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不走样,“县管校聘”才能让基层教育更富活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0月29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针对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弊大于利,暂缓在全国推行的建议”,教育部近日在答复时表示,“‘县管校聘’改革的重点在于改革僵化的教师管理体制,使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教师管理人权、事权、财权相对统一,而不是大张旗鼓搞聘任。”

作为2020年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头戏,“县管校聘”自推进以来,便一直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长期以来,一位教师的工作基本固定在某个学校,除了极少数调动,很多教师都会为一所学校服务终身。这种格局有利于培育老师对所在学校的归属感,但也存在很大弊端。最大的缺陷是教师的流动性太差,进而影响到了教育资源的均衡。

因为“县管校聘”,上述格局有了被打破的可能。简而言之,“县管校聘”就是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由县级政府统一管理,学校再根据需求对教师进行聘任。“县管校聘”将把教师个体从“学校人”逐步转变为县教育系统的“系统人”。对教师来说,过去是在一个小的单位,“一校定终身”,现在则是在一个大的集体之中,工作地点从此不再局限于某个固定的学校。

显而易见,推行“县管校聘”的初衷在于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障碍,激发教师内生潜力,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县管校聘”的改革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人大代表在建议中坦言“弊大于利”,而教育部在答复中也没有避讳,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列举,如优秀骨干教师扎堆去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校长权力过大,教师内部矛盾大、挫伤积极性等。

初看上去,这些问题或许让人困惑,政策设计是为了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何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优秀骨干教师扎堆去城镇学校、优质学校”的现象?其实细审也不难理解。过去教师流动性差,不是不愿流动而是受限于不能流动。特别对于那些优秀的乡村教师,他们渴望去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工作是人之常情,而现在新的政策等于给了自己一个流动的机会。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想聘,他们愿去,如此一来,导致优秀乡村教师向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扎堆就很自然了。

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机械地搞“推倒重来”“末位淘汰”,让教师饱受折腾不可取,事实上导致优秀师资一边倒地向城市流动更背离了改革的初衷。如何保证改革不走样?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会同中央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加强对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深入评估出现的问题,强化对地方的指导。鉴于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聘”的环节,如何让这一环节更加科学合理,设计出既避免校长权力过大又能让校长有章可循的办法,应是当务之急。

而面对优秀教师在城市扎堆的问题,除了需要在政策上加大对乡村教师激励的力度,也应加强乡村学校的建设,并注意解决教师生活中的一系列困难,使优秀教师愿意来,也能安心教。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