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花林探“蜜”

奔走南北的养蜂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5月08日        版次:GA04    作者:付海燕

  荔枝园里繁花开满枝头,蜜蜂空中飞舞采蜜忙。南都拍客 王美燕 摄

  4月12日,广州从化温泉镇灌村,李文集的养蜂场迎来 采蜜的日子,他召集了附近几位朋友一起收蜜。南都拍客 付海燕 摄

李文集的养蜂场设在温泉镇龙泉路旁的荔枝林里,200个蜂箱整整齐齐绕着荔枝树摆放。南都拍客 付海燕 摄

叶尚林燃香驱赶蜂板间的蜜蜂,准备抽出蜂板检查结蜜情况。南都拍客 付海燕 摄

叶尚林的妻子方方将蜂板放进蜜桶里搅动,利用离心力,蜂蜜就从蜂板上流出,这个步骤叫摇蜜。 南都拍客 陈志强 摄

蜂板上等待清理的蜂巢。南都拍客 王美燕 摄

  勤劳的养蜂人奔走南北“漂泊”在花开的地方,候鸟式的养蜂人迁徙年复一年,他们的追逐像是孤独和坚韧的人生缩影。

  追花而居

  4月12日早晨8点,天空挂着大片云朵。

  广州从化温泉镇灌村路两旁的荔枝树开满米色小花,4月正是荔枝的花期。温柔的日光透过枝丫投下长长的树影。远处驶来一辆摩托车,发动机的“突突”声跟随叶尚林两口子的身影在乡道上一闪而过。

  叶尚林摩托上驮着的两箱蜂蜜,是要到离住处两公里开外的小卖部邮寄给客户的。

  今年39岁的叶尚林是一名养蜂人,家在茂名电白。从2012年养蜂至今正好十年。叶尚林说:“收入好,比夫妻二人打工要强,在老家盖了房子,还能供三个孩子读书。”

  叶尚林搭建的养蜂场就在灌村的荔枝林里,荔枝林紧挨着乡道,150个蜂箱围绕荔枝树整齐摆放,一些工蜂在“嗡嗡嗡嗡”地穿梭。蜂箱10-20个不等为一组,围成一个小圈又一个小圈,大多数养蜂人这么做是为了方便管理。

  紧邻蜂箱的钢架帐篷是叶尚林夫妇的落脚处。15平方米的空间里,密密麻麻地堆放着一些生活物品。进门便是一张长方桌,小灶台,电饭煲都在这里;往前一步支着一张方桌,放着碗碟盆子,还有早晨顺道买的菜;桌子上方斜拉着一根电线,挂着他们平时穿的衣服;最里面,一顶白色的蚊帐,罩住了他们的床。帐篷里光线不好,空间狭小,叶尚林的妻子方方不好意思地说:“让你们见笑了。”

  150个蜂箱加上帐篷,组成叶尚林和方方的一片天地,不管挪到哪片花林,他们都在这片天地里打转转。

  候鸟式迁徙

  去年,叶尚林跑了十几个花林。2月徐闻,3月电白,4月厦门,5月宜昌,后来还去了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湖南。到了10月,又回到老家电白,待到来年2月再去徐闻,这是一个循环。

  养蜂的成本,很大一部分是转场的路费。除此之外,当追赶不及花期,蜜蜂没有食物时,叶尚林要采购白糖和花粉来喂养蜜蜂。150箱蜜蜂两天就能消耗掉300斤白糖,成本很高。“还好国家政策好,高速过路费用‘绿通’可以免除,要不然成本更高。一年跑十几个地方,能抓住四个花期就已经挺好了。”

  叶尚林说养蜂人去到哪里就能给哪里带去希望和收益,他们很受村民的欢迎。“蜜蜂采蜜能提高授粉率,这样挂果率就高,能提高一倍的产量,农民当然开心。我们在荔枝林里养蜜蜂,当地都不收租金的,但是我们走的时候,会给村民点蜂蜜。”

  斑驳树影下,方方清理着蜂箱,叶尚林用手轻轻挥赶趴在蜂箱上的蜜蜂。提起孩子,方方有些沉默。许久,她低声说道:“对孩子亏欠太多,聚少离多的日子是常态,只有在孩子假期的时候,把他们带来蜂场,一家人能在一起团聚。”

  “流浪”与坚韧

  与叶尚林帐篷相隔三公里的花林,李文集的养蜂场扎营在这儿。在龙泉路源湖桥头,有200箱意蜂,一大早去帮朋友采蜜回来的他,坐在帐篷前,支了把太阳伞,摆了张小茶台,烧水冲茶,惬意小憩。

  李文集也是茂名电白人,性格开朗也很健谈,有时也会去给叶尚林搭把手。在茂名,像他们这样养意蜂的养蜂人,有70多家,有好的蜜源地大家会第一时间分享,收蜜时也会互相帮忙。

  有人说养蜂人也是追花人,四季都住在春天里,四季都在旅途中,让人艳羡。只有李文集们知道这其中的苦。“南方的风,北方的水”,李文集说除了养蜂人四处“漂泊”和“流浪”,还要注意自然灾害。

  这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李文集说行业里陆续有人转了行,但是更多的养蜂人还在坚持,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大家的日子都会好过。

  顺着流溪河支流,灌村和广州中心城区之间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凭借流溪河的滋养,支流水系遍布整个从化。每年3、4月份,漫山遍野的荔枝花龙眼花就开遍了流溪大地,到处都是淡淡花香。

  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养蜂人在荔枝、龙眼的花期时来这里安营扎寨。在这些花树之下,留下了养蜂人的勤恳,给当地农民带来丰收的期待。他们隐忍而又韧性十足。当花期落幕,又连夜奔赴另一个花期。

  文:南都拍客 付海燕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