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要求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

到2025年气象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5月24日        版次:GA14    作者:综合

  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局的气象专家释放带有探空仪器的“探空气球”。据介绍,这种气球能飞到3万米高空,对大气压力、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进行测量,有助于为台风研究获取最新观测数据。 IC供图

  近日,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5年,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到2035年,气象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纲要》明确,到2025年,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现代气象科技创新、服务、业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气象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协同发展机制更加完善,结构优化、功能先进的监测系统更加精密,无缝隙、全覆盖的预报系统更加精准,气象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

  《纲要》提出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举措。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国家气象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气象重大核心技术攻关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予以重点支持。开展暴雨、强对流天气、季风、台风、青藏高原和海洋等大气科学试验;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海洋、青藏高原、沙漠等区域气象研究能力建设,做强做优灾害性天气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探索统筹重大气象装备、气象卫星、暴雨、台风等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和能力建设;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数值预报等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推动气象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在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方面,《纲要》提出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共同建设国家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专业气象和空间气象观测网。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逐步形成“五个1”的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球气候异常。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打造气象信息支撑系统。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

  《纲要》要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对此,《纲要》提出四点具体举措: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流域区域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

  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定期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根据气象灾害影响修订基础设施标准、优化防御措施,提升重点区域、敏感行业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统筹制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规程,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小区广播等技术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镇、街道等基层网格化管理。

  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编制和实施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加强国家、区域、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和国家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建设。发展安全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和高性能增雨飞机等新型作业装备,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国家重大活动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完善统一协调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体系。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预警信息制作、发布规范。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立极端天气防灾避险制度。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水平评估,督促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

  在提高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方面,《纲要》提出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海洋强国气象保障行动、交通强国气象保障行动、“气象+”赋能行动、气象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行动,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强化全球远洋导航气象服务能力,激发气象市场主体活力,构建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气象服务保障体系。

  此外,《纲要》还提出,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供给,加强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建设覆盖城乡的气象服务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加强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综合新华社、中国政府网、中国气象局

  权威解读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加快推动气象科技创新

  此次发布的纲要,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相关重大战略部署对气象的要求落实到新阶段气象事业发展中。“总的来说,我们的目标是建成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其中,科技创新是基础、也是关键。”庄国泰说,“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灾害性天气预报、重大气象观测装备三大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据介绍,我国气象科技创新已发展到跟跑和并跑并存的新阶段。经过多年攻坚克难,我国数值预报业务体系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奠定了基础。同时,全球气候系统模式跻身国际前列,气象卫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庄国泰表示,当前新技术迅猛发展为气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而我国在数值预报、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差距,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不够等短板亟待补齐。

  下一步,气象部门将按照纲要要求,从多方面发力,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加强天气机理等基础研究、强化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等。另一方面,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包括做强做优灾害性天气相关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此外,还将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推动气象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等。

  “纲要将‘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列入重点推动的七大发展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加强多方面工作,调动各方力量凝聚气象防灾减灾合力,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做好坚强保障。”庄国泰说。

  纲要提出,气象要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庄国泰说:“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与气象影响的敏感性和关联性越来越强,人民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精细,生态文明建设对气象保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据介绍,当前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融入农业,变“靠天吃饭”为“知天而作”;融入交通,结合道路实况提供预报预警,护航安全出行;融入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有了精细气象指引……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