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互联网法院“E链云镜”上线

大数据画像 挖财产线索 让赖账者“无所遁形”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9月22日        版次:GA11    作者:吴笋林

被执行人银行账户余额显示只有几十元,名下没房没车,他真的没有履行能力?案件只能终结本次执行?不对,再查查他平时的网上理财、网购消费、直播打赏等网上消费数据,给他的综合履行能力来个大数据评估“画像”。昨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又一司法“黑科技”——“E链云镜”智能执行分析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深挖被执行人网络活动轨迹及财产线索,智能研判被执行人履行能力,揭开那些“缺乏履行能力”“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假象,让有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无所遁形”,助力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

4万互联网金融纠纷案 被执行人散居全国

据广州互联网法院介绍,该院目前的执行案件中比较集中的是互联网金融类纠纷,主要是网络金融借款或小额借款合同纠纷,此类案件标的额较小,但潜在解纷总量非常大。

据统计,成立2年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的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达4万余件。

该类执行案件的申请人相对集中,以银行金融机构或者小额贷款公司为主。被执行人的特点是线上聚集、线下分散,线下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同时,上述案件的被执行人普遍比较年轻,从借款人年龄层分布状况看,集中分布在20岁至40岁之间,中青年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消费群体。

针对上述特点,广州互联网法院在传统执行工作方式之外,加大了对线上执行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更多地探索网络空间的有效执行措施和机制。

“E链云镜”识别“无财产可供执行”假象

广州互联网法院介绍,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民事主体的生活方式、财产形式、转移方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实践中,一些被执行人为逃避执行,往往千方百计隐藏和转移财产,造成在某一时点表现为“缺乏履行能力”“无财产可供执行”假象,法院仅靠财产静态余额如银行账户余额的查控分析,已经不足以区分是“拒不履行”还是真的“执行不能”。而且往往调取到的被执行人大量碎片化的交易行为、经济活动数据,仅靠人工来整理分析,所需消耗的人力精力巨大,难以在大量案件中推广。

为此,广州互联网法院创新开发出“E链云镜”智能执行分析系统,将其作为现行执行网络查控的有益补充。该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搭建“静态数据+动态行为”分析模型,与多家互联网企业建立司法协助执行机制,及时调取被执行人一定时期的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网络活动等动态数据,作为执行网络查控系统静态财产数据的补充,并由系统代替人工对调取的海量碎片化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把传统执行工作聚焦对被执行人有无财产的分析,转变为对被执行人有无履行能力的分析。

给被执行人画像 深挖财产线索

据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田绘介绍,“E链云镜”智能执行分析系统具备了四大功能:一是“人物画像”功能。通过对被执行人碎片化交易行为、经济活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可视化方式输出被执行人整体经济活动、现有财产状况的规整“画像”——《个人履行能力报告》,清晰呈现被执行人债务偿还履行能力的整体评估情况。

二是数据挖掘功能。聚焦被执行人人身轨迹、财产线索等关键信息,深入挖掘其是否存在违反限制消费令的消费记录,以及是否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情形。

三是动态预警功能。通过分析被执行人的经济活动数据,对非正常大额交易行为以及疑似转移财产行为进行提示预警,并可以用于对终结本次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进行动态跟踪。

四是AI执行功能。主要体现在根据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分析报告结果,智能自动精准匹配执行措施,提出个性化执行措施建议。

截至目前,该系统已试运行三个月,覆盖案件达1155宗,总分析数据量近900万条,案均约7800条,对1155名被执行人进行了精准画像。

田绘表示,打造“E链云镜”智能执行分析系统,是广州互联网法院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加强执行工作,提升司法大数据分析服务能力的又一创新举措。依托该系统,法院可深挖被执行人的网络活动轨迹及财产线索,智能研判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助力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认为,“E链云镜”系统的上线,是广州互联网法院通过信息化建设破解执行难、补齐执行短板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一次有益的探索,将为全国其他法院解决执行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案例

  欠款12万,去买理财 被“云镜”揪出

据广州互联网法院执行局局长赖俊斌介绍,在广州某小额贷款公司与余某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法院作出民事判决生效后,被告余某未按约定时间偿还借款129530.09元。原告广州某小额贷款公司遂向广州互联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后,该案执行法官发现,被执行人名下银行存款和网络资金账面金额总计1312.76元,除此之外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为进一步鉴别该案是属于真正的“执行不能”还是“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情形,法院向多家互联网企业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调取被执行人移动支付端数据,并将其导入“E链云镜”智能执行分析系统,一键生成包含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等级、高频交易类型、高消费及非工作生活必需消费等内容的可视化执行数据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在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时间里,被执行人余某支出总额达227937.43元。其中,大额消费支出(单笔1000元以上)总额180908元,大额消费次数达65次,消费支出金额最多的类别是互联网金融理财。根据该报告结果,法院初步判定被执行人存在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情况。

为此,法院立即向相应的互联网公司发出协助执行通知,果断冻结被执行人相关账号,精准切断移动支付路径,压缩其网络生活消费空间,倒逼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不久,被执行人即主动联系法院履行了本案的全部义务。

  欠款5000元不还 却打赏直播144次 

在赖俊斌介绍的另一宗案例中,广州互联网法院于今年4月作出民事判决,确认被告冯某应当给付某公司5416.69元。因冯某未在期限内履行生效判决义务,今年7月,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被执行人在收到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执行文书后,致电法院称其目前失业在家,无工作收入,且身负其他巨额债务,暂时无力偿还,希望法院能暂缓执行。此后,执行法官发现被执行人名下银行存款和网络资金账面金额除零星几十元的存款外,无房屋、车辆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看似确如其本人所说暂无履行能力。

为了核实本案是否属于“执行不能”案件,执行法官通过“E链云镜”对被执行人移动支付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3月至7月期间,被执行人网络消费支出总额高达395607元,收入也高达320958元。其中单笔超过1000元以上的消费支出多达59笔,总额251372元;此外,被执行人还在某直播平台打赏144次,总额达13324元。被执行人完全具备履行能力。

依据上述智能分析结果,执行法官明确告知被执行人若拒不履行可能导致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等法律后果。最终,在铁一般的分析结果面前,被执行人主动承认了错误,并第一时间将执行款项汇入法院账户,案件得以顺利执行完毕。

  采写:南都记者 吴笋林 实习生 葛玉珍 通讯员 李艳玫 黄驿媚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