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学研一体发展,大湾区必成全球科创高地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2月12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12月11日,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科技对经济发展及结构转型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将科技创新作为应对风险挑战,实现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重要方面。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具有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等发展优势,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而广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土壤又为形成这一创新共同体提供了良好基础。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走向越来越开放。产学研一体化意味着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融合走向深入,在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也就要求产学研链条中的开放程度达到全新水平。开放不仅是面向港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还是面向不同企业、高校和机构的开放,以此发挥内地与港澳、多方主体在产学研方面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共赢,推动科技创新走向更高水平。

  以松山湖科学城为例,通过松山湖这一平台,正在构建研究赋能市场、市场反哺科研的正向循环,目前已成功引进华为终端、生益科技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由东莞理工学院、散裂中子源和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共建的国内首台多物理谱仪亦已建成并投入运行。通过开放走好了第一步,粤港澳自然能在协同发展中收获创新的红利。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基础越来越扎实。产学研发展的效度源自企业、高校、科研三极能够在不同环节发挥各自作用,其发展均要以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为依托,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的布局。广东省积极谋划推进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已建成的包括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国家超算中心(广州)、国家超算中心(深圳)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在未来还将瞄准信息、生命、材料、海洋、能源等重点学科领域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成生物研究、深远海水下机器人等。此外,生物岛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的打造也逐步走向深化。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环境越来越便利。产学研发展水平影响科技创新生态,一个好的科技创新生态,要注重保护企业的创新力,既要有能够创新、敢于创新的“火车头”,也要形成通过“火车头”拉动中小企业成长创新的培养机制。这种机制一靠制度改革,二靠行业自发。《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重视企业创新的力量,明确提出健全科技信贷机制、培育科技型企业梯队、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各类科技资源向广东产业界开放流动等。而在湾区科创峰会上,科研龙头牵手科技巨头、龙头企业搭配中小企业、企业与高校共建科研能力的“共享创新”被反复提及。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一个“先强带后强”的共同体正在加速形成。

  总书记的贺信对大湾区寄予新的期望,要求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其中,产业发展是大湾区的显著特色,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和最终归宿。大湾区可发挥产学研独特优势,共享创新,协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打造“湾区科创共同体”,充分发挥腾讯、华为等湾区科技龙头企业“先强带后强”作用,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产业竞争合作的多层次梯队。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