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潭正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位下降,台湾大旱背后:

水利基建推行不力 专家声音难入台湾当局决策层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4月19日        版次:GA16    作者:林子沛

  4月13日,中国台湾省高雄市,久旱不雨,高雄左营莲池潭龙虎塔与北极玄天上帝附近的浅滩干涸见底,露出底泥。 IC供图

  台湾日月潭正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位下降,潭底裸露出淤泥,淤泥中又长出青草,被台湾网友称为“日月潭大草原”。这一奇观的背后,是岛内半个世纪以来的最大旱灾。对于这座温暖潮湿、年均降雨量近世界平均值三倍的岛屿而言,干旱和缺水像是一个悖论。南都记者查询发现,截至4月17日中午,全台19座主要水库中已有7座蓄水量跌破10%,五分之一的农田受停灌影响,部分地区居民用水“供5停2”,家家户户掐着时间搬出储水罐。对此,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采访了多位台湾水利、环境方面的专家。有台湾水利专家向南都记者表示,台湾数十年来水利基建推行不力、能源价格过低造成严重浪费,去年没有台风的夏天,逐步让水资源危机彻底凸显。

  预警迟到,农田停灌作物枯死

  

  台湾水利专家、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李鸿源向南都记者表示:“台湾不是今天才旱,每隔几年就会遭遇旱情。发生旱灾后的标准程序:第一步,牺牲农民。”

  台湾地区用水统计年报显示,农业用水占总耗水量的约七成。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童庆斌向南都记者介绍,根据台湾的水利法规,干旱时期减少农业用水以支援民生与工业是常规操作,会给予一定的补偿。

  2020年10月,台湾“行政院农委会”突然宣布桃竹苗地区二期作(一年内的第二期作物)停灌政策,年末又将停灌范围扩大至嘉南、台中、苗栗及新竹地区部分农田的2021年一期作。目前,全岛约五分之一的农田受停灌政策影响,水稻、茶叶、水果等作物均不同程度减产。

  虽然每次干旱都要停灌农田,这一次休耕又较以往特殊。李鸿源表示,过去通常是春耕时通知,“可是去年二期作休耕,农民已投入了几个月快可以收成了,突然告诉他不能再种”。

  切断水源后,农民只能看着已抽穗的水稻枯死在土地上,当局的决策引发了质疑与反感。

  为何未能提前预警?

  童庆斌介绍,台湾的二期作水稻种植期间一般有台风带来的充足雨量,去年的水库水位虽然已经不理想,但农业干旱预警系统参考过去经验并未采取休耕措施,直到10月丰水期即将结束,发现再不休耕就会进一步影响来年,才下了决定。

  台湾水利部门有关负责人王艺峰则在接受采访时为政策辩称,干旱意味着即使有灌溉条件,收成也不会好。他说,将稀缺的水转移给农场而不是工厂和家庭将会是“两败俱伤”。

  

用水告急,当局却忙着办祈雨法会

  

  严峻的旱情形势下,虽移用了部分农业用水,普通居民和工业园区也在过着“紧日子”。台湾经济部门接连宣布和加码自来水减压供应,部分居民区用水供5天停2天,放宽临时凿井,取消地下水引用水量限制。

  南都记者查询台湾水利部门即时监测资料发现,截至4月17日中午,全台19座主要水库中17座蓄水量低于50%,其中有7座跌破10%。供应台中地区用水的德基水库蓄水率仅剩4.3%,该水库的管理单位近日表示,若没有大量进水,水库“撑不到半个月”。

  岛屿的西北部,在集中了台积电等数百家公司、号称“台湾硅谷”的新竹科学园区,厂商们动用卡车从其他地区运水供生产使用。

  目前,供应园区用水的宝山第二水库蓄水率降至6.8%,有预测称会在一两个月内完全干枯。南都记者注意到,为保证经济重镇的工业用水,台当局在新竹建设了紧急海水淡化机组。

  另据台媒报道,在台湾南部未安装自来水管线的高雄美浓地区,上千户居民近期发现水井枯竭,有人被迫到河里洗澡,或是在蚊虫丛生的香蕉园如厕。

  限水举措引发不满后,台湾经济部门有关负责人王美花日前表示,会尽量增加供水点,并挖井供水,至于“供5停2”何时结束,“要看老天赏不赏脸”。

  南都记者注意到,3月7日,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曾在社交媒体发文中提到,她在走访各地、参拜宫庙时不忘“诚心祈求风调雨顺”。更具戏剧性的一幕是,也是在这天,台农田水利部门与相关宫庙合办祈雨法会,全场3000人身穿白衣、持香祭拜两小时。

