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不改,为潮汕风物作注

方声涛油画展登陆广东美术馆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3月13日        版次:GA09    作者:马强 周佩文

  《汛》

  《鱼档》

  方声涛

  南都讯 记者周佩文 实习生周正莹 3月4日至18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主办,广东省写意油画协会协办,汕头油画院承办的画展“抱朴初心——方声涛油画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展出方声涛1978年至今数十年间创作的油画精品约100幅。

  方声涛,1958年生于广东,当代广东油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写意油画学会副主席、汕头油画院院长。作为长期扎根粤东的艺术家,方声涛的创作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朴实之风营造的油画意境带给人们非同寻常的感受。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方声涛就凭借宽广的艺术视野、融汇中西的绘画功底,以及对油画本体语言天生敏锐的感悟力,成为油画同行中的佼佼者。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广东省各种美术作品展览,20多件画作被多家公立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先色夺人

  虽夸张却又出奇自然

  方声涛的画作,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本事。踏入展厅,目光就迅速被墙上斑斓新鲜的自然色彩所吸引。“在当今流行装饰性的单纯的油画色彩定格中,显示了活泼、清新的视觉效果”,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曾松龄如是评价道。

  色彩,在方声涛的画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在他早期的画作中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并延续至今。1981年,方声涛去厦门写生。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粤东,到外地写生,厦门连绵层叠的红屋顶洋楼,给他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厦门组画》的十幅作品,色彩丰富细腻,红色的屋顶与远处湛蓝的宽阔海面,使人如处南国暖风之中。让方声涛同样倍加珍惜的是1983年《客家山寨组画》十二幅。在写生的过程中,独特的客家建筑与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被他精准捕捉,成为画布上永恒的经典。“思来想去,这两个系列还是自己收藏吧,其中任何一幅的缺失,都会破坏它的完整性。”方声涛注视着这些画作说道。

  方声涛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入画”的风物都要“先色夺人”。他说:“色彩是油画形式语言的灵魂,是最具生动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的形式。”在他自如娴熟的画笔下,不论是紫色暗影和浅黄白墙、砖红屋顶与翡翠树丛,抑或是靛蓝海水和亮橙礁石,各种冷暖对比强烈的色彩极为夸张却又出奇地自然。该展览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认为,方声涛的油画色彩天赋,与中国南方沿海一带一年四季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清新润泽的空气,以及灿烂而充沛的阳光不无关系。

  坚持写生

  用画笔为潮汕风物作注

  20世纪80年代初,熟练掌握西方印象派写生色彩要诀的方声涛笔下就出现了明快、热烈的南方风物,这在当时的中国油画家中是比较罕见的。他将生活图景和人生感悟有机地融进了印象派、现代派的绘画技巧中,使作品既有西方油画的风骨,又有本土和传统文化的血肉,获得了业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在多年的现实主义油画写生创作中,方声涛将自己对故土初心不变的深厚情感,融入小岛、海滨、渔港等各种南方景致中,并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的交流,真诚而质朴的物我相融,使平凡的景物升华成和谐悦目而又感人至深的意象。

  而对于潮汕文化的记录与传承方面,方声涛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出生于海滨汕头,对大海有着特殊情感。湛蓝的天堂、辽阔的大海、阳光明艳的海滩、辛勤劳作的渔民,成为他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题材。作品《汛》讲述的是一群妇女坐在海边的空竹篓上,等待丈夫们的渔船归来的故事。她们身穿当时海陆丰地区的经典服饰,而这种衣服如今已经很少能够看到了。

  方声涛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他的作品中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从20世纪80年代《齐心协力》《晨喂》《老哥俩》等对群众劳动生活的刻画,到2004年重新回归创作之后的《拆旧船的工地》《造船厂》等,工业色彩与工业题材在他的作品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从采风、写生,捉住什么画什么,到自觉地展现时代风貌,他的艺术境界在升腾。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2021年创作的《旧貌新颜》中,汕头标志性建筑——小公园里,一队英歌舞在表演,这是方声涛有意为之。“我非常愿意把潮汕地区的‘非遗’项目入画。最近,我在创作以国家级非遗潮剧的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老师为主角的油画作品,内容是姚老师从艺几十年来在舞台上塑造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妇女形象,譬如潮汕民间女子苏六娘、民族女英雄陈璧娘、女革命者江姐等,接下来还会再创作以潮剧史为主题的大型油画作品。”方声涛说,“我有责任为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留下记录。”

  在方声涛的画作中还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譬如记录城市建设中日渐消失的一些事物和场景,如《广澳炮台》《小礐石》系列等。这些画作随着岁月流逝,只会越发珍贵,甚至具有史料价值,当得起“史”画的称号。

  择善固执

  创作技法融汇中西精华

  经历了四十余年的打磨与锤炼,“择善固执”一词可谓是对方声涛艺术创作的精准总结。精通多个艺术门类及多画种的他,其油画技法材料的尝试与水墨写生的相互转换,构成了方氏特有的面貌。他认为,油画中的树干和树枝不如国画中的好看,他便用国画技法来弥补这种不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指出,其实早在1983年时方声涛就开始了这种尝试,在《客家山寨组图》中,线条悄悄藏在古老房屋的外墙窗户中,色块的概括则令人想到塞尚和莫奈的光线跳动,当年这些大师曾为如何使用东方线条苦苦琢磨,作为熟悉线条的方声涛运用起来,特别得心应手。

  方声涛在创作上的精益求精,还体现在对画作的多次修改上。《红网》于2009年创作,是方声涛所有作品中耗时最久的一幅。在这次参展前,他又在右上角增添了红白蓝相间的塑料围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色彩搭配更加平衡。

  抱朴守初,方见赤诚。正如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曾松龄所指出的,多年来,不管方声涛的审美取向有了多少的转移和改变,但他一直感受着客观生活,表达着自己直接、真实的精神感受,这一点始终没有改变;他坚持通过写生直接捕捉大自然丰富的色彩变化,这种敏感没有改变。 

  摄影:N视频记者 马强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