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1984年起,广东奥运军团已获35金,其中跳水13金10银1铜,占全国28%

10届奥运会24枚奖牌 广东跳水军团为何这么牛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8月15日        版次:GA04    作者:贝贝 黄怡婷

  东京奥运会广东力量之 强势项目

 在东京奥运会上,广东有44名运动员代表中国出战,占运动员总数的10.2%。他们在20个项目49个小项比赛中,夺得5枚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26项次前八名的成绩,参赛人数、项目、获得奖牌数、前八名项次均超过上届里约奥运会。

作为体育大省,目前广东已逐步建立起涵盖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级体育学校等的体育后备人才梯度培养体系。体育人才后浪,势头正猛。

  跳水乒乓球举重羽毛球优势明显

  

  广东选手一直是中国竞逐世界级体育比赛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期间,广东省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要比赛共有97人次获世界冠军、166人次获亚洲冠军,获540项次全国冠军;12人次超世界纪录、28人次超亚洲纪录,超39项次全国纪录。

  记者梳理发现,从洛杉矶到东京,回首10届夏季奥运会,广东力量闪烁着日益耀眼的光芒。

  作为体育大省,广东奥运军团已累计摘金35枚,其中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贡献的5枚金牌,占当届中国代表团26枚金牌数的近20%,是历届占比最高的一次。

  在伦敦、里约、东京三届境外参赛奥运会上,中国派出运动员人数逐届增加,从伦敦奥运会的396人上升至本届东京奥运会的431人,其中广东运动员占比一直稳定在11%左右,运动员派出人数位居全国各省级单位前列。

  奥运赛场上的“广东力量”有量更有质。在北京、伦敦、里约三届奥运会上,广东运动员斩获的金牌数量始终保持在5枚以上,占中国金牌总数的比例从14.6%增加至19.2%,广东省金牌数在各省级单位排行中始终位居前三。

  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使广东竞技体育得以长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从项目来看,广东奥运冠军出自举重、跳水、体操、柔道、乒乓球、羽毛球、射击、击剑、田径、游泳10个项目。其中,跳水总计有12人14金,乒乓球总计有3人5金,举重总计有4人4金,羽毛球总计有3人3金,他们为广东这些项目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广州、东莞、湛江、汕头等城市注入了独特的体育文化气质。

  广州羽毛球文化氛围浓厚,全市羽毛球人口以数百万计,输出了杨维、张洁雯两名奥运冠军。同时,广州借举办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汤尤杯、苏迪曼杯以及中国公开赛等大型世界羽毛球赛事,成功打造名副其实的“羽球之都”。

  东莞石龙有“举重之乡”美誉,奥运冠军陈伟强和其三叔陈镜开、四叔陈满林组成的“陈氏三杰”用一副杠铃,破了15次世界纪录,是东莞举重史的一段佳话。而石龙举重以陈镜开为起点,数十年来走出了1000多名举重健儿,在国内外赛场上各领风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跳水之乡”湛江备受关注。在湛江体校露天跳水台上,从各乡镇选拔的青少年一遍又一遍地跳入泳池的情形,早已是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汕头素有“乒乓之乡”之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列为中国乒乓球南方训练基地,并建成全国第一所由中国乒协冠名的乒乓球学校,培养出马琳、刘国正等国手。

  

  建立起8级体育人才训练网络

  

  广东体育健儿在奥运屡屡“夺金”的背后,是层层递进的体育训练体系支撑。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重点基地到各级体育学校、省体工队……广东已逐步建起体育后备人才梯度培养体系。

  广东省体育局发布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广东已建成涵盖市级体校、县区镇级体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省单项重点基地、省单项重点班、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8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络。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共有各级业余体校144所,省、市两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1794所(含国家级22所),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3.5万人。同时,以省体校、广州、深圳为龙头,建立了3个省级示范基地、140个单项后备人才重点基地和135个重点班,扶持创建2017-2020年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2所,占全国总数的8.6%。

  亮点

  广东跳水军团长盛不衰的密码

  跳水项目向来是广东的优势所在。东京奥运会,广东共输送谢思埸、全红婵、陈艾森等运动员参加跳水项目,共收获3金。目前广东在广州、湛江、东莞、中山、汕头等地共有13个跳水选才基地,其中有体校,也有跳水学校,近年来一些社会俱乐部也成为输送人才的渠道。

  

  普及率高支撑人才辈出

  以谢思埸运动生涯的起点汕头体校为例,早在1981年,由汕头体校培养的李宏平便为中国夺得了男子第一个跳水世界冠军,拉开了中国跳水“梦之队”的辉煌序幕。

  几十年来,从汕头体校走出的优秀跳水运动员李宏平、李巧贤、李德亮、孙淑伟、林媛霞、肖燕娟、蔡玉燕、胡佳、谢思埸等在奥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杯跳水赛中,总共夺得约30项/次世界冠军。

