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工地深夜施工扰民 被罚两次还不停

广州市政协委员建议:建立施工主体诚信体系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8月31日        版次:GA08    作者:魏志鑫

←夜晚11点后,多台挖掘机仍在现场作业。(A先生供图)

↑工地距离多个居民区较近。

民生无小事 有事记者帮 扫码可报料

广州市民A先生(化名)最近烦恼不已。他向南都“记者帮”反映,自己住宅附近的施工工地近期频繁出现超时施工、噪音扰民等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休息,他向物业、12345投诉多次后问题仍未解决,希望记者帮关注。对此,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认为,应提高执法部门监管的震慑作用,建立施工主体诚信体系。

市民反映:

工地深夜施工,多次投诉未解决

A先生住在天河区天健汇公寓,产生噪音的工地就在公寓一条马路之隔的地方,直线距离约30米。记者注意到,该工地附近还有天健上城、广氮花园北区两个住宅区。

A先生告诉南都记者,7月中旬,他发现工地晚上10点后还会发出刺耳的声音。到8月初,这种情况越来越糟,8月9日后甚至在凌晨一两点都还会有噪音。“晚上施工的刺耳声是断断续续的,这就很影响睡眠。”A先生还说,现在早上的施工时间也提前了,以前是8点多,现在六七点就开始了,“想多睡一会儿都不行。”

从8月18日至8月25日,A先生连续向记者提供其当晚手机录制的施工视频,均录制于晚上11点后。在多个夜间施工视频中,记者看到工地上灯光通明,几台挖掘机和泥头车在忙着作业,产生的机械摩擦声、轰鸣声清晰可闻。

为此,A先生两次向公寓物业反映,“物业与工地施工方交涉后回应称,因施工需要,请住户谅解。”

随后,A先生又在8月13日至19日多次向12345和12319热线投诉,“投诉后,城管、环保等部门当晚会赶到工地让他们停工,但是第二天还是会照常施工到凌晨。多次投诉后,城管执法队员告诉我,以后如果还有超时施工和噪音问题,可以直接联系他们处理。”A先生说,但第二天凌晨他再次拨打该电话,发现对方已关机。

施工方:

按规定时间施工,之后是收尾作业

8月20日,南都记者前往天健汇公寓,在公寓对面的施工工地门口,记者未发现张贴有夜间施工许可,也没有关于噪声的安民告示。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工地并没有夜间施工许可,他们每天的施工时间是早上8点至晚上9点半,中午12点到2点休息。对于A先生提到的施工噪音,工地负责人表示否认:“晚上9点半之后就不会再施工,只是做一些后续的施工安全收尾工作,并不会发出白天打桩、挖洞那样大的声音。”

住在附近的B女士则表示,她也听到其他住户讨论夜间噪音的问题。天健汇一名物业工作人员说:“前一星期我值夜班,大概在9点听到施工噪音,声音还是蛮大的。住户早上还要上班,这么大的声音确实影响休息。”

车陂街道办:

曾两次对工地处罚,将列为监管重点

了解到工地情况和居民诉求后,南都记者将情况反映至天河区车陂街道办。街道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从4月份就已开始关注该工地的噪声问题。“我们为此还设立了常态化巡查方案,设置夜班组巡查关注。今年5月和7月,街道也因扰民问题对该工地进行处罚,每次罚款1万元。”街道办工作人员称,“但由于属地范围大、工地多,夜班组成员很难及时关注到每一处工地。”对于A先生拨打城管工作电话遇到关机的问题,在场的城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可能是夜班工作人员当时正在别的工地巡查,一时间未注意到手机关机或有来电等问题。

此外,街道办工作人员还透露了一个难点:“按照广州市施工工地相关管理规定,夜间施工不能超过10点半,但是运输建筑垃圾的泥头车只能在晚上8点到11点半出行,所以即使工地机械不施工,泥头车还是要运输。”

下一步,车陂街道办将把该工地列为监管重点,加大巡查力度,还要求施工方优化施工工序,避免出现超时施工行为,并且要求工地主动与周边居民沟通解释,做好安抚工作。

  建议

  市政协委员:应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施工主体诚信体系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向南都记者表示,从2019年1月《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废止至《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前,广州对工程施工噪声相关问题的监管在执法依据方面处于“空白期”。“显而易见,天健汇居民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有效监管,以及部门执法的协同性等问题。”

谭国戬认为,尽管城管部门、环保部门多次赶往施工现场将工地施工叫停,但违法施工仍然继续,说明执法部门监管的震慑作用不足,其根源性问题可能是取证不及时及处罚力度不够。因此,他建议在加大处罚力度之余,建立施工主体诚信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由执法部门对市内各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定期的环境噪声抽查,如发现违法行为应立即将查处情况通报住建部门,并向社会公布,将受处罚和被通报的施工企业不良记录纳入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诚信等级划分,同时,将此诚信等级纳入招投标、行业等级评定等重要参考指标。

“街道办事处作为督查违法行为的最前线,应充分发挥其属地管理作用,为街道工作人员配备相应的噪声污染检测设备,随时随地督查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施工噪音问题,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和问题及时反映给生态环境、住建、城管部门,实现协同作战,联合执法。”谭国戬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 魏志鑫 实习生 王帅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