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读书俱乐部线上活动

朱学东:记录正在消失的江南乡间文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1月24日        版次:GA07    作者:黄茜

南都讯 记者黄茜 “玫瑰颤动,恍若昔日;恍若昔日,骄傲的百合随风摇曳;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故知。”

谈到故乡常州,朱学东每每也有“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故知”的心情。近日,他的新书《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由广西师大出版社·纯粹出版,这是朱学东“江南旧闻录”丛书系列的最新作品,一本兼具社会学、民俗学史料和文献研究价值的怀乡思故之作。类似苏州文士顾禄的《清嘉录》,朱学东以散文的形式,生动再现了江南水乡的饮食、习俗、风土、物产、生产生活。

1月21日晚8点,受广西师大出版社·纯粹邀请,资深媒体人朱学东做客南都读书俱乐部,为读者讲述了《故园归梦长》中江南水乡质朴的乡间文化和难以割舍的故土乡情。

承载三代人的集体记忆

朱学东的故乡是明清时期所谓“江南八府”之一的常州,一个真正的鱼米之乡。朱学东说:“春天地上随便挖个沟,春水漫过,经过酷夏,到了初冬以后,鱼虾满沟,水草丰美。没有见过这个场景的人,不能理解什么叫鱼米之乡,也永远无法理解什么叫‘苏湖熟,天下足’。”

朱学东在2019年重读了记述江南地区岁时风俗的《清嘉录》,自觉“江南旧闻录”系列可与《清嘉录》媲美。《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首先是关于故乡的书写,同时也是关于童年的书写。

“我的童年生活与蓝天白云为伴,与河流为伴,与鸟雀为伴,与青蛙虫子为伴……”在朱学东看来,“那是农耕时代最后的余音”。

《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里的文字,涉及江南乡间生活的许多细枝末节,比如“蚕豆的N种吃法”、“青菜帮笃白肉豆腐”、“故乡的糖圆”,比如“搓草绳”、“请圈头”、“劈豆瓣”、“掏麻雀”,比如故乡的竹子、凤仙花、黄豆鸟、猫头鹰……

这些文字,承载了朱学东的祖父辈、父辈和他本人三代人的集体记忆,无论是饮食、生活方式、传统习俗,都是一个时代消失之前最后的记录。

不断有人问他,很多事情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朱学东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提笔写字,所有的场景都像电影一样回放。

细节作为对宏大历史的补充

在分享会上,有一位在常州生活了许多年的读者问朱学东:“作为土生土长的常州人,故乡最让您眷恋的是什么?”

朱学东回答,故乡让他眷恋的无非是“人情世故和环境”。“我的同学朋友,自小生长的玩伴儿,我们之间有亲密的关系,能够互相体谅,互相支持。这种亲密关系不掺杂利益冲突,是特别传统的中国的人情世故。”另一方面,常州的气候四季分明,物产特别丰盛,常州人善良而开放,非常适合普通人居住。朱学东说:“我熟悉这个地方的每一块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只飞过的鸟,每一棵树,每一种野草。我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这就是故乡,我永远惦念它,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它。”

另一位读者提问:“在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的当下,理想的故园正在慢慢消失。作为文字工作者,如何更好地用文字为后人记录下故园的纯粹与美好?”

在朱学东看来,有些东西祖辈和父辈本来应该写,但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写,如果自己有能力而不写,则对不起祖辈、父辈,也对不起自己。他认为,文字工作者应该尽一切可能记录自己身边的故事,因为“这是我们能为故乡所做的最重要的事。”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