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广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邓西龙防控一线奋战28年,与患者建立一种流动的情感支持

来自ICU“善意的谎言”,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7月14日        版次:GA12    作者:董晓妍

  人物名片   邓西龙,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广东省和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在传染病防控一线奋战28年。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历次参与了新突发传染病的救治工作。从SARS、禽流感、登革热、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到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每逢广东有重大传染病防治或者病人危重之际,那就是她上场的时候。

  市八ICU团队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遇到节日,邓西龙和同事给患者送上饺子。

  患者转出ICU,邓西龙和同事与患者合影纪念。

  无论是面对如今的新冠病毒,还是已经过去的意外和坎坷,“因为害怕风险,我们就不再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了?不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邓西龙说起这些,很坦然。

今年5月底,面对广州这场突然而来的疫情,邓西龙和团队迅速顶了上去,在一线奋战一个多月。她告诉自己科室的年轻人,“虽然我们受到了各种的挫折,但是每次的挫折都会让我们更强大。”

  1

  奋战一线

  来自ICU“善意的谎言”

  “大夫,我爱人情况怎么样?”

  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下称“市八”)ICU重症监护室里,一位确诊新冠的重症病人问邓西龙。此刻,她的亲属正在抢救,情况更糟糕一点。

  “唉,我不会讲,也不敢讲,还要叮嘱大家,千万不要讲。”邓西龙告诉病人,你爱人情况还可以的,你也要坚持。她知道这是谎言,但这是一条来自ICU的“谎言”。

  ICU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里,活下去就是最终目的。如果一个善意的谎言能对病人的治疗有益,邓西龙不会犹豫。

  但提起谎言,邓西龙还是不好意思地笑了。“唉,一个善意的谎言。”她扎一个马尾辫,说话慢慢的,笑起来的时候,眉眼也弯弯的。

  如果不是带着非典、禽流感、登革热、新冠的战疫成绩,很难把眼前这个笑起来腼腆的女医生,和重症、危重症联系起来。

  邓西龙是市八的重症医学科主任。当疫情来了,她的头衔就是隔离病区ICU主任。同样都是对付重症,后一个还带着传染病的属性。

  “救治重症,用上了一切支持手段”

  5月21日,广州新增1例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5月24日,第一位新冠重症病人被送进了市八ICU。

  那是一位70多岁的阿伯,发高热,呼吸急促,还有高血压,脑部CT提示曾经有过小中风的迹象,很快就从普通病房转去了邓西龙所在的ICU。自此,邓西龙和团队的广州战疫正式开始了。

  “这一次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30余人,6人用上了ECMO,13人用上了有创呼吸机,20多人采用高流量氧疗或者无创通气。”即便是从非典、禽流感、登革热一路走过来的老将,邓西龙还是紧张了。

  “这一次疫情,传染性强,聚集性明显,老年人多,基础病多,进入ICU抢救的患者平均年龄达到了70岁左右。”

  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例,病毒传播之快还是超过了邓西龙的预料。“只要病人数量增加,就一定有重症率。”

  5月28日,市八重启隔离重症病区,本地新冠重症病例,陆续进入隔离ICU。床位开始有点紧张了,在国家院感专家组的指导下,市八医院针对综合ICU进行改造,腾出16张床位,这就是邓西龙和同事们的战场。“我们市八医院的全体员工从5月21日起就投入到了本地疫情的战斗,尤其是ICU医护团队,更是全程参与了本地战疫,没有一个人缺失过。”

  5月下旬,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医疗救治组、广东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进驻市八。治疗方法,从高流量氧疗到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再到ECMO的高级生命支持都用上了,甚至去年没用上的或用得少的恢复期患者血浆治疗以及中和抗体治疗,也用上了。

  “可以说,在新冠重症病例的救治方面,我们用上了一切支持手段。这也是国家、省、市救治的一个决心了。”

  2

  呵护患者

  “谎言”有个好结局,“请把夫妻俩安排在一起”

  重症病人数,从递增到递减,从转进ICU到转入普通病房,这是邓西龙的一个工作周期。去年1月30日,广州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旁边一路护送这名女患者走出隔离病区的,正是邓西龙。

  她把这种陪伴感看得很重。“这次本土疫情也是一样,家庭聚集的病例多,体会到了他们相互的牵挂。夫妻同病都有好几对,心里都想着对方。”

  邓西龙也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份人与人的牵挂。

  后来,那个收获“善意谎言”的病人,顺利度过了危险期,从ICU转出普通病房。

  邓西龙不放心。她跑去拜托对方的医生,“如果可以,把新来的两个病人安排在一起,好不好?他们是夫妻,互相有个照应,心里踏实,好得快。”

  3

  职业使命

  无论是病毒还是其他,都选择面对

  查房时,邓西龙总在ICU遇到一个60多岁的病人,要邓西龙和同事,帮她修改微信头像。每次查房,每次都说,要把微信头像改一改,好像非常焦虑。

  后来邓西龙才知道,这个阿姨在小区群被部分居民责备,被误解为是她把病毒带去了整个小区。“不理解她,有的人在群里责备她,甚至是谩骂。”所以她才希望医生帮着改一个头像,以为换了头像,就不会再被针对。

  这种被舆论包围的感觉,邓西龙并不陌生。

  “我跟她讲,不要看,手机关掉,不要看。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走出我们的ICU,你要回家。”她给病人找来了心理医生,收起手机,对方最终静下心来,配合治疗。

  在生死面前,事情往往又会变得极简单。面对此次广州疫情,邓西龙和同事把人接进来,再送出去,就算是又打赢了一仗。

  从ICU里走出去的病人们,想和医护合影留念,邓西龙也不拒绝,互相打气,互相叮嘱。

  来了又走的病人,十几年如一日的医生,彼此建立着一种流动的情感支持。邓西龙觉得,这是个挺幸福的过程。这也是她一路走来,最终仍选择站出来的力量。“因为害怕风险,我们就不再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了?不会。”

  从广州本土新冠疫情开始,邓西龙已经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了。

  明天是星期几?从医院下班,就去酒店隔离,两点一线闭环管理,疫情来了也谈不上周末,她已经没概念了。

  反倒是记得些其他的数字。比如,今天从ICU又转出了几个人,核酸转阴的又有几个人。

  “最大的愿望,就是早点回家。”邓西龙再一次笑了,“这也是大家的愿望嘛。”

  6月27日,广州本轮疫情所有危重症、重症患者全部清零。

  7月8日,广州本轮本地疫情的在院感染者全部清零。

  心声

  “我是半路入门,就要不停学”

  “我入门比较晚了。现在ICU科室里的医生,入行都比我早。”

  她调侃自己是半路出家的ICU医生。1993年,邓西龙毕业来到市八,那个时候医院只有传染科,她就干传染科,再后来医院有了内科,她又去做内科。

  直到2008年9月,市八医院正式成立ICU重症医学科,她才正式走上ICU的路。

  她在手机里下载了一大堆学习APP,呼吸机怎么用,血液净化怎么做,血流动力学又是怎么回事,她挨个在手机上点。“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APP上”。

  这份工作带给她很多前所未有的经历。如今提起,邓西龙释然了很多。“不断在经历中成长,我觉得周围人都理解我,这就够了。外界的看法,我觉得没那么重要了。我依然在我这里,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干着我的工作,干着我喜欢的这份工作,就可以了。”

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王道斌 通讯员 刘琪莎

视频:南都记者 吴佳琳 图片:受访者供图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