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光》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20日        版次:GA12    作者:汪雅云

陶勇、李润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在回顾过去的2020年时,多灾多难的程度是超过很多人预想的,于陶勇医生个人而言,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在年初被一名他曾经救治的患者持刀砍伤后,这位北京朝阳医院的眼科医生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这不仅仅因为他是国内眼科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医生之一,更因为他是个真正的好人。

这本由陶勇和他的挚友李润一起合著的《目光》,就是能让人更加清晰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好人是什么模样。如果说以前我们通过媒体报道所了解的陶勇是仁心仁术的良医,这一回他通过著书让我们看到了他医术之外更多元的世界。

事实上陶勇并没有把过多笔墨着重在自己的受伤事件中,但也没有回避这件任何人都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书的开篇他就详细回忆了自己整个受伤前后的过程,细节之生动让人读起来依然不寒而栗,而陶勇在面临事业和人生巨大变故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坚毅都是令人惊叹的。

不过这并不是这本书唯一动人之处,当他以一种融合了医学、哲学、历史和文学的视角去直视生死、名利、善恶、爱恨这些茫茫众生都在经历,却又总是难以深思的话题时,很容易让你产生被击中心灵、恍然大悟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在全书多个瞬间都曾出现,有时是陶勇讲述某个病患的故事时,有时是他求学时导师的一句话,还有时是其背后一家人在陶勇人生各个时期所展现出的朴实豁达的人生观。

跟随陶勇医生的《目光》,不同身份的人在面对各自的现实问题时,都可以从书里有所收获——如果你尚处校园,你会在书里看到一位真正的“学霸”如何怀揣好奇心,一步步叩响更高的知识殿堂;如果你已步入职场,你会领悟到对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坚守才是可以把工作发挥到极致的关键;而如果你是位家长,你也能从陶勇的父母以及陶勇自己的育儿理念里找到阶梯。可以说,这本书做到了能让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处境的人,都产生共鸣的效果。

尽管陶勇在这本书开头就说了,世界上是不会有人真的能完全体会到另一个人的感受,哪怕是最了解病痛的医生,也体会不了病人切身的不幸。不过人类是有共情能力的,也许阅读前,有些人正是带着共情的心态想要去慰藉陶勇的不幸遭遇,但看完书后会发现原来被慰藉和治愈的仍是自己。不夸张地说,陶勇为医可治眼疾,作书可治心疾,实属大医。

提及大医,很多人会想起那段形容白求恩大夫的话,“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看过这本书,你能感受到陶勇所追求的境界正是如此,所以他不仅仅心怀悲悯,在自己的医术领域精益求精,还能对整个医学的未来,以及医疗系统的完善都提出大胆且合理的设想。不难预想,虽然陶勇医生将来可能很难像从前那般在手术台前妙手回春,但他一定会用更大的努力去尝试实现其“天下无疾”的夙愿。

此外,《目光》一书的叙事逻辑和文字表述能力亦是让人对此书爱不释手的一个因素,这得益于两位作者扎实的教育基础和不俗的生活情趣。它不是一本自传,而是散文随笔,还配有陶勇医生有感而发的小诗,更令人惊喜的是不时冒出的风趣语句,让人即便在读到某些沉重话题时,也不会因为思索话题而产生过多的负重感。事实上整本书就像陶勇反复强调的一句话那样,字里行间都是“向光而行”的,读来通透清爽、开阔豁达。

而这本书能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出版,更有一种切中时代脉搏的意味。很多人的生活在过去这一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业、事业、家庭、感情等等可能都脱离了日常轨迹,甚至不得不体验生离死别。陶勇的经历也因此在这一年更具代表性,而由他吐露的心声是对过去伤痛的一种抚慰,相信这本《目光》能给所有为2020年迷茫困惑过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 汪雅云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