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州市人民法院建设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化解矛盾于萌芽

法治+智治 打造基层治理“前沿战斗堡垒”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1月13日        版次:GA06    作者:刘俊 李沁

茂名高州地处粤西山区,全市山地面积占52%以上。之前,群众到法院需跑几十公里山路,诉讼纷争解决面临着路程远、时间长、花费多等难题。让群众得以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司法服务势在必行。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两个“一站式”工作部署,致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今年以来,高州市通过建成35个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瞄准基层善治,把“诉源治理”挺在前面,让大量纠纷通过前端防控消化在萌芽状态,打造基层治理的“前沿战斗堡垒”。

发挥法治保障

高效化解群众纠纷

今年5月,位于高州市金山街道的某项目由于承办方湖北某公司和分包方湖南某公司的合同纠纷,湖北某公司要求第三方工人退出施工现场,112名工人情绪激动围堵工地,要求结清拖欠的近200万工资款。

金山街道司法惠民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及时组织派出所、司法所、人社所进行疏导,并组织两公司和工人代表在中心协商解决工人工资。其间通过远程调解系统与市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连线,高州法院立案庭邱雪梅法官详细解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经在线联调,三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及时进行了司法确认。

法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志晖在高州调研时提到,要更好发挥司法惠民服务中心作用,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司法服务,创造性开展咨询服务、普法宣传、司法调解、以案说法等,提高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引导人民群众在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

强化“智治”支撑

“云上法庭”赋能智慧司法

随着高州市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的建设,为当地社会维稳治理带来了明显的改善。

司法惠民服务中心通过各方齐心聚力整合资源,提供人才智库,构建“1+1+7”诉前调解网络,即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司法惠民服务中心+镇综治中心、镇派驻检察室、镇派出所、镇司法所、镇妇联、镇“一村居一律师”、镇人大代表,把司法惠民服务中心打造成各平台互联互通的综合性平台,努力让群众解决纠纷“只进一扇门”。

智慧法院的建设为群众提供了便捷服务。“高州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通过跨域立案系统,为当事人办理跨域立案,解决了当事人异地立案难的问题,给当事人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高州市司法惠民服务中心通过远程视频平台,组织当事人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多元化解纠纷,降低了诉讼成本,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实惠。”高州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陈文元说。

“智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强化“智治支撑”,为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化赋能。

2019年,高州市人民法院开通手机端跨域立案模块,实现全国不同区域、不同法院可以跨区域立案,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该院共受理网上立案1693件,跨域立案57件,开展诉前联调1125件,在线庭审423件,在线成功调解274件,通过“云上法庭”开庭审理案件196件,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化解纠纷。

  专家点评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王清:

打通法治的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信闹不信法的局面,即民众认为把事情闹大才能获得解决,导致出现“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闹决”。这种“闹决”的机制给政府维持稳定带来了高成本,也给国家治理带来潜在的风险,并影响着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高州法院推行的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在该院及3个市级职能部门、28个镇街、3个社区建立司法惠民服务中心,打通法治的最后一公里。

第一,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的工作机制。一是整合资源,横向联动、纵向协同,建构矛盾纠纷化解的合力机制。在市级层面,联合交通、信访、工会的力量,化解纠纷矛盾。在镇街层面,联合街道综治中心,形成发现矛盾、解决问题的全流程工作机制。二是法制保障,高州法院牵头推动,把法治力量下沉到最基层,打通法律的最后一公里。三是科技支撑,纵横体系建立起来之后,设立远程法院,民众可以网上立案,也可以选择远程开庭,节约跑法院的成本。

第二,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的功能。一方面,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让诉前和解从法院移动到老百姓的身边,大大节约了人们跑法院的时间,让法律咨询、诉前调解变得触手可及,增加人们对于法律服务的可获得感。另一方面,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联动综治信访的力量,打造发现矛盾、解决问题的全流程工作机制,着力破解矛盾化解中各个职能部门碎片化的困境,提升矛盾纠纷处置的效率。

南方日报记者 刘俊 李沁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