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外公从北战到南 渡过海峡解放海南岛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7月04日        版次:GA16    作者:张焓之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高一(13)班 张焓之  ◎指导老师:蒋雅妮

  人的历史,主角自然是人,但这其中的人,不但有璀璨闪耀的那几个,更有千千万万中的一个,正是这千千万万个一,聚在一起,才组成了人类,才有了历史。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回顾党史,其实是千万万个党员的奋斗史。只见,那千万点星火,燎燃了神州大地,东方巨龙啊,再奋起,直上云霄!

  每想到党员同志们,忘不了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功臣,忘不了的是雷锋、焦裕禄等道德模范,更忘不了近年来带头抗疫的各界先锋,还有,在那遥远的光辉年代,开国、剿匪大军中的一员——我的外公。

  我与外公未曾谋面,他生活的年代也与我的年代大相径庭,但是从小听着亲人讲他讲过的故事,外公在我心中,无形又有形,模糊而亲切。

  外公生于湖北孝感大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二十多岁参加的革命,他加入的是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129师,后来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外公自从加入部队以来,跟随部队从北到南“打到哪里解放哪里”,在“生在红旗下,死在阵地前,为人民而战,死了也光荣”的口号下,浴血奋战,最后一路渡过琼州海峡,解放了海南岛。后来外公又参加了广西剿匪和广东吴川土地改革工作,随即留在吴川转业为公务员,服务人民。

  听着外公的故事,我慢慢长大,也逐渐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外公的战友大多来自内陆地区,打海战可还行?后来听外公还在世的战友说,他们为克服海战关,专门开展了海战强化训练。第一阶段:在陆地训练,学习扯帆、掌舵、撑橹三大技术,还打秋千、走浪桥、走天桥以训练在船上的平衡。第二阶段:在海上训练,练习上下船、走跳板、游泳、看风向。训练刚开始时,有些战士不敢上船,上了船也站不起来,很多人还晕船,在船上呕吐不止,吐完食物吐黄水。下船之后,面容苍白,头晕眼花,走路都不稳,“好似发了一场大病一样”。但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战士们硬是练就了海战的过硬本领,陆战部队就此升级成了两栖部队。

  家人都还记得,有些事,外公不会忘记,他常讲给母亲听,母亲又讲给我听。其中,就有一件这样的:在渡琼州海峡时,第一批渡海的船,上面大多是学生兵,几乎全员牺牲。而外公是第三批,那时已经相对安全了,但他目睹着前面战友壮烈赴义,受到了极大震撼,终身难忘。我想,这一定也使外公“为人民而战”“为人民服务”的心更加坚定,为他后来的正直担当、敢于作为埋下种子。

  在家人眼里,外公很爱家,还很勤快、节俭。他总是亲自做饭,还经常给孩子们讲《隋唐演义》中“程咬金”的故事,白话中带点湖北方言。其实,哪有游子不想老家,外公在吴川任职后,常想回湖北老家探亲,但实际上他回去的次数却屈指可数。母亲常说外公的老家在山区,想必在当时是交通不便、贫穷落后的。现在,我时常会想,若是外公生活在现在——一个“村村通”、综合交通大发展的时代,该常能回家探亲,少忍受些思乡之苦罢。

  我常感慨时光之流转、时代之变迁。想到先辈艰苦斗争才换来今天的一方安宁,即刻满腔热血,拾笔狂学。抑或是大发奇想,欲回到那个年代,认识先辈们,一起并肩作战。更想把今日祖国之繁荣昌盛给先辈们细细讲述,并一一同去体验那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物,诸如高铁、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但先辈们的故事,更多地启发我思考另一些问题……

  我曾读到过一组问题:谁存?谁亡?谁又将讲述你的故事?我认为,在茫茫历史长河中,谁生谁死已经相对淡化,而过世的人留给世界的物质财富可能很快会消耗殆尽,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常能历久弥新。又有人说,大多数人去世后再过几代,世界上就没人能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生平大概也会被人遗忘。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确有其理,但是我想说,这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没有意义。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和时代密不可分。无闻也好,知名也罢,每个生命都是大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发挥着他们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当无数个志同道合、心怀天下的生命汇聚在一起,力量自然无比宏大,进而成就历史上抹不去的伟大。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