  

水库淤积,专家称新建水库“几无可能”

  

  “也许很多的台湾人会觉得刺耳,我还是要说,台湾根本没有资格谈缺水。”具有水利专业背景、曾在台湾地区政府高层任职的李鸿源向南都记者表示。

  “台湾水资源与农业研究院院长”虞国兴也曾撰文指出,台湾不是没有水,年降雨量980亿吨,扣除蒸发与入渗,约720亿吨流入河道,其中却有600亿吨以上径流入海,实际能蓄存利用的水资源仅约18%而已。

  台风每年如期而至,给岛上带来充沛降水。但在2020年,台湾在半世纪以来首次汛期没有台风。去年6月至今,西半部雨量创下有观测以来的最少记录,存在已久的水资源危机一显现就是灾难。

  在源头处,泥沙淤积吞噬着台湾现有水库的有效容量。李鸿源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全台水库的容量已经淤积了三分之一。

  “台风进来,一场的降雨是2000毫米,大量的泥沙会被带进水库”,这个过程几乎不可逆转。

  他预估到了2030年,全台水库的有效库容会剩下一半。至于新建水库,在台湾现在的政治氛围里,可能性几乎没有。

  虞国兴曾表示,台湾必须兴建蓄水设施,设法把水留住。然而,每有水资源开发计划提出,随即就会引来抗争,除了环境生态诉求易获得共鸣外,也因计划区域内居民多属经济的弱势者,较易获得同情,而导致计划流产。

  童庆斌则认为,10年后台湾水库可用容量“应该不至于”只剩一半,但他也同意,虽然岛内还有几个可以盖新水库的位置,但在环保呼声较高的背景下,考虑采用其他供水方式,如工业与农业用水回收再利用、雨水储集利用、海水淡化与节约用水等手段,显然更为现实。

  

浪费严重,水利专家的声音难以进入决策层

  

  在水的运输消费链条上,台湾的低水价在每一个环节都造成着大量浪费。占据大头的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堪忧。李鸿源表示,台湾现有的灌溉渠道部分是日据时代乃至清朝时修建的设施,漏水漏掉一半,蒸发损失1/4,“一滴水从水库里放出来,到田里的时候剩下25%”。

  此外,台湾自来水经营单位收入不足、依赖政府补贴,难以及时替换漏水的老旧管线——过去最严重的时候会漏掉20%以上的水。管线的另一边,水费不足以成为工厂认为需要节省的生产成本,污水的回收利用推进缓慢,居民的节水意识也停留在最浅层。

  数十年来未能建构足以防灾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体系,叠加一个夏天的台风缺席,让半个台湾陷入水荒。

  为应对旱情,除停灌农田、限制部分民用和工业用水,台湾当局还在紧急推行人工降雨、凿井取水、海水淡化等措施。南都记者注意到,水利部门设有作业小组日夜守在各水库周边,通过燃放增雨焰剂等手段进行人工降雨,希望多留些雨量在集水区。

  童庆斌介绍,人工降雨毕竟是紧急应变手段,需要大气条件成熟,无法“无中生雨”。至于海水淡化,李鸿源指出,其成本高昂,是“副作用很多”的一条路。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过程会形成高浓度的卤水,可能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海淡场也耗电——岛内另一种并不充裕的能源。

  有关台湾的能源短缺,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李非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台当局的能源政策为投部分选民所好,导致台湾陷入电力供应紧张的困境。

  童庆斌也向南都记者指出,作为一个新兴水源,海水淡化的能源需求,以及从海边输送水到供水系统的问题,都有待解决。

  今年以来,台湾春雨持续偏少,据台气象部门的降雨预报,4月较有可能降雨仍偏少,梅雨的不确定性高。

  “去年台湾在赌,台风不可能不来,现在也在赌,梅雨不会迟到。”李鸿源认为,台湾当局需要认真专业地寻求解决之道,然而长久以来,水利专家的声音难以进入决策层。“台湾的水的问题、能源的问题,根本不是技术问题,都是政治问题。”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实习生 周灵茜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