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系统存在漏洞,能轻易“蒙混过关”

政协委员呼吁制定国标戒网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2月28日        版次:GA07    作者:吴单

  全国两会预热

  之 履职进行时

近期,部分游戏被发现其防沉迷系统流于形式、轻易即可“蒙混过关”,引发网友热议。南都记者了解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将于今年全国两会提交相关提案,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保护的国家标准。

现状

多款热门手游存在漏洞

他在提案中指出,根据艾瑞咨询报告估算数据,2019年中国未成年游戏用户规模约为1.07亿,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的防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去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特意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单设一章。

据了解,我国2019年出台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产品、相应管理功能设置、提供游戏服务时间限制、游戏消费限制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但实际上,即使很多游戏企业响应国家要求各自建立了健康系统、防沉迷系统等未成年人保护平台,却仍存在较大漏洞,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南都实测发现,多款热门手游在实名认证、游戏时长限制等存在漏洞,这其中就包括网易、三七互娱等多个龙头企业旗下游戏。另外根据南都记者2018年底的调查发现,多款热门游戏在正常使用3个小时内,都没有防沉迷的提示;不少游戏从注册到使用,都没有强制实名认证的入口;有的提示用户实名认证后,仍可以正常使用游戏。

原因

缺乏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标准

朱永新认为,原因在于缺乏全国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落地标准,行业数据不互通、家长责任意识薄弱等。以实名注册为例,有的企业率先接入了公安实名系统验证,虚假身份信息无法通过,有的则没有。

“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戏方面统一的国家标准,并由国家推动强制执行成为当务之急。”朱永新指出。

他建议从家长、国家标准、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发力,解决因为不同企业和不同平台,保护规则标准不一和各自为政造成的漏洞问题。

比如,在前置防护上,要为家长提供易操作的统一监护工具,加强家长层面网络素养教育。

通过将家长等监护人与未成年用户游戏账号的绑定,实现家长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操作记录查询、游戏消费记录查询等。同时,应设定统一课程加速父母网络素养教育,首先让父母懂网、知网,从而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使用游戏等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

在事中保护方面,他建议在现行行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头部企业实践经验,由政府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建立统一的防沉迷平台,整体接入公安实名系统验证,推动所有企业以统一的力度和方式予以落实执行。

期盼

尽快形成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国标

针对现实中常遇到的“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账号绕过游戏限制”问题,一直有人呼吁游戏企业采取人脸识别措施,对用户在游戏登录、支付时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担心隐私泄露的声音。

朱永新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一刀切,对于人脸这种生物隐私信息需慎重,应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先行积极探索,另外也希望尽快形成人脸识别技术运用的国家标准,明确规范适用范围及使用程度等。

此外,他还建议标准里要求各家企业应将未成年人游戏客服专线作为运营标配,提供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申诉与受理机制,及时受理并处理涉及未成年人游戏的投诉和举报,并制定统一清晰的退费标准,要求所有企业按此执行。针对个别存在家庭教育、亲子沟通问题的情况,应给予1对1的深度辅导服务。

  

南都记者 吴单 实习生 但是

发自北京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