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三角各城市要组全国最强制造业“CP”,首先要做好“链”通互联

防止“链”过于同质化、形成产业壁垒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4月08日        版次:GA06    作者:徐劲聪

  作为家电等多个重要产业集聚的制造业大市,佛山亟需厘清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主要瓶颈。 南都记者 郑仲 摄

  →扫码看更多

  粤“链”

  通天下

  伴随2020年广东公布要全力培育打造全省战略性产业集群,相关工作机制随之而出。2021年4月2日,在全省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上,宣布建立以省长、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为“总链长”的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链长制”,并印发了《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以下简称《推进机制》),足见广东推动集群工作决心。

据南都科创记者采访了解,在工作机制的护航下,产业链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展很关键。在广东不断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之时,也要防止“链”过于同质化发展,城市间缺乏协作,大包大揽,产生产业壁垒等问题。

  “五个一”助力战略性集群运行调度

  

  2021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作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21年广东省将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探索实施“链长制”。

  南都科创记者此前了解到,2021年春节前后,结合集群推动工作,多地市已在探讨具体工作方案。此次《推进机制》的出台,是从省级层面做好规划统筹工作。明确以省长、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为“总链长”的省领导定向联系负责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链长制”,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承担日常工作。在工作机制上,广东省“链长制”包括全体会议抓总、省领导定向负责联系、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具体推进落实三个核心机制,将由省长负责召集,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定向联系负责的省领导召集,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

  具体工作任务方面,广东省将以“五个一”工作体系为抓手,包括一张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表、一份产业集群重点项目清单、一套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一个产业集群政策工具包、一家产业集群战略咨询支撑机构,开展战略性产业集群运行情况调度等工作。

  

产业跨界融合成趋势,协调联动是关键

  

  新工作机制下,如何做好产业集群的工作?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的不同在于,产业集群是由多个不同门类、不同领域产业集成,包含众多产业链供应链,并可能同时包括一、二、三产业。

  “比如汽车战略性产业集群,既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又包括汽车产业,还有通信、交通服务等等。”该负责人认为,面向未来,产业跨界与融合可能越来越普遍,这就更需要做好联动协调工作,而且要一对一、点对点,个性化、差异化地解决各个集群不同的短板问题。

  据介绍,作为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的落地机制,“联动协调”主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其中,横向联动主要是省级层面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纵向联动则包括与地市、国有和民营重点企业、集群相关机构的协作。

  为了保障联动协调工作的推进,《推进机制》设计了全体会议、省领导定向负责联系(链长制)、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具体推进落实三个核心制度。“表面上看这三个机制是由大到小,不过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具体问题是相反的过程。”广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集群遇到具体问题时,如果一般部门没有办法解决,就拿到定向负责联系省领导组织的季度会议上协调解决,如果还无法解决,就在每半年召开一次的全体会议上协调解决。

  观察

  多地市试行“链长制”,推进优势传统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跃进

  自2020年以来,广东多地市已在做通“链”工作。2020年7月,深圳正式发布《深圳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同年9月,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深圳要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由市领导牵头,做好“链式服务”。

  2021年2月26日,深圳发布《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再次提及了“链长制”的工作机制。文件强调,要全力提升产业链服务,实施“一链一图”、“一链一制”、“一链一策”、“全链联网”等举措。

  同一天,广州市召开了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广州市长温国辉在会上强调,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推行“链长制”,解决“卡脖子”问题。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广州市“链长制”涉及的领域较广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新能源智能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产业链均包含其中。

  广州市“链长制”的实际举措将主要围绕培育企业开展。第一,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领航型、链主型企业;第二,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第三,培育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和行业“单项冠军”,以此带动其他企业协同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除了广深两大一线城市,广东还有多个地市制造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在探索“链长制”方面也十分积极。2021年3月4日,佛山市政府发布文件中指出,要同步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一链一中心、一链一图、一链一制、一链一策”的举措,推进优势传统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跃进。基于佛山制造业长短板发展不均的情况,佛山市“链长制”侧重于推进补“短”锻“长”,集中解决技术短板问题,推动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进而完善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

  此外,中山、珠海、肇庆、江门、茂名等地也出台或试行了“链长制”,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培育链式思维、促进产业发展助力。

  

  产业集群注重区域协调,勿让“链”圈成产业围城

  “链长制”推动“链”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浙江省是较早推行“链长制”的省。2021全国两会上,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链长制”模式实施初期成绩还不够理想,产业链尚未稳固,接下来将针对芯片、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技术层面“卡脖子”的产业链进行逐步优化。

  相比浙江,广东的制造业基础更加深厚。从产业生态上来看,广东的产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多,在相关政策引导下,链条带动作用会更加明显。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城市之间有产业交集,要通过“链长制”等工作机制,加大城市之间“链”通互联更关键,切勿让“链”圈成城市产业围城。

  在最新公布的《推动机制》中也提到,面向省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将加大各市跨区域协作配合,指导各市健全市级联动协调推进机制,结合本地特色优势建立本地战略性产业集群“五个一”工作体系,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相关工作在各市落地实施。

  广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机制》强调区域间的协同开放性,“广州、深圳两座一线城市假设都有能力发展20个产业集群,但这样一来不仅周边城市难以发展,对于这两座城市来说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代价,因此要避免形成区域壁垒,一定要形成开放协作机制。”该负责人认为,区域协同与产业集群在开放性上有相通性,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会自然带动起城市圈发展。例如深圳市的技术产业外溢催生了周边东莞、惠州两市的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了深莞惠产业分工协作城市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当前热点产业更需协同。以半导体产业为例,目前全国多省市政府出资设立产业基金解决资金问题。此外,企业积极入圈,推动中国芯产业发展。但从中短期来看,芯仍依赖海外是事实。为此,在技术磨合期间,城市之间更需多协作,将技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汇集成河,输送中国智造出海,打造双循环创新模式。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统筹:任先博

采写:南都记者 徐劲聪

实习生 郝婧怡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