面前。

  “应办尽办、应播尽播”解开了人们的疑惑。在此之前,中超计划恢复主客场制的消息宛如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阵阵涟漪。许多球迷讨论,这是一个什么信号。而几乎与恢复主客场制同步引发地震的,还有体育总局拟于今年下半年举办中国飞盘联赛的文件。谁能想到,当足球VS飞盘的争论高温不退,双方爱好者在为足球场的归属权唇枪舌剑时,体育总局的一纸文件让两者在竞技体育的层面握手言和——甭管黑猫白猫,能发挥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作用就是好猫。

  毋须讳言,近年国内的竞技体育市场迎来了至暗时刻。最市场化的足球联赛,遭遇了赞助商退出,俱乐部欠薪,中超一度走到了没有城市愿意承办比赛的地步。这当然与金元足球退潮有关,与国足外战失利有关,但如果要找出最后那么一根稻草,也许就是观众没了,曝光没了,市场堵塞了。

  竞技体育的市场价值从来就体现在它的竞技性上——能通过比赛卖出多少门票和周边,卖出多贵的转播权,吸引多少的赞助商。而竞技性就体现在运动员和现场观众的互动中,即便再顶尖的体育运动也不可能脱离观众独立存在。倘若回忆一下空场举行的欧冠,缺少了现场球迷的呐喊之后,会是怎样的场景,再重要的比赛,再精彩的进球,都瞬间变得索然无味,能容纳数万人的体育场不过十人百人寥寥,球员不知道朝哪儿庆祝,表达激动和喜悦仿佛成了一件尴尬的事。

  没有现场观众,体育的竞技性大打折扣,而能否通过竞技性做大赛事IP永远都是衡量一项运动是否具备市场价值的重要标准。

  回到中超,疫情影响俱乐部、母公司和赞助商的财务状况,赛区制比赛使俱乐部丢失门票收入,俱乐部运营乏力,无法引进高水平运动员,发不出球员工资,球员为未来担忧无心踢球,联赛竞技性降低,观众流失,致使联赛商业价值降低,而缺少市场关注,赞助商无利可图另谋增长极。

  这样的背景下,“应办尽办、应播尽播”就有了破局的意味。不过,体育总局的文件并没有提到是否向观众开放的事,相关表述为:指导、督促体育行业从业者、消费者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要求,接受属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这实际上将是否向观众开放、开放多少观众交给了属地研判。结合电影院、酒吧开放的先例,届时如果真的允许观众入场,大概也是按体育场可容纳人数的比例来确定。理想状态下,“应办尽办、应播尽播”不应缺少现场观众,毕竟现场观众也是竞技性的组成部分,现场观众会促进转播效果,扩大比赛影响力。

  实事求是地说,观众或许是帮助体育产业恢复活力最大的动力。疫情对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仍在,短时间内国内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不可能突然提高到像谷爱凌那样让赞助商疯狂的程度,而社交媒体上,网友对全红婵世锦赛表现的关注,对中国女排参加世界女排联赛的关注,对中国男篮在世预赛征程的关注,也许恰恰说明了体育消费的潜力仍在,而中国体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需要过中国观众。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