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读书俱乐部线上活动

吴十洲:在一天中展现乾隆帝的多个侧面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1月21日        版次:GA09    作者:黄茜

  南都讯 记者黄茜 乾隆帝,可能是最为大众熟知的清代帝王。他日常的一天如何度过?他如何饮食、如何着装,如何批阅奏折、驾驭臣子?他重视农业吗?他闲暇时与谁做伴?他娶了四十多个妃子,诗文集里却为什么看不到女性的身影?著名学者吴十洲在他的著作《乾隆十二时辰》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答案。

11月18日晚,“一种历史学新视角——对话《乾隆十二时辰》作者吴十洲”线上分享活动在南都读书俱乐部举行。此次活动由南都读书俱乐部与中华书局共同主办。围绕《乾隆十二时辰》这部精彩著作,吴十洲为读者们揭示出一个在文化视野观照下的真实的乾隆。

  雅俗共赏的“一日史”

  

  吴十洲,本名吴卫国。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著有《紫禁城的黎明》《帝国之雩:18世纪中国的干旱与祈雨》《百年斋号室名摭谈》等。

  在著作《乾隆十二时辰》里,吴十洲用20多万字的篇幅,讲述了乾隆皇帝的一天。

  这一天,是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去岁的腊月雪和新年的正月雪几乎洒遍了帝国大江南北,引得龙心大悦。凌晨四时许,乾隆皇帝起床,开始了一天忙碌的日程。

  寅正4时,养心殿请驾、更衣,坤宁宫朝祭;卯初5时,慈宁宫给太后请安;卯正6时,中南海同豫轩进早膳,乾清宫西暖阁读实录、圣训;辰初7时至巳初9时,重华宫茶宴对诗联句;巳正10时至午正12时养心殿勤政亲贤殿披览奏折……

  乾隆三十年,乾隆帝当五十又五岁,正是政治家的盛年。他宵衣旰食、孜孜矻矻,努力做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好帝王。从这一天当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乾隆作为帝王、作为诗人、作为文物鉴赏家、作为父亲、丈夫和儿子的多重面相,还能知悉紫禁城中的起居、饮食、服饰、室内陈设、礼仪、宗教、娱乐、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一窥帝王家的日常生活场景。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这一天紫禁城里波澜不惊,平静而寻常。正如吴十洲在该书前言中所坦陈的,即便是在浩如烟海的清代档案中,钩沉爬剔这一天的全貌,也可以肯定地说,这一天中并没有什么所谓历史转折点的迹象。吴十洲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天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天,是随机的一天。换言之,它或许是乾隆中叶,也是清中期——中国古代社会上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的一个标本。”

  该书的另一特别之处,是政治史的阐述不再被放在优先的地位,作者努力关注的是文化视野下的人性。在以一天为背景的历史画卷中,乾隆帝的政治生活仅仅是人物诸多活动的一个侧面,他作为政治人物的地位被降低了。他的诗坛领袖的角色、他的不乏悲剧意味的家庭生活、他搜罗天下奇珍以自娱的诸多侧面被重描与凸显。

  作者还在叙述中引入更广泛的历史场景,对这一天进行注解和阐释,从而增加了文本的厚度与广度。历史学者常建华将该书称为“别具一格、雅俗共赏的一日史”。它的确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新视角,以管窥作为个体的乾隆帝以及18世纪中叶的中国文化。

  

  从档案中挖掘细末史料

  

  “我年轻的时候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前苏联有一个翻译家,他翻译了一天的《纽约时报》——那天的《纽约时报》有400版,并因此得到了前苏联当时的最高奖赏‘列宁勋章’。这个事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想,在我们的历史档案中是否存在这样一天?这一天如果存在,我能不能通过对它的书写,来反映一个帝王,以及他背后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想法让我确定了将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作为研究对象。”在新书分享会上,吴十洲谈到写作《乾隆十二时辰》的缘起。

  王国维先生曾经在《最近二三十年代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一文里提出,人文社会科学不是“发明”,而是“发现”。吴十洲认为,《乾隆十二时辰》也是一种发现,它发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切入历史的视角,同时也对写作者提出莫大的挑战。

  为了巨细靡遗地再现乾隆一日,《乾隆十二时辰》所参考的历史资料不局限于《清史稿》《清高宗实录》等文献,更是采用了大量的清宫档案作为一手材料,尤其以“宫中档”“内务府档案”为主,比如穿戴档、膳食档、朱批奏折档、军机处录副奏折档等。

  吴十洲介绍,数量庞大的档案事无巨细,记录了发生在紫禁城一天里的方方面面。“向档案索取史料,是非常重要的。《乾隆十二时辰》的研究方法很重要的就是从原始资料下手。”

  三十年正好是乾隆朝之半,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乾隆帝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令人瞩目的显赫角色。然而胜景之中不乏裂隙,光芒亦掩盖了王朝后期逐渐走向衰微的暗流。吴十洲坦言:“《乾隆十二时辰》的写作或许是认识乾隆时代的一种思维模式,其暗含的目的是将那些错综复杂的背景延伸至一个历史伟人的人生,并将这一状态尽可能多地展示在可知可信的一天中。”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