  日前,被誉为“广东跳水教母”的广东跳水中心前主任郑观志畅谈了广东跳水长盛不衰的密码。郑观志把广东跳水的长盛不衰首先归结为普及基础好,“尤其是湛江的跳水群众基础很雄厚”。

  

  狠抓基本功保障高难度

  郑观志认为,广东跳水队一直坚持“三从一大”的刻苦训练方式,狠抓体能和技术基本功,敢于在技术难度上攻坚创新,是广东跳水能长期取得辉煌成绩的核心“秘诀”。上世纪70年代最艰苦的时候,广东跳水队陆上只有自制的两张弹网和两条跳板,没有跳水室内馆。为了提升训练动作能力和感觉,郑观志把跳水的陆上训练动作从每课200个突破到每课1500个,训练时数从每周26小时提高到42小时。

  大运动量的训练不是蛮干,需要不断调整训练方法。比如“压水花”的技术,郑观志改进为用倒立爬行、快速推举等训练方式来解决,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技术难度方面,广东跳水队更是充满拼劲,敢于创新,不少成为中国跳水赖以超越当年世界跳坛霸主的独门绝技,有的时隔十多年才有外国运动员敢于尝试,有的至今仍成为世界跳坛的绝唱。

  

  广东跳水名教头层出不穷

  广东跳水强,不仅因为有出色的运动员,更因为跳水名教头层出不穷。早期,梁伯熙和徐益明先后担任过中国跳水队的主教练,是中国跳水成为“梦之队”功勋元老,培养过陈肖霞、李宏平、李孔政、周继红、高敏、熊倪、伏明霞等名将。后期吴国村也曾担任中国跳水队副总教练。

  国家队教练胡恩勇培养了孙淑伟、余卓成等奥运、世界冠军,还带过王峰、秦凯、何姿等奥运冠军。谭良德先后带过胡佳、杨景辉、罗玉通、王鑫、汪皓5位奥运冠军,如今,广东跳水队凌海婵、何威仪等杰出教练员,又培养出陈艾森、谢思埸等奥运冠军。

  威水史

  湛江 

  三面环海 市民青睐跳水、游泳

  湛江三面环海,海岸线漫长,跳水、游泳一直是市民青睐的运动项目,家长也善于发掘孩子的跳水天赋。可以说,优良的传统和雄厚的群众基础,是湛江跳水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

  一直以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跳水事业的发展,以壮大当地跳水事业作为擦亮城市名片工程来做大做强,无论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设计上都得到较大的倾斜,为跳水运动奠定了强大的导向基础。

  此外,湛江不缺乏优秀的教练。钟权生、陈华明、吴建忠等都是全省有名的高级教练,霞山、赤坎两地的跳水队更拥有一批富有经验的业余教练,教练数量居全省前列。这些“伯乐”扎根湛江基层,甘于传承奉献,常年奔波于雷州半岛各地,深入挖掘有潜力的跳水好苗子,为国家、省源源不断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后备人才。其中,输送省跳水队、省体校跳水队的人数更是常年稳居全省榜首,远超其他地市。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怀揣跳水梦想的孩子进入跳水馆,他们吃苦耐劳,训练刻苦,勇于挑战高难度动作,在运动场上取得一系列令人敬佩的成就。陈丽霞、劳丽诗、何冲、何超等一大批跳水运动员从这里走向世界,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汕头 

  向上输送人才向下挑选苗子

  8月3日,汕头籍运动员谢思埸东京奥运会成为“双冠王”。从汕头走向世界领奖台的跳水运动员,谢思埸并非第一人。早在1981年,来自汕头的李宏平在第二届世界杯跳水比赛中获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个跳水世界冠军,开启汕头跳水的辉煌时代。

  “赶紧上板,抓紧练习。”8月的一天,跳池旁,教练林媛霞一脸严肃,语气严厉。她深知,每一名跳水运动员要出成绩都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

  6岁在家乡汕头接触跳水,8岁进入广东省队,11岁进入国家队……1991年,17岁的她夺得第七届世界杯跳水赛女子团体和混合团体两项冠军,延续汕头跳水运动“高光时刻”。

  1995年,林媛霞退役,回到曾经学习跳水的地方——汕头体校,担任跳水教练至今。

  多年来,汕头跳水运动事业培养了成百上千的学生,先后为国家队、省队挑选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跳水后备人才,不乏世界冠军和亚洲冠军。

  据悉,2005年,汕头就创办汕头跳水学校,并与中国跳水队训练基地合并运作,这样的创新模式与机制在当时是全国首例。“向上,以为国家队输送人才为目标;向下,从基层挑选并培养优秀跳水苗子。”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