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现欧洲史前生活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4月04日        版次:GA12    作者:林颐

《蛮族世界的拼图》,(波)彼得·柏伽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3月版,85.00元。

□ 林颐

世界是连续的,现在奠基于过往,那些与现今失去联系且遗失已久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考古学承担的任务就是重新构建联系,寻找失落的文明。这是一个“公众想象与证据、理性解读对立的学术领域”。这句话出自波兰考古学家彼得·柏伽基之口,是他对于历史上所谓“蛮族”的感慨。

柏伽基认为,欧洲文明并非只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公元前2000—公元500年,定居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的人类社会在许多方面都媲美地中海古文明,只有一项例外:文字。由于缺少书面记载,他们的文化记忆难以传承,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说他们是堕落野蛮的劣等人,这种评价是不公正的,这些古典作者的作品经过文艺复兴的人文运动得到广泛流播,现代人的文学作品、视频游戏和电影也把希腊罗马人声称的“蛮族”刻画成可怕暴力的形象,在大众的想象中,他们是嗜血的杀人狂,应为罗马的崩溃和其他反人类罪行负责。

《蛮族世界的拼图》试图扭转刻板印象。一个文明,如果缺少文字,它很可能会被严重歪曲。柏伽基认为,需要依赖考古学这门最大可能提供证据与理性解读的学术研究。

在世界各大考古遗迹中,围绕巨石阵的无稽之谈是非常多的。本书揭示了类似巨石阵这样宏伟遗迹的建造原因。公元前3000年左右,正是不列颠和北欧史前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农业经过改良后更加集约化,促进了人口增长,带动了包括道路、农耕、沟渠和聚落在内的一整套基础设施,巨大的成形石块和特有的门楣及其规模,标志着从简单的、平等的、由早期农夫所组成的社会向随后的、更为等级森严的层级制的转变,体现了曾经处于农业繁荣的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信仰,是人类渴望超越时间、超越生死的向往。

本书提供了丰富详细的考古学案例。但作者关心的对象不是器物,而是制造器物的人——男性和女性、成年人和儿童、不同家庭的成员、群体和社会。探讨人类的生活方式是研究的主要目标,生活方式这个词包含许多人类活动,从狩猎与植物采集到农业的每个环节、个体与群体间的互动、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对宇宙及人类位置的理解。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作者对于人类遗体的兴趣。书中讲述了很多蛮族遗体发掘与研究的成果。包括埃姆斯伯里弓箭手、奥茨冰人、艾特韦女孩、图伦男子等等。考古式的侦探研究,在这些样例里充分展现。遗体的生理特征、年龄身份、面部表情、服饰装扮、遭受的身体伤害、体内残存的食物残渣、携带的器具等所有细微的线索,借助科技手段的发现和合理的推导得以获取,进而努力重建他们的生存状态。考古发现让我们感到震撼,它所还原的是一种很大程度上真实存在过的生活。

希腊与罗马都是扩张型的帝国,贸易体系发达,对外战争频繁。全书的后半部分,进入铁器时代,希腊、罗马与蛮族逐渐交叉汇聚,作者的兴趣也转向了商品流通、战场遗址等方面。哈尔施塔特的矿工及其坟墓,揭示了盐如何成为财富;霍赫多夫坟墓的葬品证明希腊人如何开启中欧的一个镀金时代;当希腊人与中欧间的贸易衰落,梅登堡与不列颠其他的山上要塞仍是经济、仪式和商业活动的中心;拉登装饰风格的镀金青铜盾牌饰扣,在公元前一千纪下半叶沿着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贸易线路到达蛮族世界,欧洲温带地区的工匠很快接受了地中海的样式并且扩展了它们;朗福德郡科利亚古道的修筑,说明仪式主义和湿地的重要性仍是贯穿蛮族世界叙事的不变主题;约特普林斯船被认为是胜利者献出的祭品……

这些都说明近年来考古学的趋向已经由生态体系理论转向更加关注人和人类群体及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考古学家布赖恩·费根认为,从考古学角度,可从三个领域看待权力:经济权力、社会和意识形态权力及政治权力。经济生产力及对资源和食物及财富分配的掌控,发展和维护阶级社会体系和意识形态,以及通过暴力来维持统治地位的能力是早期国家的重要职能。在本书作者彼得·柏伽基看来,蛮族世界的社会结构就是一种可称为“权力分化”的状态,家庭、氏族、部落和其他社会单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位、权力和影响力。

《蛮族世界的拼图》阐释了前国家时代权力的变更。三种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蛮族所代表的部落势力的衰落,新的社会机构——统治者和国家的出现。文明并不是在哪个时刻出现的,文明是一种合力的发展进程。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