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医药公司借进博会“加码”中国市场

随着国家采购不断扩围,是否以价换量,企业面临选择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1月13日        版次:GA13    作者:贝贝

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上,与疫情相关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自然成为最受关注的展区。

智慧、移动、互联……在这一首次亮相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上,这些热词频现。据主办方介绍,该专区最初规划面积是2000平方米,因为企业需求巨大,扩容至1.2万平方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参展的跨国医药公司中,不少都采取了双展台的形式。据南都药企合规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仅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简称RDPAC)旗下参展企业,同步参与“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展出的比例就超过了70%。

很显然,有鉴于中国巨大的医药健康消费市场潜力,跨国医药公司仍在持续“加码”中国市场,不过,对于他们而言,随着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不断扩围,是否以价换量,跨国医药公司仍面临做选择题。

  A

  约七成头部跨国医药公司 参与抗疫展

“我们期待着进一步加强跨国药企与中国政府及本土企业的合作,共同抗击全球新冠疫情,通过创新与国际合作,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安思嘉说。

本届进博会上,抗击新冠病毒的创新产品备受关注。在医疗器械和医药保健展区,共有300余家相关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有70多家。其中,RDPAC会员企业参展数量近20家,创历届之最,这当中又有15家携全球抗疫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亮相进博会公共卫生防疫专区。

以连续三届参展进博会的赛诺菲为例,是最早抢到“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展位的一员,并以全球首发的方式展示了包括智慧无人疫苗接种舱在内的未来城市智慧公卫生态系统。作为全球疫苗领军企业的默沙东,也在展区“秀”出其在新冠疫苗方面的三大动作。

此外,非RDPAC会员也在积极参与。在血流动力学领域,爱德华生命科学公司生产的监测设备参与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为普及相关知识,本届进博会期间,这家企业设计了连接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器的自行车,可让参观者直观看到运动后心脏活动的变化。作为一家心脏瓣膜公司,其还发布了新一代“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杨维中教授坦言,目前城市应对新发传染病有三大挑战:首先,传染病监测系统需要完善,医院和公共卫生两大监测体系需要协同作战;其次,疫情预警响应体系有待升级,并需要更多科学证据辅助决策;第三,城市应急防控水平需要提升,健全呼吸道传染病疫苗供需机制,提升流感疫苗接种率,以避免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与流感的叠加。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家跨国医药公司在本届进博会上,宣布了参与中国智慧公卫体系建设的计划,以助力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挑战。

  B

  国家对新药审批提速 吸引跨国医药企业“加码”

本届进博会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跨国医药公司在华上市新药的速度正在加快。

据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透露,国家药监局近期批准了该公司一款PD-L1联合免疫疗法治疗一线晚期肝癌适应症,罗氏拿到这一批文,仅与美国相差5个月,刷新了此前的纪录。

在此大势之下,头部跨国医药公司布局中国进博会的热情空前高涨。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多数公司今年的参展总面积比往届增加。其中,强生、默沙东的参展总面积均超过1000平方米,阿斯利康也达到了1000平方米。而这还不包括雅培等首次参加进博会的公司。

除了新药审批提速外,中国对创新医疗产品的加速开放也是吸引跨国医药公司的动力所在。

以本届进博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本届进博会期间,总计有十多个跨国医药公司宣布与中国目前唯一的“医疗特区”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称“博鳌乐城先行区”)签约。

据博鳌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局长顾刚介绍,截至目前已有近120种先进药械在乐城实现了国内的首次应用。

  C

  对医保谈判热度高 对药物带量采购热度不高

当然,跨国药企在积极参与进博会、加大在华投资的同时,还需要做选择题。即是否愿意“以价换量”。

据南都记者梳理四年来医保谈判的数据后发现,跨国药企对于旗下产品参与医保谈判采取积极态度,四年期间合计76个产品通过谈判降价,成为我国医保目录中的乙类产品。其中诺华与强生旗下降价进入医保的药物最多,均分别为11个。就四年来平均降价幅度来看,过去的“天价药”平均降幅在55%左右。

南都记者还注意到,跨国药企在2016年和2017年降价进入医保的药物主要为在华专利期已过的原研药,上市十多年的吉非替尼是其中的代表。但从2018年起,随着国内临床急需药物申报审批进展加快,以及中国市场成为跨国药企所关注的重点市场后,跨国药企在华上市约2至3年的创新药纷纷参与医保降价谈判。例如肺癌药物奥希替尼及心衰治疗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均是仅在国内上市两年左右,就通过谈判降价进入医保。

当然,除了“让利”的同时,药品“以价换量”是跨国药企所重点考量的部分。

南都记者注意到,跨国药企部分创新药进入医保后,短期内降价虽然对营收及利润带来影响,但随着药物可及面增加,相关产品增长也非常可观。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为例,该药物带动了原研公司诺华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区的销售收入,诺华方面表示,该药物加入中国医保目录,“展现出很强的基层医疗吸收速度”。

虽然跨国药企在医保谈判方面热度高,但对于更为普惠居民的全国药物带量采购方面热度不高。南都记者梳理后发现,在此前开展的数轮全国药品带量采购中,跨国药企产品中标数不足10家。

如今,随着国家集中采购扩围,高值医疗器械也正在面临上述选择题。就在进博会开幕当日的11月5日,国家组织冠脉支架(心脏支架)集中招标采购报价结果在天津出炉,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约700元。与2019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首轮冠脉支架集中采购,总计有27个品种参与报价,其中半数以上是雅培、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多个跨国医药公司的产品,但最终拟中选的品种仅10个,17个报了高价的外资品种落选。

出品: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中心

统筹:南都记者 马建忠

采写:南都记者 马建忠 贝贝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