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改造生鲜行业 损耗率由30%降至1%

叮咚买菜“智能大脑”预测生鲜,将“不确定”的非标品确定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31日        版次:GA15    作者:徐冰倩

12月24日,广州,叮咚买菜副总裁丁懿在“双循环新动力·中国制造创新”论坛发言。 南都记者 马强 摄

近日,南都智库周之“双循环新动力·中国制造创新”论坛在广州举行,现场揭晓了2020年“十大产业带国货爆款”和“十大商业科技创新案例”。当中,叮咚买菜作为数字化赋能生鲜电商平台成为了获奖的十大商业科技创新案例之一。

手机买菜因为疫情突袭成为了2020年最火热的风口之一,成立于2017年的叮咚买菜在“风起之时”已然成为了赛道中的头部玩家。据了解,叮咚买菜已在全国28个城市开出了近1000家前置仓。目前叮咚买菜的日订单量已超80万,月营收超15亿元。生鲜电商历来被认为是互联网领域又苦又难赚钱的生意,凭借“数字化赋能”获奖的叮咚买菜又是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去改造传统生鲜行业的呢?会后,叮咚买菜副总裁丁懿在专访中向南都记者进行了剖析。

“买菜作为高清需求,决策时间短”

生鲜生意之所以难做,很大程度是由于生鲜作为“非标品”,其背后庞大复杂的农业产业链充满了不确定性。此前,南都发布智库报告《2019零售创新趋势报告之菜场风云(一)》中提到过,生鲜的损耗大,毛利率本就不高,再加上配送成本和供应链管控比较复杂,和其他电商生意相比赚的是“辛苦钱”。

对此,丁懿告诉南都记者,针对非标品,叮咚买菜首先做到的就是看似矛盾的“品质确定”。“标品比如一把叉子你在线上看到的样子基本就是所见即所得,但你线上看到的一个萝卜和在线下收到的可能是不一样的。生鲜很难标准化但我们还是希望将上游的标准化尽力做好。”因此,叮咚买菜会在商品进入自建的大仓时进行严格质检,同时还在进行产地仓的筹建,希望尽可能地往“上游”生产环节深入以便更好把控品质。

除此之外,丁懿还强调了“品类确定”和“时间确定”。“我们提供的是一日三餐的消费场景,因此强调品类丰富齐全,主要指餐桌食品的齐全。不能说一桌菜准备下来发现买不到主菜或缺个蔬菜。”另外,他表示,买菜作为用户的高频需求,一般预留的决策时间都比较少,这样就要求平台在配送时间上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买菜这事提前一个小时都算有计划性了,很多用户都是提前半小时才买。所以我们在前置仓准备好库存,用自营骑手去配送,没有用现在很多到家形式的从菜场买完再送。我们基本是能做到30分钟送到的,保证用户想要的时候就能拿到。”

平台赋能关键在于供应链搭建

南都记者此前在对买菜业态的调研中观察到,平台为整个农产品产业赋能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体系的搭建,其中老大难的“损耗率”问题可以说是决定平台未来能否实现盈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据了解,传统菜场的损耗率在30%以上,管理水平高的商超,商品损耗率也超过10%。丁懿向南都记者透露,叮咚买菜的滞销损耗率目前可以做到1%。

这主要得益于叮咚买菜的“智能大脑”。通过数据的积累,模型得到大量特征输入,包括时序数据,以及天气、节气等外部特征,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未来销量做出准确预测。通过销量预测智能系统,叮咚买菜销量预测整体准确率达到90%以上,热门单品预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极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减少流程损耗。

另外,丁懿还告诉南都记者,叮咚买菜会将许多相关数据与供应商分享实现“共赢”。“比如我们预测到某个商品最近会热销,那可能一些对应的商品热度就会下降。相关的数据会和供应商做同步,他们备货就会更准确一些。”

另外,生鲜商品保质期短,而前置仓空间又往往有限,如何使得前置仓在不缺货和降低损耗之间取得平衡,这就要通过用户大数据的动态分析和深度挖掘来实现,合理配置每个前置仓的货品,保证消费者能够吃到合乎心意的新鲜菜的同时,又能有效控制并降低生鲜的损耗。

不过,丁懿也坦言,部分时候的确会遇到某类商品出现库存问题,叮咚买菜就会通过调整前端的商品曝光率解决。“比如今天确实因为一些原因这个货到多了,那我们从早上开始就会针对这个品,面向站点的所有用户去做自动化的推销。”丁懿表示,总体来说叮咚买菜一是从上游减少商品的销售波动,提高准确性;二是通过推荐栏目去降损耗。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